2.宋代以前,中國農業乃至整個經濟的重心壹直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自宋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中國南方的稻作文化逐漸成為中國農業文明的主體。從宋代到元代再到明清,客家人傳承了近千年具有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習俗,雨節糯米花的“米色”就是其中之壹。元代樓元裏《田吳佳行》記載了當時我國南方稻區“占米色”的習俗:“逢雨節,幹鍋爆糯米,稱“羅”而占米色。”“博羅”即“博樓”之意,南宋範成大《武君誌》提到:“寶諾谷在釜中,謂之博樓,亦稱密花。”在範成大的《吳中祭詩》中,也有“粉球亂意,烹聲大”的句子。詩人註雲:“炒糯米為伊布,俗名波羅,北方人稱之為糯米花。”自宋代以來,吳越地區的人們就有在正月十三、十四“占蔔糯米”的習俗,將糯米放入鍋中翻炒,這對谷米爆炸的人來說是吉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