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建制的演變
無錫建制沿革:無錫始建於西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棄巫溪縣,在巫溪縣以西劃分為荒地,並安置了壹個毗陵殿農隊長。西晉太康二年(281),恢復巫溪郡,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無錫升為州,屬中書省常州道,江浙省。明洪武元年(1368),州降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巫溪縣分為巫溪縣和金桂縣,均屬常州府。民國元年(1912),兩縣仍合二為壹,改稱巫溪縣,屬蘇昌道。民國16 (1927)年,無錫縣直屬江蘇1949。無錫解放後,無錫縣分為無錫市和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江蘇省成立1953,無錫市為省轄市。3月1983,1,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無錫、宜興、江陰(代管)三縣。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於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撤縣設市。2001、1錫山市(原巫溪縣)設立錫山區、惠山區。
無錫歷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無錫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勞動、生活、繁衍,過著定居的生活。宏聲彭祖墩、新都寺墩、格岱橋安吉墩、禺期蘆花蕩等地有原始氏族聚落。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創造和豐富了太湖流域燦爛的古代文化。
公元前11年底,長子太伯和次子,即古齊桓公(即周)的父親,從今陜西岐山到,定居在梅裏(今錫山市梅村鎮),在羅馬失傳文身。泰伯受到當地人民的支持,被任命為君主,自稱“吳鉤”。泰伯帶領人民興修水利,發展農耕。據傳說,他帶領群眾挖了壹條幾十公裏長的太波堆(俗稱杜波港)。還種了桑樹養蠶,還種了銅。"幾年後,人民富裕了。"周滅商後,因太伯無子,追鐘勇第五孫為,建立了吳國。從太伯到闔閭二十四年,梅裏作為吳國的都城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泰伯和鐘勇把中原文化帶到了江南。與江南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吳文化。
無錫歷史悠久。這是壹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無錫歷史悠久。根據仙裏墩遺址和徐翔遺址等出土文物,早在夏朝,就有部落居住在巫溪。在新都寺碼頭、葛埭橋安吉碼頭、禺期蘆花蕩、高塍碼頭、岐頭山、駱駝碼頭等地,都有原始民族的聚落。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無錫有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古周公的長子太伯從屬於陜西省的岐山南部到了滿靜,遷到了梅李(今巫溪縣梅村),在南方定居。在羅馬時,他失去了文身,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被封為君主,修建了城墻,建立了小國,自稱鉤吳,建吳城。周滅商後,因太伯無子,追鐘勇第五孫為,建立了吳國。從太伯到闔閭二十四年,梅裏作為吳國的都城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泰伯和鐘勇將中原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留下了杜波港、河呂城等許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跡,以及東漢時期的泰伯廟、泰伯墓等。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吳滅,無錫為越國。周憲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國滅亡,無錫歸楚國。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楚國為秦所滅,設會稽縣,屬無錫。無錫設縣時間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稱無錫郡,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棄巫溪縣,在巫溪縣以西劃分為荒地,並安置了壹個毗陵殿農隊長。西晉太康二年(281),恢復巫溪郡,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無錫升為州,屬中書省常州道,江浙省。明洪武元年(1368),州降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巫溪縣分為巫溪縣和金桂縣,均屬常州府。民國元年(1912),兩縣仍合二為壹,改稱巫溪縣,屬蘇昌道。16年(1927),無錫縣直轄於江蘇省。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無錫縣分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地區。江蘇省成立1953,無錫市為省轄市。3月1983,1,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江陰、無錫、宜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於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撤縣設市。2001、1錫山市(原巫溪縣)設立錫山區、惠山區。行政區劃:2001,無錫市轄7個區和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92個鎮,31條街道。
無錫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壹。
春秋時期,吳國生產力大發展,政治軍事也很強大。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吳滅,無錫為越國。周憲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國滅亡,無錫歸楚國。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楚國為秦所滅,設會稽縣,屬無錫。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無錫已有冶鐵、鑄銅、制陶、漆畫等手工業,農業生產中使用了鐵器和牛耕技術。六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大量人口南遷,無錫築湖築堤,大量興修水利設施,農業耕作技術也有所提高。商業貿易開始形成。唐宋時期,無錫的農業生產從“火耕水耕”發展到耕、耙、耕的耕作技術,形成了稻麥兩熟制,將環太湖低濕土地改造成河渠縱橫、湖塘星羅棋布、排灌結合的水網體系。養蠶業發達,“桑葉處處靠蠶箔。”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無錫河“商旅往來,船行不絕”。城內金銀、彩帛、煙酒、油醬、米等作坊混雜設置,市場繁榮。無錫已經成為富饒的江南寶地。
近代無錫:近代無錫經濟輻射力逐漸增強,成為江南經濟中心城市。素有“小上海”之稱的無錫米市,在鹹豐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 ~ 1863)的太平天國戰爭中被毀。戰後逐漸恢復。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將浙江兩省的糧食調至上海、無錫收購,並指定江蘇各縣在無錫集中轉運。無錫大米市場得到進壹步發展。到清朝末年,無錫的年產量為65,438+30萬石。同時,由於無錫米市的粳米、秈米、糯米品種齊全、數量充足、儲運方便,上海、浙江等地的糧商前往無錫收購大米,江蘇大部分產棉區也前往無錫收購大米。無錫成了服務南方百姓,北方運米的米市。年交易量600-750萬石。無錫布碼頭壹直繁榮到本世紀初。清末,無錫絲綢業發展迅速。光緒四年(1878),無錫生絲產量達到138千斤,占江蘇、常州、鎮江三地生絲總產量的38.83%,成為江蘇省最大的產絲縣。與此同時,絲綢貿易十分活躍,“壹年黃金有幾十萬。”光緒六年(1880),無錫出口生絲近65438+萬公斤,價值48萬關元。其中40%出口海外,60%銷往周邊地區。
甲午戰爭後,許多有識之士看到國家積貧積弱,主張“實業救國”。戊戌變法後,清政府也不得不放寬對私營企業的限制,實行壹些促進工商業的措施。無錫的近代工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與中國其他城市壹開始大部分產業由政府經營(包括“官督商辦”、“官商合辦”)不同,無錫的產業從壹開始就是由民族資本興辦的。1895年,楊宗廉、楊創辦葉琴紗廠,成為無錫近代工業企業的起源地。1900年,榮與榮德生、朱忠福兄弟共同創辦寶興面粉廠,匡忠謀創辦恒基裏布廠。1904年,周順慶開辦裕昌絲廠。以棉紡織業、繅絲業、面粉加工業為三大支柱的現代工業在無錫異軍突起。從1895到1913,無錫* *建設了19個工廠,平均每年1個工廠。從1914到1933的20年間,* *建了182家工廠,平均每年9家。到1937年日軍入侵無錫前夕,無錫已有工廠315家,產業工人6.3萬人,年產值7726萬元。繅絲廠和繅絲車數量分別占全省的94%和95%,居全國城市之首。紗錠24萬余錠,織機3500余臺,分別占全省的38%和92%。
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1937公布的《中國工業調查報告》統計,全國六大工業城市中,無錫的產業工人數排名第二,工業產值排名第三,資本總額排名第五。由於貸款業務蒸蒸日上,貸款放大到存款,資金缺口很大,經常向國外同行借款調劑,所以無錫成為江浙壹帶有名的“貸款碼頭”。雖然無錫是全國民族工業發展最快、民族工業企業相對集中的城市,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族工業的發展總是充滿艱難曲折。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嚴重經濟危機,沈重打擊了無錫的民族工業。幸運的是,無錫的壹批實業家努力改善企業管理,加強技術改造,使企業轉危為安。1937年底日軍入侵無錫後,無錫的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在無錫,日軍屠殺1.4萬余人,燒毀工廠2.8萬余家,店鋪5.4萬余家,居民及其他房屋近8萬間,搶劫糧食545萬余粒,財產損失2.073億余元。民族工業遭到了致命的破壞,許多工廠成了廢墟,“繁華地區成了壹堆瓦礫。”無錫的經濟處於垂死狀態。抗日戰爭勝利後,無錫經濟恢復,棉紡織業和運輸業迅速恢復。但這壹幕並沒有持續多久。由於國民黨統治集團發動的內戰,無錫經濟陷入困境,民族工商業經營困難,人民生活日益艱難。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當年無錫國民收入0.71億元,社會總產值2.08億元。解放初期,無錫市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整頓和恢復經濟發展。在城市,敵人和官僚資本的資產將被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同時,將建立合作經濟,積極支持私營工業。在農村,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經過1950 ~ 1952年的國民經濟復蘇,無錫經濟走上了穩步發展的道路。1953 ~ 1957期間,無錫制定並實施了第壹個五年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截至6月1956、1,全市共批準公私合營工商企業2182家,其中工業企業819家,商業企業697家,交通運輸企業368家,手工造船企業298家。5371個體手工業者與原116合作社組成199合作社。到年底,農村地區建立了147個先進合作社。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從65438年到0958年,無錫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壹時期發展了壹批新的工業門類,建設了壹批重要的工業項目,社區隊工業(後改為鄉鎮工業)也應運而生。但是,由於所有制轉換過急,經濟建設急於求成,造成了人力、財力、物力的嚴重浪費和經濟比重的失衡。從1960到1962,全市經濟出現嚴重困難。自1961以來,無錫市貫徹中央關於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經過調整,無錫的經濟狀況逐年好轉。1966“文革”以來,正常的生產秩序被破壞和擾亂,生產下降,大量商業網點被兼並,市場貿易被關閉。1969之後,產量逐漸回升。1976年6月,“文革”結束。無錫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1978之後,無錫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整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重點調整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比例關系,調整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從65438年到0980年,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首先,在農村,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公社和大隊建立為農業服務的經濟實體。糧食種植逐漸向大農戶集中。全面推廣巫溪縣堰橋鄉鄉鎮工業“壹包三改”經驗(實行經理、廠長為主的經濟承包責任制,幹部任免制改為聘任制,工人聘用制改為合同制,固定工資制改為浮動工資制)。全市農村形成了以鄉鎮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在城市中,從1984開始,無錫進入工業化初級階段,開始全面推行以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強企業活力為重點的廠長(經理)負責制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同時,初步改革了計劃、稅收、金融、價格、物資、勞動工資、外貿等制度,培育和發展了各種要素市場,相繼建立了物資貿易中心、鋼鐵、化工輕工原料、木材、建材等生產資料市場。
1993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0378元,在江蘇省率先達到小康標準。1993之後,無錫經濟呈現加速發展態勢。農業投入大幅增加,機械化、科學化養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幅提高,耕地保護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壹步加強。農業雙層經營機制進壹步完善,迅速向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發展。在土地面積逐年減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況下,糧油和主要副食品產量壹直保持較高的生產水平。工業在調整結構、提高水平、擴大規模、增強後勁方面取得新成績。企業改革深化到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創新和轉換機制,國有企業加快了進入市場的進程。該市組織了壹批重點建設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形成了壹批集團化企業。鄉鎮工業通過規模化和層次化得到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顯著提高,經濟質量顯著提高。順利實施國家部署的財稅、金融、外貿、投資等體制改革。市場體系進壹步發展和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顯現。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整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民營經濟也發展起來了。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滬寧高速無錫段、錫澄高速、伊稀高速、江陰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通過改造,無錫機場開通了5條國內航線。在基本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縣鄉公路道路等級得到快速提升。全境已初步形成內外暢通的交通網絡。
1981無錫被列為全國15經濟中心城市之壹。65438年至0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經濟開始向城鄉壹體化方向發展。1984被列為全國13大城市和13重點旅遊城市之壹。65438-0985無錫被國務院確定為長三角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城市。改革開放給無錫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無錫已建成以紡織、電子、機械、化工、醫藥為主體的工業體系,門類比較齊全,配套協作能力強。成為中國沿海地區規模較大、水平較高的現代化工業城市,進入中國綜合實力50強、投資環境40佳城市行列。
無錫相關網站
無錫政府網站
無錫電信信息港
無錫論壇/b254472/board.asp
無錫民俗
錫除了貼桃符、補門、春聯,還在過年時掛鐘馗象,避免偷偷摸摸壹年。傳說鐘馗很會捉鬼。這個習俗大概始於唐朝。無錫很多民間家庭也有在門楣上掛吉祥句子的紅對聯,掛剪紙門墊的習俗。在元旦早上,無錫地區流行吃蛋糕和粽子,這意味著團聚和晉升。此外,我們應該吃面條意味著長壽和長春。無錫習俗:當孩子們新年到來時,主人要用點心和糖果招待他們。親戚朋友中來拜年的孩子會得到壓歲錢。新女婿去丈母娘家拜年,壹般是在大年初三。初三叫小年潮,不能掃地,不能討火,不能打水,和大年初壹的習俗壹樣。無錫還有壹個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習俗,就是60、70、80的生日都是在春節,而不是在祝壽。元旦,很多地方都有不掃地的習俗,無錫也是。我覺得掃地就應該把財富掃走。即使在大年初二掃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在屋外,而是堆在屋角,直到正月初壹,這叫“聚財”。舊朝禁止向他人討火、討水,禁止使用刀剪,禁止傾倒汙水、糞便。過年睡覺的時候要關兩三次門才能爆炸。那天晚上在無錫我很早就睡了。如果孩子貪玩睡不著,父母往往會哄著孩子說:“早點睡,今晚聽老蟲。”無錫舊俗非常重視元旦的氣候,經常用這壹天的天氣來預測下壹年的收成。
無錫新年
春節是無錫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大年初壹早上開門,開三次門就爆炸,這是無錫的老習俗。早餐吃肉絲餅、餃子、面條,寓意團圓、升官、長壽、長春。在這壹天,我們只在除夕吃剩飯,這意味著“綽綽有余”。吃飯時不能煲湯澆飯,也不能吃粥,怕下雨出門。還要避免向鄰居討水火,警告不要罵人,不要發火,不要說不吉利的話,祈求壹年到頭平安吉祥。
春節期間,晚輩先給長輩拜年,然後走親訪友。親戚朋友第壹次見面,會說壹些“恭喜妳新婚快樂”、“恭喜發財”、“恭喜發財”之類的話互相祝賀。新女婿到嶽父母家拜年,壹般是在大年初三。老人們從60歲開始,每隔10年就要過壹次春節。
無錫,又名梁溪、沈曦,簡稱錫。梁溪因梁溪河而得名,西神別名與惠山有關。古人稱惠山為西天神山,最早的文字是勞資寫的《枕在心頭》。
無錫旅遊資源豐富,被譽為“吳中勝地”,是中國十大旅遊名城之壹。其景色集江、湖、泉、洞、園之美於壹體,具有江南水鄉的獨特風貌。無錫占據了太湖最美麗的壹角,太湖之濱的黿頭渚公園、蠡園、梅園、席暉公園風景如畫。古運河、東林書院、泰伯墓、寺廟、徐霞客故居、黃山炮臺、徐悲鴻紀念館、吳文化公園等人文景觀享譽海內外,讓人駐足寄情,流連忘返。近年來,無錫太湖影視城“歐洲城”、“唐城”、“三國城”、“水滸城”和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月亮灣度假中心、靈山景區(靈山大佛)、龍頭竹公園等相繼建成,為無錫增添了壹道亮麗多彩的風景線。
地理位置
無錫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南臨太湖,北依長江,東臨蘇州,西接常州。無錫的地理位置為北緯31° 7′至32° 2′,東經119° 33′至120° 38′。全市總面積4650平方公裏(市區1628.3平方公裏,其中建成區163.7平方公裏),其中山區、丘陵782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16.8%;水面面積769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16.5%。總人口51.8萬人,其中漢族51.62萬人,43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7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34%。
氣候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水美土肥,物產豐富。它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經濟
無錫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區域性交通樞紐和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它是江蘇省重點發展的特大城市。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235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52825元。壹般預算收入6543.8+035.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45438+0億元;外商投資和民間投資占總投資的80%以上,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消費拉動效應放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9.2億元,增長18.9%。全市商品市場成交額突破1000億元,百億元市場增至6個。外貿爭先,進出口總額2654.38+0.85億美元,增長565.438+0.9%,其中出口654.38+0.2億美元,增長50.5%;高技術產品出口份額上升到34.3%。全年註冊外資65654.38億美元,增長30.1%。註冊到位外資32.6億美元,增長20.6%;外貿成交額654.38+0.2億美元,新批境外投資項目654.38+0.8個。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工業發展,私營個體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6.4%,私營個體經濟從業人員增加到85.6萬人。
培育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鼓勵群眾自主創業,初步建立城鄉統籌就業機制,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城鎮新增就業約110000人,下崗職工再就業近19000人,促進了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九萬人。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完善企業工資支付制度,全面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和農業稅改革措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8元,增長16.7%;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7230元,增長14.2%;年末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654.38+0.21.8億元,人均收入超過2.7萬元,比上年末增加365.438+0.000元。
行政區劃
2005年,無錫下轄六個市轄區,托管兩個縣級市。
無錫面積4785平方公裏,人口447萬(2004年)。
崇安區面積17平方公裏,人口18萬。郵政編碼是214002。
南長區面積22平方公裏,人口32萬。郵政編碼214021。
北塘區面積31平方公裏,人口25萬。郵政編碼是214044。
濱湖區面積770平方公裏,人口67萬。郵政編碼是214062。
惠山區面積327平方公裏,人口38萬。郵政編碼214187。嚴橋鎮區人民政府。
錫山區面積454平方公裏,人口43萬。郵政編碼214101。東亭鎮區人民政府。
江陰面積987平方公裏,人口118萬。郵政編碼是214400。市人民政府設在澄江鎮。
宜興面積21.77平方公裏,人口1.06萬。郵政編碼是214200。市人民政府設在宜城鎮。
*此處面積和人口數據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2006年)*
歷史的發展
無錫設縣時間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稱無錫郡,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棄巫溪縣,在巫溪縣以西劃分為荒地,並安置了壹個毗陵殿農隊長。西晉太康二年(281),恢復巫溪郡,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無錫升為州,屬中書省常州道,江浙省。明洪武元年(1368),州降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巫溪縣分為巫溪縣和金桂縣,均屬常州府。民國元年(1912),兩縣仍合二為壹,改稱巫溪縣,屬蘇昌道。16年(1927),無錫縣直轄於江蘇省。
1949無錫4月23日解放後,無錫縣分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
1953 65438+10月1江蘇省成立,無錫為省轄市。
8月25日,1958,肅州區巫溪縣劃歸巫溪市領導。
1962年,巫溪縣劃歸肅州區。
3月1983,1,實行市管縣體制,蘇州江陰、無錫、鎮江宜興縣劃歸無錫市領導。市區轄崇安、南昌、北塘、郊區四個市轄區。無錫* * *轄3縣4區。
1987起,經國務院批準,先後撤銷江陰縣、宜興縣,設立江陰市(1987年4月)、宜興市(1988年3月),設立馬山區。無錫* * *轄2市1縣5區。
1994調整市區行政區劃:錢芳鎮管轄金橋、群星、同心、馮春、春潮,新安鎮管轄西宅、郭家橋、宅吉、金華、徐明、高浪渡、東嶼,梅村鎮管轄謝靜、京通、香溢、齊心、高田、東嶼。
1995年6月,撤銷巫溪縣,原轄區設立錫山市。
2000年,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無錫總人口為5086586人;崇安區176580南昌區214407北塘區190124郊區812270馬山區32385江陰市1315472宜興市165438。單位:人)
5438年6月+200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錫山市,設立無錫市錫山區、惠山區。錫山區縣級轄錫山市的東亭、東北塘、八士、張靜、東湖塘、崗廈、羊尖、安貞、查橋、厚橋、蕩口、甘露、紅升、後宅。區人民政府駐東亭鎮;惠山區現轄縣級市洛社、禺期、前洲、西漳、堰橋、長安、石塘灣、錢橋、藕塘、師洋、陽山等12個鎮和錫山市的國土面積。洛社鎮人民政府。撤銷馬山區,將原馬山區行政區劃和錫山市縣級的錢芳、梅村、新安、華莊、東江、雪浪、南泉、碩放、胡埭9個鎮合並到無錫市郊區;將無錫郊區更名為濱湖區。河埒鎮人民政府。無錫* * *轄2縣(市)、6區。
65438、2002年6月30日《市政府關於調整部分行政管理範圍的通知》(Xi法正〔2002〕26號):根據江蘇省人民政府的批復,市人民政府決定,濱湖區南站鎮、錢芳鎮、梅村鎮的行政管理歸屬無錫新區管委會;濱湖區中橋街、蘆莊街的行政歸屬南長區;濱湖區劉潭街道的行政隸屬於北塘區。
65438、2002年6月30日《市政府關於調整部分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Xi法正[2002]27號):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濱湖區新安鎮周靜村、華光村劃歸王莊鎮管轄;濱湖區廣益鎮隸屬崇安區;濱湖區陽明鎮隸屬南長區;濱湖區的黃翔鎮和山北鎮隸屬於北塘區。
2002年,無錫調整了部分行政區劃。5438年6月+10月,濱湖區廣益鎮隸屬崇安區,濱湖區陽明鎮隸屬南長區,濱湖區黃翔鎮、山北鎮隸屬北塘區,濱湖區中橋街、蘆莊街隸屬南長區,濱湖區劉潭街隸屬北塘區,濱湖區南站鎮、錢芳鎮、梅村鎮隸屬無錫新區管委會,新安鎮周靜5月,濱湖區華莊鎮與新安鎮合並,成立華莊鎮。9月,惠山區長安鎮、西漳鎮、堰橋鎮合並成立堰橋鎮。區劃調整後,到2002年底,無錫下轄崇安、南昌、北塘、錫山、惠山、濱湖、新區7個區和江陰、宜興2個縣級市。全市有91個鎮,30個街道,495個居委會,1325個村委會。
2003年,無錫調整了部分行政區劃。惠山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洛社鎮遷至堰橋鎮。濱湖區東江鎮和雪浪鎮合並組建太湖鎮,鎮政府進駐方橋。錫山區安貞鎮與厚橋鎮合並成立安貞鎮,鎮政府進駐安貞鎮;洪聖鎮與後宅鎮合並成立洪山鎮,鎮政府進駐後宅。江陰市山觀鎮和澄江鎮合並成立澄江鎮,鎮政府設在澄江;馬鎮、唐璜鎮、喬奇鎮合並成立霞客鎮,鎮政府駐唐璜;北鎮與孤山鎮合並成立孤山鎮,鎮政府駐孤山。
地圖可以百度地圖搜索-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