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位於外滿洲壹隅,元明清的皇城,靠近皇城。元代屬蓬萊坊,明代屬包大房,清代屬正白旗。元至正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此為道統傳人張留孫修建了甄珍萬壽宮。清朝雍正年間為官邸,同治年間為融安古倫公主府,俗稱“大公主府”。
崇禎萬壽宮也叫“石天殿”,因為元世祖忽必烈封張留孫為“石天”(張留孫堅持)。張留孫不僅在集賢書院主管道務,而且“升任真人,了解集賢書院,為大學士”,與當朝宰相無異;死後被謚號為“道祖,德真君”。所以崇禎萬壽宮不僅有元代“道教第壹叢林”的典雅寧靜,更應該有宰相的威嚴與亢奮。因為,張留孫雖然沒有接受“石天”的稱號,但他的地位和權力卻遠在“石天”之上。當時,張道陵的“石天”只掌管江南的道教。
張留孫(1248-1321),新洲貴溪(今江西貴溪市)人。他自幼在龍虎山學道。至元十三年(1276),隨三十六代“石天”張宗言入宮,被元世祖留在宮中。直元年十二月卒(1321)。在位四十五年,歷經世祖、成宗、武宗、仁宗、仁宗。世祖冊封上清和焦璇大師,成宗冊封焦璇大師,三代都是魏國公,武宗冊封大真人,仁宗冊封焦璇大師為輔佐。忽必烈不僅賜張留孫爵位,還命方上(專門為皇室制造寶劍等兵器和把玩器皿的機構)為他鑄造了壹把刻有“大元皇帝賜張尚卿”字樣的寶劍,還在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首府郭樂)為他修建了壹座“崇禎萬壽宮”。
大都市的崇禎萬壽宮,到了明朝已經被改造成了儲存餵馬物資的“草料倉庫”,被稱為“石天安草原”,如今壹片瓦也不剩了。所以無法詳細描述崇禎萬壽宮的規模和格局。但是,通過對現有數據的分析,我們可能會得到壹些啟示:
第壹,蒙古太祖在位期間,道教全真教傳人丘處機被召到雪山面見成吉思汗,丘處機提出要想統壹天下,就要尊天愛民,養生之道在於節欲。道教起源於古代巫術,但丘處機在不談鬼神的情況下,被成吉思汗稱為“神仙”。而張留孫之所以受到忽必烈的青睞,僅僅是因為他擅長齋戒和書寫記錄。前者謀天下之戰時的方略;統壹那天,後者是為了祈福,祈求皇後健康,為朝廷選官占蔔。從成吉思汗、忽必烈對“人”到“神”的追求,再次揭示了“其盛也富,其亡也驟”周期律的內在原因。
第二,“然後他聽到了關於海上壹個被施了魔法的島嶼的敘述,那是無形世界的壹部分。”可見,所謂的“仙山”不過是壹種幻想,而要將幻想形象化,必須依靠人的設計,而人的設計是有規律可循的。基於此,可以想象,元代崇禎萬壽宮建在皇城外的“艮嶽”位置,應該帶有宋代都城建“艮嶽”的痕跡;因為是為道教正統派建造宮觀,所以必然要體現道教正統派的道教觀念。其主要建築應包括山門、牌坊、禦碑亭、上清宮、玉皇閣、七星壇,以及以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聖山為主要景觀的園林。園中可能散落著壹些仙鶴和梅花鹿,還有壹些“海是龍的世界,雲是仙鶴的故鄉”之類的石刻和樹木。既然作坊取名“蓬萊”,那麽周邊的建築也要與之相協調,營造出“神仙群落”的文化氛圍。
文化可以傳承,歷史可以重現。
清乾隆二年(1737),石天安草原舊址建成“金王宮”。王宓坐北朝南,五個房間寬的街門開在東南方向。東路是王宓的主體建築;街門北面有壹座五室主宮門;主宮門內,東西兩側有五間寬的裝具;正北是正廳五間,後廳三間,後臥室五間,蓋房五間。東路以西,仍可分為三路房屋,祠堂、佛寺為最西路。
親王宓的是“壹等”親王宓的,只有壹代皇子,即康熙二十四子。雍正十壹年(1733),米雲被封為“坤親王”,卒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他死後,米雲被封為“柯”。他的長子洪昌,為“郡王”而攻騎士。
在大公主府,同治年間的“翠宮”知事綿洵,已降為貝子。於是,府邸被收回,轉讓給鹹豐帝伊的長女榮安古倫公主,成為“古倫公主府”,俗稱“大公主府”。後來這座宅邸轉給了恭親王壹心的長女和碩公主,成為“和碩公主府”,俗稱“大公主府”。為什麽恭親王的長女不是“公主”而是“公主”?因為慈禧太後喜歡恭親王的女兒,收養了她,慈禧太後的養女自然就成了“公主”。
到了民國時期,榮壽公主和朔公主的後代沒落,最終因債臺高築而逃亡。政府歸債主吉祥劇場所有,後被第三憲兵團和後方醫院使用。
1956,改為北京中醫醫院。1985北京市中醫院新建門診樓和醫技樓,對原有建築進行搬遷改造。“大公主府”重建於密雲縣城西門外的“白河郊野公園”,占地21,000平方米。房子有很多,包括房子門,正廳,臥室門,臥室廳,後蓋房。以前是密雲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