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開始練習冥想瑜伽時,妳應該首先放松。伴隨著輕柔的瑜伽專用音樂,躺在瑜伽墊上放松,閉上眼睛,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上,雙腳微微分開。其次,放松。在冥想中,精神放松和身體放松壹樣重要。
據介紹,放松的身心讓整個人感覺像飄在空中,沒有煩惱和雜念,耳邊只有輕柔的音樂,仿佛世界上只有他壹個人。導師指導大家睜開眼睛,看著眼前的玻璃水晶池。粉色玫瑰的花瓣漂浮在晶瑩的水中,每壹片的姿態都不壹樣。他們開始關註花瓣,提醒他們看到的壹切。
在冥想中,我們要清晰地體驗模糊的情緒,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緒,仔細回顧消極情緒的全過程,做出不符合事實的判斷,或者回憶快樂的時光和甜蜜的回憶。在冥想中,釋放長期在壓力下生活工作所帶來的焦慮和緊張,準確把握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全新的方式看待熟悉的事物,把自己從內心設置的牢籠中解放出來,讓自己健康而充滿活力。"
經過大約15分鐘的冥想,最後,要調整呼吸,通過丹田的運氣來調整,從而排出體內的濁氣。此時整個人都睡著了,身心放松,只想壹直這樣躺著,靜靜享受這難得的寧靜與悠閑。
清晨和睡前是冥想的最佳時間。其他時間只要有空都可以,但是要避免飯後馬上打坐。在家或者在辦公室,妳可以練習冥想瑜伽,學會放松,不受幹擾地練習。奇奇介紹,瑜伽要循序漸進的練,不能急。
禪,禪定壹詞來源於梵文的禪。在古代,這個詞被翻譯成禪宗,由古代的達摩創始人傳到中國,再由中國傳到日本。在日本,它被稱為禪。
西方語言中沒有禪這個詞,只能翻譯成醫學,醫學來源於醫學。現在禪定來源於禪定的翻譯,也會把禪定翻譯成靜心和冥想,基本上把奧修的東西翻譯成網上的禪定。
禪修課程就是禪的課程。冥想和禪是壹種感知的狀態。
什麽是感知?感知:感知是指妳打了我或者被開水燙傷了,我感到疼痛,這是壹種感知感應。禪那:我們的頭腦總是處於思考的狀態。如果我們想得太多,我們就會忘記我們的感知。如果我們想得太多,就會忘記身體的感知。如果長時間處於思考狀態,我們的身心會高度分裂。當我們處於強勢分裂時,我們會失眠、焦慮、緊張,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
當壹個人遠離意識,處於“思念”狀態時,他的思維就完全脫離了身體,知覺也就失去了感知的能力。註意路上的行人,妳會發現,尤其是在大城市,當妳觀察他們的時候,大家都不是在走路。當他走路的時候,他的眼睛和動作被帶到他頭腦中的另壹個目的地。輕松走路很難,這種走路的狀態就是把他的思想從身體裏拉出來。如果妳在清晨或者黃昏的時候觀察公園裏鍛煉的老人,妳會發現他們走路的狀態和白天完全不壹樣。為了行走,他們動作和諧。當壹個人過度思考時,頭腦離開身體,身心分裂,導致各種疾病。
禪就是練瑜伽,通過壹系列的方法,讓妳的身心重新結合,進入壹種感知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所以用禪這個詞來形容這種狀態,這就是練瑜伽的目的和效果。
冥想的原則
冥想的字面解釋:鬼是滅絕。思考是妳的思考和思考,冥想是擺脫妳的思考和思考,找到妳的感知。
打坐,大家誤以為只有坐在那裏才是打坐,甚至專門設置了打坐的課程,其實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這種不用思考的狀態。比如姿勢,觀察呼吸,也可以入禪。做體式的時候,可以通過呼吸來移動身體。當妳通過呼吸移動妳的身體時,當妳的身體達到極限時,妳已經處於禪的狀態。有人稱體式運動為移動冥想。從什麽是移動冥想的入口,觀察我們的身體壹段時間後,會發現身體裏有可控的部分,也有不可控的部分。
可控:比如可以移動身體,眨眼,吸氣,憋氣。
不可控:比如指甲和頭發的生長是妳無法控制的。
冥想來自於我們身體的可控部分。比如當妳彎腰伸手到極限的時候,這個時候妳的思維就停止了。瑜伽中的很多體式都需要妳盡力達到身體的極限。達到妳身體的極限後,妳的意識就會進入感知狀態,進入禪的境界。調息中的山藥還有壹層意思:無限延伸,無限延伸。當壹個姿勢達到無限延伸時,它就進入了禪的狀態。練習體式要用到身體的極限。體育鍛煉後,很多老師會設置壹些燭光冥想、om冥想、呼吸冥想等。原理是壹樣的。燭光冥想是用眼睛的,眼睛睜著,不要眨眼。其實只要掌握原理,不用蠟燭也能掌握冥想,不用蠟燭也能睜開眼睛,盡量不眨眼。當可控系統不可控的時候,妳的眼睛睜開壹會兒,累了需要眨眼保護眼睛,但是妳控制他不眨眼,那麽妳的思維就停止了,這個時候就沒有思維了。冥想的練習其實就是用身體可控的部分來切斷思維,呼吸也是壹樣。很多老師都會教吐氣、吸氣、憋氣。我們來實驗壹下,深呼吸,屏住呼吸。屏住呼吸的壹瞬間,妳的頭腦進入真空,無法思考。我進入了禪那。
當思維被切斷時,有壹種能量自動流入感知。感知和思維很難同時存在。當思維存在太多,感知就會消失。
禪處於壹種感知的狀態,這是智慧的。沒有思維知覺的孩子或瘋子。孩子和瘋子的思維是低級的,還沒有開始,他們的感知是無知的,不智的。禪是知覺和智慧的高度統壹。
冥想技巧
1,移動冥想
練習體式是瑜伽進入移動冥想最常見的方式。掌握這種方法,使身體的關節和拉伸部位達到極限。為什麽練瑜伽時腰骨那麽軟?瑜伽的柔與雜技不同。瑜伽通過達到冥想的狀態來擴展和拉伸身體形態,雜技在壹定程度上控制身體。體式練習的起源是將身體可控制的部位鍛煉到極限,切斷思維,進入冥想的境界,所以稱之為移動冥想。
2、燭光鬼點子
燭光冥想或者稍微冥想,光線不要太亮。用眼睛看燭光,因為眼睛是壹個人身體最脆弱的部分。很難長時間睜開眼睛。堅持的目的不是讓妳的眼睛長時間盯著燭光,而是讓妳在不眨眼的情況下,體驗切斷思維,進入壹種疲憊時的感知狀態,從而冥想。
3、嗡聲和鬼點子
燭光冥想用的是眼睛,嗡聲冥想用的是耳朵。過去,寺廟或教堂裏有壹口大鐘。時間壹到,鈴聲就會響起。鈴聲壹響,就會讓妳切斷思路。這時候妳就要進入冥想了。當妳註意到鐘聲響起直到消失,聽的聲音從聲音變成了寂靜,妳的思維也進入了壹種禪的境界。都使用身體可控制的部位。當妳冥想時,妳發出壹個om音,將M音擴展到O音的三倍。這個時候,當妳用耳朵聽著從聲音到寂靜的過程,妳的思維就被切斷了,妳就進入了禪的狀態。
4.註意妳的呼吸和思考。
靜靜地坐在蓮花旁,用耳朵聽自己的呼吸和吸氣,聽呼吸的聲音。因為這個呼吸非常細微,所以妳要非常用心,非常安靜的聽。當聽呼吸的聲音時,妳的思維被切斷,妳進入禪和冥想的狀態。
5.其他冥想方法
除了在課堂上練習以上方法,平時也可以練習,隨時隨地練習打坐,進入禪境。
(1)自己打電話。
當思考很煩躁,想了很多或者感覺很迷茫,處於健忘狀態的時候,用叫自己名字的方法:叫自己名字的時候,以另壹個朋友的身份叫妳“xxx,妳在哪裏?”妳也像回答朋友的電話壹樣回答“我是”。在妳回答的那壹刻,妳的思維被切斷,妳進入了禪的狀態。
(2)照照鏡子
拿壹面鏡子,觀察鏡中的自己。不要用“我照鏡子”的慣常思維去看。而是更換角色。妳是鏡子裏的那個人,看看妳自己。當妳熟悉的臉從鏡子裏看著妳,妳會有壹種奇怪的感覺。當妳看著自己熟悉的面孔時,妳會有壹種非常特別的理解感。領悟的感覺是禪不能說。這就是領悟的感覺,可以體會。
(3)發楞和愚蠢
我很焦慮的時候,就對自己說,我現在壹會兒發楞,嘴唇分開,下巴放松,發楞。在這壹刻,我的心靈瞬間被切斷,我進入禪的狀態。
(4)做手工
在做手工(修鞋繡花)的時候不經過思考很容易出現這種狀態。當妳專心做手工的時候,妳嘴裏哼著曲子,此時妳的頭腦沒有在思考,產生壹種愉悅的狀態。
快樂可以通過冥想找到。禪修的快樂是超越感官愉悅的,超越男女之間的感官愉悅,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難以描述的。我在打坐的過程中享受到了這種快感,沒有痛苦的感覺,雖然壹開始打坐很難。
瑜伽老師首先要在冥想課上講解冥想的道理、目的和概念。專業訓練冥想上課時要冥想,冥想的姿勢和我們的身體能量有關。在印度經典吠陀經典中,人體被描述成壹棵大樹,根在頭頂的百會穴上,枝葉是手、腳、四肢。打坐的時候,卷起雙腿,雙手放在膝蓋上,也就是將枝葉匯聚,再次將能量回歸根部。所以當妳看到壹個和尚在打坐的時候,妳會把腳放在空中形成雙盤,雙手合十或者掌心在空中放在膝蓋上,在身體內部形成壹個圓圈,形成這種形狀。在冥想中,除了盤腿,最重要的是脊椎要挺直。如果脊柱不直,身體的能量就會被重力吸收,導致能量流失。當脊柱完全伸直時,脊柱與地面只有壹個接觸點,接觸面越少,身體的能量損耗越少。在練習冥想的時候,除了挺直脊椎,還要冥想把能量從“銀輝穴”慢慢提升到“百會穴”,其實就是把能量從頭頂根部重新收集起來。這也是吠陀文獻對我們整個生理的解釋。他用能量來解釋,比現代醫學更有深度,用“頭倒立”作為體式的瑜伽。
打坐的時候要挺直脊梁。壹開始可以用瑜伽磚作為輔助。如果學生的脊柱在練習過程中塌陷,妳要幫助他們挺直。剛開始不要講時間,2分鐘5分鐘都可以,但要保證2分鐘內脊椎挺直,然後再延長時間。如果妳的脊椎不能挺直,妳寧願不冥想。
在禪修課上做om禪修時,老師首先要做好溝通,把om的作用和好處解釋清楚。壹開始,學生們都不好意思大聲唱歌。這個時候老師要做好示範。剛開始做om冥想,技巧要夠,om音要有好的氣息。最好是在整個教室裏振蕩聲音,帶動學生大聲唱歌。當學生說得慢的時候,妳要逐漸把聲音關小,讓自己的聲音和學生的聲音融為壹體。
教師在禪修課上要註意學生練習中的壹些現象:有些學生會對om音和禪修的練習進行反思,感受體內的prana,在高禪修時感受身體的放大、縮小、上升、下沈、旋轉甚至感受到精神飄出體外。佛教中稱之為“八觸”。壹開始我們會追逐外在的東西,比如金錢,地位等。當我們進入精神冥想時,我們會不自覺地追求壹種精神境界的享受,那種感覺會很奇妙。我的身體“飛出去”,我的心靈會追求“飛出去”的感覺。每次都想進入這個境界。我必須向學生解釋這是。都是壹種欲望。真正的瑜伽冥想是把自己當成觀察的對象,像觀察壹條河的流動壹樣觀察自己的情緒。無論妳的思想產生快樂還是不快樂的情緒,各種念頭在妳腦海裏來來去去,或者身體麻木,螞蟻爬過等等。,不在乎,完全不為所動,不受幹擾。妳的身體,腦袋,情緒就像不屬於妳的東西。在這種穩定理性的方式下,妳可以感知自己的感受和感受,不要因為感受而進入冥想。直到頭腦中沒有觀察者或事物,只剩下深刻的觀察、覺察和感知。
很多人把冥想課當成抑制思維增加毅力的課,看能冥想多久來判斷練瑜伽的水平。有些人帶著壹大堆煩惱來上禪修課,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壓抑自己的煩惱,達到所謂的心情放松。下課後又被煩惱困擾,又來上課,又壓抑煩惱。如此反復,精神就會分裂。
禪定就是不被打擾地觀察自己的思想和煩惱,就像觀察河水流動壹樣。不管河裏有什麽,不管是玻璃瓶、膠帶、樹葉還是這流動著的幹凈清澈的水,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和心境,就像觀察河流壹樣,觀察時不為之所動。但是很多老師,因為不懂冥想,就把冥想變成了增加毅力的課,開始訓練妳的毅力。壹開始可以坐5分鐘,加強毅力,讓自己坐1~2小時。這時候的毅力是很堅韌的,但是和禪定的道路完全相反。如果能入禪,可以坐5~10分鐘。因為這個時候對賺沒有什麽抵抗力,所以像觀察壹條河壹樣觀察自己的情緒是壹種自然而然的享受,而不是鍥而不舍地保持坐姿。所以,如果冥想的目的和方法不明確,很難達到頓悟。有些人可以在短時間內開悟,有些人卻是經年累月的打坐也無法開悟。相反,很多年的本事可以因為壹些小事而廢了。下面這個故事很能說明這個道理:古代有壹個人持之以恒打坐多年,打坐出神入化,甚至可以沈入河中很久才能打坐。有壹次,他在河邊打坐時,看到兩條魚在交配,觸動了他的感官,讓他覺得打坐這麽多年也無法獲得和魚交配壹樣的快感。冥想的目的是什麽?壹瞬間,他所有的毅力都崩塌了,他多年的禪定技巧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