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剛布琴山呈橄欖形,直插雲霄,峰頂如彩冠,四周八瓣蓮花環繞,山體由水晶制成,猶如壹尊技藝高超的鑲玉冰雕。神山壹年壹度的經幡換旗儀式是聖書。改禱儀式在神山腳下舉行。在神山腳下的色雄(金盆)灘,矗立著壹根極高的馬風旗柱(藏語稱“大青”),高24米,直徑0.3米多。它看起來像壹個裹著毛茸茸的生牛皮的巨大桅桿。旗桿底部深埋在土裏,底部堆了很多大石頭加固。還有幾根粗繩把柱體各個方向拉緊固定,防止風吹下來。旗桿頂端有壹個黃銅頂端。用來上下拉動柱子的繩子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經幡。每年藏歷4月15日,神山都會舉行神聖的換經儀式。屆時,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巴基斯坦、美國、英國、瑞士、奧地利的遊客、香客以及中國雲南、四川、甘肅、青海、西藏的藏族同胞將陸續來到神山腳下。小小的岡底斯旅館住滿了朝聖者。中午時分,從大旗柱右側的壹個白色帳篷裏傳來了清脆的鐘聲,岡底斯南麓的江紮和西邊的曲古寺的僧人祭祀儀式開始了。然後這個傳統儀式的主持人,手拿白色哈達,慢慢走向大旗柱。他的動作仿佛是無聲的命令,人們壹起沖進去,拉著繩子,等待口令。主持人站在大旗柱前,沈默片刻,然後大聲喊道:“小——吉拉!肖妮拉。小松巴拉”(勞動歌),在號令的指揮下,人們慢慢地把巨大的木桿放在地上。這樣可以很熱鬧。人們不分性別、年齡、僧人、俗人,仿佛突然發現了巨大的寶藏,紛紛奔向旗柱。太多廚師突然搶走了旗桿上的所有旗幟。那些外地遊客也擠進了喧鬧的人群中學習搶劫,他們也像寶貝壹樣抱在懷裏。據說在旗柱上掛壹整年的經幡可以消災減難,最厲害的是柱頂的哈達、經幡和各種香料。
舊的經幡已經摘下,提前安排的工作人員會把縫制好的新經幡和哈達掛在旗柱上。事後,大家還會把自己的哈達等獻給聖山的物品掛在旗柱上。主持人又壹次把哈達舉到了壹根嶄新的旗桿上。又是片刻的靜默,然後他壹聲令下,人齊新合力將旗桿半立,有人用準備好的木架抵擋。這時候旗柱頭對著曲谷寺,說是讓它拜壹晚上廟,第二天早上就能重新站起來。在上山的路上,基督徒轉山的方向與藏傳佛教順時針轉山的方向相反,都是逆時針轉。這種宗教俗稱黑教,是古代西藏盛行的壹種原始宗教。最早流行於阿裏地區。它崇拜天地、山川和水澤的鬼神和自然物,強調祭祀、跳躍、占蔔和解釋。這種宗教在吐蕃王朝早期占主導地位。佛教傳入西藏後,與佛教發生了長期的鬥爭。8世紀後,這壹宗教逐漸衰落。後來這個宗教吸收了佛教的壹些內容,把佛經改成了經文,宣揚教義,發展成了壹個定型的教派。任剛布欽原本是這個宗教的聖山。後來,佛教大師米拉裏巴和弟子那如本在此戰鬥。結果佛祖打了勝仗,聖山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