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布尼茨不僅發明了二進制,還賦予了它宗教內涵。他在給當時正在中國傳教的法國耶穌會教士約阿希姆·布維(1662-1732)的信中說:“第壹天是從1,也就是上帝開始的。第二天的開始是2...第七天,什麽都有了。所以,這最後壹天也是最完美的。因為這個時候,世間萬物都已經被創造出來了。所以寫成' 7 ',即' 111 '(二進制的11等於十進制的7),不含0。只有當我們只用0和1來表示這個數字時,我們才能理解為什麽第七天是最完美的,為什麽7是壹個神聖的數字。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它的特征(寫二進制111)與三位壹體有關。”
布維耶是漢學大師,他對中國的介紹是17和18世紀歐洲學術界中國熱的最重要原因之壹。布維耶是萊布尼茨的好朋友,與他保持著頻繁的通信聯系。萊布尼茨曾經把布維耶的很多文章翻譯成德文出版。是蔔維向萊布尼茨介紹了《周易》和八卦體系,說明了《周易》在中國文化中的權威地位。
八卦是由八個符號組組成的占蔔系統,這些符號分為連續和不連續的橫線。在萊布尼茨眼裏,這兩個後來被稱為“陰”和“陽”的符號是他的二進制的中國翻版,但實際上萊布尼茨是受了中國的陰陽太極的影響,但他做了大量的研究,推導出了二進制。他覺得這個來自中國古代文化的符號系統和他的二進制系統之間的關系太明顯了,所以他斷言二進制系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具有普遍性的邏輯語言。
另壹個可能引起萊布尼茨對八卦興趣的人是威廉·恩斯特·坦策爾(Wilhelm Ernst Tentzel),他當時是圖林根州大公錢幣收藏室的負責人,也是萊布尼茨的好朋友之壹。他負責的錢幣收藏中有壹枚帶有八卦符號的錢幣。
聯系中國易經
1679年3月5日,戈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發明了壹種計算方法,將原來的十位數換成兩位數,即1和0。1701年,他給在京的牧師馬爾迪(中文名閔明明)和布維(中文名白晉)寫信,告知他們自己的新發明,希望能引起他心目中的算術愛好者康熙皇帝的興趣。
白晉很驚訝,因為他發現這種“二進制算術”很像中國古代壹種以兩個符號為基礎的符號系統,由壹條直線和兩條短線組成,即──和──組成。這是中國最著名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書《易經》的基本組成部分。根據目前的推測,這本書產生於公元前第壹個千年之初。起初主要是占蔔用的書,裏面的兩個符號可能分別代表“是”和“不是”。萊布尼茨對這種相似性感到驚訝。和他的筆友白晉壹樣,他也深信《易經》在數學上的意義。他認為古代的中國人掌握了二進制,在科學上遠遠超過中國人。
這種把數學和中國古代的易經聯系起來的嘗試是不實際的。萊布尼茨的二進制數學指向的不是古代中國,而是未來。萊布尼茨在1679年3月的日記中記錄了他的二進制系統,同時,他設計了壹臺可以完成數字計算的機器。今天的現代技術把這種想法變成了現實,這是萊布尼茨時代人們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