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素說是古希臘關於世界物質構成的理論。這四種元素是土、氣、水和火。這種觀點長期影響著人類科學的發展。
水元素:西方第壹位哲學家泰勒斯(約公元前625-547年)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水這壹基本元素構成的。
空氣元素:泰勒斯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65438年+公元前00-546年)認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壹種不確定的無限物質。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585-525年)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進壹步分析說,基本元素是氣,氣稀釋成火,凝結成風,風凝結成雲,雲凝結成水,水凝結成石,然後這壹切就構成了壹切。
火元素: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535-475年)認為壹切都源於火,所以它總是在變化。
土元素與四元素理論的形成:恩培多克勒(約公元前490-430年)綜合了前人的觀點,加上了“土”,於是有了水、氣、火、土四元素。
四種元素的可視化(象數學派):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將四種元素可視化,從幾何角度看待它們,認為組成四種元素的原子形狀是正多面體:火原子是最尖銳的正四面體,氣體原子是幾乎覺察不到的正八面體,水是像球壹樣光滑的正二十面體,土是可以堆起來的立方體。有五種正多面體* * *,有壹種正十二面體沒有對應的元素。柏拉圖說是上帝用來排列天上的星座的。
四元素說的發展: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認為組成天體的元素與地球不同,是純“以太”,是第五元素,對應正十二面體。亞裏士多德在他老師的四元素幾何的基礎上,把四元素理論發展成壹個體系:土是最重的,構成地球的核心;水是輕的,覆蓋在地球表面;氣與火較輕,覆蓋大地或向上飛;最輕的以太位於天空,圍繞地球運行。這種意識形態有效地支持了地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