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對應的時間如下:
1、子時—晚11點鐘到淩晨1點鐘。
2、醜時—1點鐘至3點鐘。
3、寅時—3點鐘至5點鐘。
4、卯辰—5點鐘至7點鐘。
5、辰時—7點鐘至9點鐘。
6、巳時—9點鐘至11點鐘。
7、午時—11點鐘至下午1點鐘。
8、未時—13點鐘至15點鐘。
9、申時—下午3點鐘至5點鐘。
10、酉時—下午5點鐘至7點鐘。
11、戌時—下午7點鐘至晚9點鐘。
12、亥時—晚9點鐘至11點鐘。
壹日有十二辰(壹時辰合現代2小時),壹時辰有八刻(壹刻合現代15分鐘),壹刻有三盞茶(壹盞茶合現代5分鐘),壹盞茶有兩炷香(壹炷香合現代2分30秒),壹炷香有五分(壹分合現代30秒),壹分有六彈指(壹彈指合現代5秒),壹彈指有十剎那(壹剎那合現代0.5秒)。
歷史沿革
古代勞動人民把壹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壹個時段叫壹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壹天,也可以指任何壹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壹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
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壹點為子時,壹至三點為醜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才基本定型定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