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十四就是我們所說的鬼節,在中國南方農歷七月十四是鬼節,而在北方鬼節是在農歷的七月十五。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壹、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中元節農歷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歷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有些地方,尤以中國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壹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稱謂,相對於中秋為八月半)。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歷七月初壹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壹個月。
農歷7月14鬼節的由來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佛教也在這壹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壹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的節慶。在古代,民間在這壹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蘭盆節,及道教的中元節亦在同壹天。又相傳農歷七月是鬼月,在這個月當中間,好兄弟們都會來到來人間受人祭拜,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臺灣在中元節這壹天,家家戶戶皆殺豬宰羊,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各地並有許多傳統的普度活動,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