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代表下壹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壹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那麽大家知道哪些關於冬至的習俗呢?
1、吃湯圓冬至吃湯圓,是我國江南地區的傳統習俗。湯圓也稱湯團,“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壹歲”的說法。
2、吃餛飩俗話說說“冬至餛飩夏至面”。在北方,冬至都會吃餛飩。至於為什麽冬至日吃餛飩呢?據說是因餛飩像雞卵,陰陽胚胎,包孕渾涵,似遠古天地混沌未開之像象,並取其諧音,將“吃餛飩”引申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之意。
3、九九消寒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冬。古代民間有在冬至時繪制《九九消寒圖》,或繪有九朵梅花的《素梅圖》的習俗。每天填壹瓣,等所有的花瓣都填滿了,九盡春深,便是九九艷陽天了。通過繪圖的方式,詩意地打發掉漫漫長冬。借以表示堅信寒冬必將過去,春天壹定來臨。
4、冬至丸冬至這天壹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只手搓成彈珠壹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壹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壹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壹歲。
5、數九從冬至日數起,所謂“連冬起九”,每九天為壹九,至九九八十壹天而寒盡,春回大地,天氣變暖,這叫“數九”。這是中國老百姓計算寒暑變化的壹種方法,表達盼望春天的心情。很早以來,民間都流傳著許多因地制宜,反映本鄉本土氣象物候的“九九消寒歌”或曰“冬至九九歌”、“數九歌”。“九九歌”既是時令俗諺,也是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歌謠。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關於冬至的節日習俗了,小夥伴們,妳們還知道哪些習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