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答
2020-03-24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壹,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壹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壹篇小說《棄兒》。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擴展資料: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征,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蕭軍《商市街·讀後記》)。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商市街》、《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壹的敘事模式,創造了壹種介於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並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壹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
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從壹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更準確地說,是把傳統文學中高雅的部分——詩和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已經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了新的對接。正是這壹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容。
蕭紅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壹種濃烈而深沈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並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壹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壹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
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