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其所長、用其所願、用當其時。
知人善任,用其所長、用其所願、用當其時是用人之道的核心。用其所長,就是使用人才要揚長避短,兼收並蓄。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顯示其才能的位置上,讓其盡展其才;用其所願,就是根據使用對象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的意願來使用人才。因為興趣和熱情是人們對壹定事物的積極態度,是推動人們積極認識事物,從事活動的內在驅動力。用其所願,有利於個人自身價值的實現和公***部門管理目標相統壹;用當其時,就是使用人才要抓住最佳的時機。人的才能和人自身壹樣,從萌發到鼎盛再到衰退,其發展軌跡猶如壹個拋物線,都有其發展的頂端。因此,要充分珍惜人才才華的績優期和其工作的最佳年齡,打破論資排輩、求全、平衡、照顧的束縛,適時?起用?。當然,有的人才發展可能會有兩個甚至多個峰值出現,這就需要領導者靈敏捕捉其才華的?拐點?,適時委以重任,達到用人的良好效果。用其所願、用當其時,在某種程度上說都是用其所長,它是對個體不足之處的最佳彌補,在提高公***部門的整體效能的同時,也有助於個人的發展。系統論告訴我們組織的優化首先以構建組織中各個要素優化為前提,而用其所長、用其所願、用當其時正是優化組織各個要素的重要途徑。同時,它也能使組織中的每個成員的心理環境得到充分的協調,使每個組織成員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因而個體?長處的累積效應?能夠做到1+1>2。?
2、鼓勵競爭、優勝劣汰、人盡其才。
用人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住?管死?人。要做到人盡其才,必須鼓勵競爭,優勝劣汰。有則?羚羊與狼?的故事,說的是在非洲奧蘭洽河兩岸,河東岸與河西岸的羚羊相比,不僅繁殖能力更強,而且奔跑速度每秒要快13米。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是因為河東岸的羚羊附近居住著壹群狼,這使得它們生存時時處在?競爭氛圍?之中,久而久之,它們變得越來越有戰鬥力。而河西岸的羚羊恰恰因為缺少天敵,沒有生存壓力,每天過著悠閑的生活,因而長得弱不禁風。這則故事說明,競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只有競爭,才有發展,不僅自然界如此,社會與人的發展也不例外。公***部門用人如果缺乏甚至拒絕競爭,不僅會造成用人的高額成本,而且工作只會死水壹潭,直接影響到公***部門的服務質量,甚至阻礙社會的發展。因而鼓勵競爭,不僅能促進公***部門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和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的形成,而且在存優汰劣、升優汰劣的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平庸者的成長與發展,在這種壓力下,他們會努力向優秀靠攏,轉化。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鼓勵競爭,優勝劣汰,既適用於公***部門這壹組織中的群體,也適用於人才個體。因為在競爭中,個人為了展示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長處,就會極力克制、避免、改變自己的短處。時間壹長,個人某壹短處可能將不復存在。這在某種程度上,又會刺激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競爭,從而使群體充滿勃勃生機和活力。這種良性循環,對提高公***管理部門的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3、以人為本、以能為本。
新經濟理論認為人是生產力諸多要素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具有能動性的因素,是經濟增長的真正源泉。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盧卡斯也認為,技術進步與人力資本結合所形成的資本積累(即人才資源)才是經濟增長的真正源泉。因此在公***部門管理中,我們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觀念,改變傳統的將人作為工具、手段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在我國,以人為本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政治文明建設的基石,物質文明建設的動力,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基。用人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關心人、信任人,知人善任。尊重人,就是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員工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和能力差異。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科學的用人機制,挖掘、發揮每個人的所長,讓其各盡所能;關心人,就是要關心員工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和身體健康。關心能使員工在組織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和親情。這需要用人者不斷提高員工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在政策允許、資金能夠保障的情況下,力爭使他們工作、生活、娛樂條件每年都要有所改善,盡力解決他們後顧之憂。這種對員工的關心,能使員工產生親情感和溫暖感並轉化為對組織的忠誠感和歸屬感,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忱;信任能使人的自尊感得到滿足。對於文化層次越高的人來說,組織領導信任與否,對他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起到關鍵性作用。國外許多管理者和領導者都十分註重對員工和下屬的信任激勵。因為有了信任,才會有員工的犧牲、真誠和奉獻。當然,提倡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絕不是不要制度,不要紀律,不要管理,放任自流。絕不能打著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的招牌壹味強調個人需求,強調個人的特殊利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將員工管理寓於符合實際、體現人性的制度管理之中,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這也是以人為本。以能為本,是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強調以能力為核心的管理理念。所謂?能?是指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德能、智能、體能的綜合集中。德能反映在壹個人所具有的社會公德、社會責任、端正的品行、舍己為人的價值觀等;智能反映在壹個人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等;體能反映壹個人所具有的良好的身體素質等。以能為本,能把員工的註意力引向對能力的重視上,把?能?作為判斷人才和用人的標準,既有利於人才的發現、人才的任用、人才的穩定,又能使能者居其位,謀其政。對公***部門部門而言自然能創好政。以能為本體現出向上的活力,形成重能力、講貢獻、論業績的用人氛圍。在此氛圍裏,員工就會把想方設法把提高自己的能力變成自覺的行為,這在某種程度上說,又刺激了員工的競爭。公***部門人力使用以能為本,有利於建立學習型組織、獲得新知識、產生新思維,使公***部門不斷具備創新意識。因此,以能為本是對以人為本管理的提升,是公***部門人力使用的根本所在。?
4、德才兼備、註重實績。
德才兼備,註重實績是我們黨選拔使用人才壹貫堅持的原則。德主要是對人才思想政治和作風方面的要求,才主要是對人才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堅持德才兼備,就是在選拔使用人才時,既要考察人才的思想覺悟和政治品質,又要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和領導才能。首先,在選拔人才時,應將德與才看成是壹個完整的統壹體,不能割裂,不可偏廢。?德者,才之帥也;才者,德之資也?。離開德,才就失去了方向;沒有才,德就成了空洞之物。使用人才,既要反對不問政治的偏向,又要反對業務能力不精的偏向。其次,德和才相比較,德是第壹位的。德,是才的方向和靈魂,是才發展的內部動力。只有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人才的聰明才智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的事業服務。因此,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前提下,應註重對德的考察。歷代開明之士都十分註意用人把德放在首位。魏征說:?今欲求人,必須審訪其行,若知其善然後用之。設今此人不能濟事,只是才力不濟,不為大害,誤用惡人,假令強幹,為害極多,但亂世惟求其才,不顧其行。太平之時,必須才行俱兼,始可任用?。這裏所說的?行?與?善?和德是同壹個意思,歷史經驗說明,有德的人有了才,就能為國為民幹出更多的好事;壞人有了才,將會幹出更多更大的壞事。當然,重德絕非以德代才,選拔使用人才,應以德為前提,選其中有才能者。工作人員的德和才,往往體現在他的工作實績上。通過實績來衡量工作人員的德和才,是辯證唯物主義在公***部門工作中的具體運用,是實事求是精神的具體體現。鄧小平同誌早在1978年就指出?要根據工作成績大小好壞、有賞有罰,有升有降?。壹個員工的工作實績,既不是主觀臆想,也不能憑空捏造,而是壹種客觀的、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實績是壹個人多方面的反映,把實績作為選拔使用人才重要依據,容易比較優劣,說服力強,有利於提高用人的準確性、公正性,克服主觀隨意性。註重實績能強化工作人員的競爭意識,鼓勵工作人員幹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更多地創造優秀成績,從而推動事業的發展。當然,堅持這壹原則,要避免簡單地把使用當成論功行賞,把實績作為使用的唯壹標準。?
5、優化資源、合理配置。
公***部門掌握公***權力,對社會公***事務進行管理的同時,為民眾提供公***服務。而公***權力是由眾多員工在不同的崗位分擔掌握的,其員工配合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其為民眾服務的質量。因此,在公***部門人力使用上,優化資源、合理配置,意義重大。優化資源、合理配置,重要的是要做到人崗匹配。首先要對崗位目標、職責、任務性質等具體要求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其次,對擬用人的知識、能力、經驗、性格等多維度進行具體調研、分析和測評;然後,將擬用人的測評結果與崗位所需條件作比較,對與崗位要求壹致或相近的,予以任職上崗使用。當然,人的成長是動態的,且受環境影響發展變化,在某壹崗位工作時間太長,如不予以晉升或交流,容易造成工作疲勞或憑經驗辦事而缺乏創新精神。因此,對人力的使用,要做到人與事的最佳配置還必須建立相應的晉升機制和流動機制。送出人才的同時,吸納新的?血液?充實自身部門,既有利於增強部門工作活力,也有利於調動已有工作人員加強自身學習,不斷追求上進的積極性,這從另壹個方面又貫徹落實了鼓勵競爭的原則。人崗匹配,主要是從個體的人與事的配置角度來衡量的。事實上,公***部門的工作需要許多崗位上的眾多員工***同努力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配合程度,也是人力使用優化配置必須考慮的問題。在用人上,要根據崗位分工及各崗位任職要求在知識、能力、性格、年齡、思維方式等方面做到人崗匹配的基礎上,盡可能考慮人與人之間予以互補,組合成最優配置的工作團隊。只有人與人之間配置合理,才能產生凝聚力,公***部門的管理才能取得規模和綜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