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文學家,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壹說安徽桐城人。祖籍安東。?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神話故事。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舉為歲貢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遷居南京,賣文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長興縣丞,不久辭官歸去。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近現代學者壹般認為吳承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壹的《西遊記》的最後完成者。
二、吳三桂 (清朝平西王)?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縣)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明末清初政治、軍事人物,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
出身將門,善於騎射。崇禎年間考中武舉,憑借門蔭,授都督指揮。屢立戰功,累遷寧遠團練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年)歸降大清,參加山海關大戰,大敗李自成,跟隨清軍入關,受封平西王。
此後平定農民起義,攻城略地,頗有功勛。順治十六年(1659年)鎮守雲南,後攻入緬甸,擒獲南明永歷帝並將其處死,晉封親王,與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不服朝廷撤藩,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開啟“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登基稱帝,國號大周,年號昭武。同年秋病逝,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其孫吳世璠嗣位。
三、吳昌碩 (晚清民國時期藝術大師)?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四、吳道子 (唐代繪畫大師)?
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後。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
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五、吳虞 (新文化運動人物)?
吳虞(1872-1949),原名姬傳、永寬,字又陵,亦署幼陵,號黎明老人,四川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區)龍橋鄉人。近代思想家,學者。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後任四川《醒群報》主筆,鼓吹新學。
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學國文教員,不久到北京大學任教,並在《新青年》上發表《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說孝》等文,猛烈抨擊舊禮教和儒家學說,在“五四”時期影響較大。胡適稱他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吳承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吳三桂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吳昌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吳道子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吳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