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壹切運動的法則。
“道”與萬物的關系,就靜態而言,“道”是壹切人、物***同存在的最終保證,是最高的價值,是終極性的價值根源。就動態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構及其動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萬物得以相生、相續、轉化、發展的實現性原理。
道家認為,天地萬物雖然形態各異,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壹”(《莊子·齊物論》)。(譯文:天地與我們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萬物與我們都是壹個本體而沒有人我萬物之別。)
因此,人們應充分認識並尊重自然界規律,讓宇宙萬物“自足其性”。個人與社會也是***生互存關系,修道不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種適宜的方式,圖世界***同的利益。
擴展資料
道家認為“無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壹。這不是指不作為,而是指不經過深思熟慮,無目的地行為。道家認識到任何有目的的行為都可能使行為本身產生偏差。
“六親不和有孝慈”,當提倡孝順、和睦的時候,說明家庭中的成員本身已經不坦誠、不和睦了,否則是不需要這些的。表述類似觀點的語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隨處可見。
根據處理問題不同,“無為”的態度既可用於政治,也可以用於修身。道家各派在堅持“無為”本質的前提中,通常給予了“無為”更豐富的內涵。
道家視生命價值重於外物,此外物主要是指功名利祿。老子強調統治者必須重身(此身該作“體”),不迷名、貨。其後各個學派都提出輕(不迷)物重身的觀點。
而莊子、列子將“內聖”的觀點發揮到壹個新的高度。老子哲學,就其思想的系統性和深刻性而言,不但超過儒家,而且影響先秦諸子各家各派。
百度百科-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