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詞為中秋賞月之作,表達對弟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詩人運用意象描寫手法,勾勒出壹幅明月當空,遠親千裏,孤傲曠達的狀態氛圍,與以往的神話傳說形成鮮明對比,在月亮中滲透著濃厚的哲理意味,可以說是壹部高度契合自然與社會的感傷之作。
擴展數據
此詞是作者於宋神宗熙寧九年八月十五日在密州時所作(1076)。詞前的序解釋了寫詞的過程:“陳冰中秋,歡飲而醉。為了這篇文章,我懷孕了。”蘇軾因與當權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政見不同,乞求自由,四處為官。
他曾經要求調到離蘇轍近的地方做官,讓兄弟們多聚壹聚。熙寧七年(1074),蘇軾誤知密州。到了密歇根後,這個願望依然無法實現。熙寧九年,中秋節,明月當空,銀輝遍地。詩人和弟弟蘇轍分手後,已經七年沒有團聚了。此時此刻,詩人正對著壹輪明月,心中充滿了沈浮,於是用手中的筆寫下了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