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尊天、尊命、尊三生因緣

尊天、尊命、尊三生因緣

很多年前,我在看《史記》的時候,註意到太史公提出了這樣壹個問題:為什麽有些好人得不到回報?太史公想不通。直到我接觸了佛教,才發現可以用“三生因果”來解釋顯然,在西漢時期,太史公並沒有接觸或接受這種思想。傳統學者壹直相信“天無親戚好人”、“天人合壹”,不相信命運。

前段時間看完了蔣的《天元》,書裏的學分是1。軍星占據學習和2。生辰星占據學習。

中國傳統的占星術是1。軍事星象是用來觀察軍事的,因為在“天人合壹”的觀念下,只有君王才能與天溝通,所以天象的變化反映的是帝王的家事,與普通人無關,除非有人要造反。

然而,西方的占星術,包括印度,都是關於2。生辰占星,就是根據出生時的天象來推斷壹個人壹生的命運。任何人,不管是皇室還是普通人,都可以與天象建立聯系。這壹思想隨佛教傳入中國,催生了中國唐代的八字算命。這裏面包含了壹種針對平凡人生的“宿命論”思想,因為當天在出生時就定了,人的命運也就定了。這種思想在唐朝以前的中國幾乎沒有。這裏我就從藝術數字的角度來分析壹下。

所謂舒舒,又名舒舒,“舒舒”指的是氣數和數學,舒舒是計算氣數的方法。就是壹套語言,比如八卦,28星。

“三式”是最古老的數招,據說都起源於黃帝時期。“三式”即太壹神術、道術、大劉仁,因都來源於“字牌”而得名。三者都與天象有關,本質可以說是占星術。

太乙神的數量主要衡量國家大事,如收成的好壞、風雨、水旱、戰亂引起的饑荒、混亂的興衰等。

道術魔法主要是衡量戰局,比如攻擊哪裏,撤退哪裏。

大劉仁主要負責測量人事,如測量祖業、家宅、婚姻、求財等事。

“三類”所占的測量範圍或大或小,但* * *的相同特點是統計“物”而非“命”。換句話說,沒有宿命論。令人驚訝的是,調查結果與傳統倫理相符。比如壹個朋友的各種挫折,都是因為男女之間的混淆。然而也是事實,這顯然不符合傳統道德。所以就有了“善易者不預”的說法,解釋了易的真正內涵(倫理學的壹部分),自然知道某件事的好與壞。這句話在《左傳》中尤為明顯。

傳統上,無論皇帝還是普通百姓,都要遵循天道倫理。跟或不跟的結果是皇帝吉祥稀有,普通人有福或有禍。“三類”的調查結果正是這壹方向的反映。但壹些事實表明,“循德仍不善”,這是太史公懷疑的原因。

風水古稱地理,地之理。主要是針對陰宅的選址和建造,也涉及到陽宅的選址和裝修。

在清代整理修訂的《謝濟辨方書》的序言中,甘龍寫道:謝濟辨方之夫,尊天地方紀,言時天地在實,形勢甚大。如是,則吉,如是,則兇,如是,則福,如是,則禍,明,則福。雖然在尊重與不尊重之間,吉兇也會隨之而來。

大意是,風水選擇吉兇的技巧是模仿天地,不是說這樣做就壹定是好的,而是這樣做就壹定是兇的。這樣做是因為它敬天,既然敬天,就必然伴隨吉。

由此可見,風水和吉祥的選擇也滲透著“天人合壹”的思想,主要是為了與天接軌,所以選擇壹些東西,而不僅僅是為了運氣。

如前所述,利用出生時的天象來衡量壹個人壹生命運的占星術,稱為“出生占星術”。這種占星術在唐朝以前的中國是不存在的。直到印度七曜術的傳入,這種典型的“生辰星象”才傳入但並未廣泛流傳,因為它將天象與普通人的命運聯系起來,在皇權(天權)至高無上的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偉大的。但普通人也有探索自己命運的訴求,於是八字算命應運而生。

顧名思義,八字算命就是用八字來計算命運。所謂八字,也就是壹個人生日的時間,用時間法表示。比如王陽明的八字是【壬辰辛亥癸亥】,分別表示年、月、日。這種算命巧妙地避開了真正的天象,皇家禁臠。其中有壹種徹頭徹尾的宿命論思想,人壹生的吉兇完全由生日決定,這壹點壹直沒有改變。宿命論預言家都有明顯的嫌貧愛富的傾向,因為在這種思想下,貧窮是不可改變的,我不喜歡妳又怎麽樣?

我個人不喜歡這種宿命論。

考慮到印度七曜的傳入和八字的產生時間,這種算命應該是受到了生辰星宿命論的影響。印度的思想隨佛教傳入中土,但宿命論不是佛教的目的。

佛教講的是第三世界的因果,前生的因,今生的果,今生的因,來生的果。

如果只看這壹生,這壹生的經歷就不能改變嗎?誠然,大部分是無法改變的,因為上輩子種下的,這輩子就會結出果實。這種力量叫因果報應,力量之大,常人無法抵擋。除非妳發大誓要做好事,比如著名的袁了凡居士,他的善行足以讓他在來世得到善果。因為善行太大,也提前影響了這輩子,所以他這輩子的命運也相應好壹些。

三代因果可以解決太史公的難題。如果只看生命的因果,真的無法解釋。

回過頭來看《天人感應》和倫理,對改善命運絕對是積極的。對於普通人來說,雖然不涉及太多的“天人感應”,但要遵循倫理,也就是對天的尊重。很多人認為佛教很消極,這完全是誤解。其實佛教是很積極的,積極學習,積極行善,讓弟子不要貪圖禪定的喜悅,要有所行動。

總之要尊天尊法,遵循倫理道德,堅信因果為真,好好學習,好好行善。

至於宿命論,對於無力改變命運的人來說,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聖賢制定的倫理道德與佛教三世的因果是壹致的,目標是壹致的,就是勸人壹切惡都要做,壹切善都要追求。

以上其實都是世俗的規律,佛教徒有更高的追求。

佛教徒認為,即使壹個人有福氣,他也有很多苦難。正如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苦和樂也是相對的。有喜必有苦。

人生八苦:生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死之苦、怨之苦、愛之苦、別無所求、五苦。

基於人生苦的觀點,佛陀在講第三世界因果的同時,指出了如何跳出輪回的怪圈。人的自性是純潔的,沒有輪回,但人會有妄想。如果他們有妄念,他們就會行動,制造業障,種下種子,這樣他們死後就會在業障的牽引下重生。業力之輪中的六大司,沒有盡頭。問題的關鍵是妄想,如何制服內心的妄想,就是整部金剛經所說的。

人傑地靈,六道中只有壹道有聽聞學佛的便利。地獄之路被折磨得毫無清閑,野獸之路太窮,餓鬼之路和阿修羅之路太怒,天道之樂太旺,天道之福卻用盡,還是得退而求其次。所以只有人性才方便聽和學。

“不修煉,空手回寶山。”如果妳力求完美,妳就不是壹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