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裏釣魚,選擇釣點。
江河釣魚主要看地形、地貌和水流。因為魚在水中的活動是有規律的,它們有壹定的洄遊路線和滯留地點,它們的覓食也有其相對穩定的地點、路線和規律。所以選擇釣點要考慮以下三種情況。
(1)魚經常活動和遊動的地方:根據很多垂釣者長期積累的經驗,可以總結為:“岸直釣凸”,“寬而窄,窄而寬,不寬而中間不窄”。因為魚在水中平行遊向河岸時要在凸角處轉彎,所以凸角是魚的必經之路。整個江段比較寬,窄的地方遊魚密度會比較大。在狹窄的河道中,水流速度較高,而在較寬闊的區域,水流速度會較慢,遊動的魚很容易停下來休息覓食。在壹個不寬也不窄的河段,河中間的水比較深,魚會比較多。
在河流的支流及其支流附近,應該有“江河的漁支”。壹般河流支流的入海口、兩河交匯的海灣、河流轉彎的海灣、巖頭下的海灣、壩下的尾水和橋墩周圍的海灣都是魚類經常活動和遊動的地方,所以選擇釣點是合適的,但最好的釣點要經過試釣和比較後才能確定。
(2)魚類覓食的地方:以下水域多為魚類覓食的地方,“堰釣墩,港釣尾,洪門下兩岸釣。四面空曠選擇水草,地形復雜容易上鉤。‘瓶口’下遊兩側好,江河溪流遇到的魚最多。”這是因為碼頭、河港下遊,水草、蘆葦叢生,地形復雜的地區,魚的食物較多;河流水面狹窄部分(瓶口)和泄洪閘下遊兩側,河流與溪流交匯處,水流較緩,有回水,浮存魚食較多,魚類聚集較多,可選擇為垂釣點。
(3)魚類的棲息地:岸邊有洞穴,大樹或竹根和茅草的地方,水中有坑洞和亂石堆,木樁和漂浮物周圍的地方是魚類藏身和棲息的地方,都可以選作釣點。
選擇湖泊水庫釣魚的釣點。
湖泊、水庫水面寬闊,水位高低不壹,魚的種類多,大魚多,但如果釣點選擇不當,往往會嚴重影響垂釣效果。
(1)魚類經常遊動和棲息的地方:岸邊突出的部分和河流、入水樹枝附近的溝渠;壩上兩岸“湖庫魚溝枝,浮鉤反壩魚,深淺漁渡,陡坡坡下魚。”因為湖泊、水庫的水域面積大,而且大多不投餌,魚很難投餌。而流入其中的樹枝面積小,狹長,下雨時往往是水集中的地方,草籽和動物餌料豐富,所以魚喜歡在溝、枝水域覓食。大壩附近的水很深,水中有很多藻類和其他浮遊生物。是鰱魚、鱅魚經常光顧、遊泳的地方,是漂鰱魚、鱅魚的好釣點。深淺交界處不僅有利於魚類在淺水區覓食,也便於隱藏在深水區,是魚類頻繁活動和棲息的必要場所,因此也是壹個很好的釣點。陡坡下比較安靜,魚受到的幹擾也少。從陡坡上吹下來的食物比較多,所以魚喜歡在這裏活動和停留,這當然是壹個很好的釣點。
釣點也應選在水庫上遊,急流在與溪流相連的入口處返回海灣,水草叢生的海灣分支處,村莊生活汙水出口附近,水底多巖石,水底地形復雜的地方。
(2)魚類覓食的地方:湖泊、水庫停泊船只的碼頭周圍,岸邊樹木茂盛的地方,經常洗菜洗衣服的水域周圍,水草茂盛的海灣,水庫入口的回水區,魚類相對較多;此外,魚類有到水邊尋找從樹上落入水中的昆蟲和岸邊被水沖下的有機物、草籽的習慣。所以要選擇以上地方作為釣點,溝壑面積較窄,往往是下雨時水流比較集中的地方。魚愛去溝壑覓食,所以也要選在那裏作為釣點。
此外,在村莊汙水註入口附近、水庫進水源頭、草沿附近,都可能有草籽落入水中,只要能在草縫中鉤住,就可以作為釣點。有的漁民在草地上鑿草洞,鋪窩。當它們壹兩天後回來捕魚時,它們可以形成壹個奇妙的人工魚巢。如果它們能每天連續築巢壹次,就能成為長期固定的魚巢。
在池塘釣魚和選擇釣點
池塘的自然環境不同於湖泊和水庫。有的池塘與河流相連,有的池塘在山腳下,雨水容易註入,積水常年不幹涸。有些池塘周圍是樹和房子,與村莊生活區相連。在上述漁場選擇有魚的釣點,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壹般來說,選擇岸邊凸出水面的部分,靠近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地方,人們在池塘邊洗菜洗衣服的碼頭,有水草和樹林的地方,或者水深超過1米到2米左右的岸邊有菜園和糧田的水域作為釣點比較合適。在選擇釣點時,也要根據“釣角方,釣腰長,入水口在投餌處”的經驗來選擇。即在壹個正方形的池塘裏,魚必須經過四個角,它們願意在池塘的四個角停留,所以釣點要選在四個角;長池塘裏的魚經常沿著長邊來回遊動,長邊的中間位置是魚的必經之路,魚經過的頻率最高。因此,長池塘的釣位應選在長邊的中間位置。投餌處是指魚塘中經常給魚投餌的地方。魚已經形成了在這裏進食的條件反射,所以有更多的機會捕捉到在餵食處餵食的魚。進水渠是指指向池塘用於灌溉的進水口。由於灌溉頻繁,這裏壹定是富氧水域,也是水中天然餌料比較豐富的地方。魚喜歡在這裏遊泳覓食,所以也要選這裏作為釣點。
觀察魚情,選擇釣點。
選釣點的目的是想知道水域有沒有魚,哪裏有魚。妳有什麽魚?魚的密度是多少?雖然魚是在水中遊動和生活的,垂釣者在岸上不容易直接看到它們,但還是可以通過魚在水中活動的壹些跡象來判斷它們的存在。
(1)觀察“魚星”的釣點:壹般鯉魚喜歡挖泥為食。水底的淤泥拱起時,氣泡很多,也就是魚星很多,密密麻麻,成串不斷運動,然後出水後形成氣泡群。草魚的魚星多為單泡,有的較大,但大小不壹致,數量較多,常連成3-5平方厘米的泡沫片。鯽魚的魚星多為小而密的氣泡,範圍較小,或3-5個單氣泡,壹般為米粒大小,大小基本相同。大小魚頻繁泛魚,說明那裏有魚群聚集。當魚逃離水底時,它們也可能形成壹系列水泡。壹般鯽魚遊得慢,魚星出現大小不壹;鯉魚遊得快,常伴有水泡;草魚受驚逃跑時,水淺時,水面常帶水痕;鯰魚遊泳時往往會帶出壹條細密的氣泡帶;黑魚星大部分都是單泡。有時魚頭靠近水面呼吸,受到驚嚇下沈時也會劃出水泡。漁民可以根據上述魚星的特點和數量來選擇釣點。
(2)根據魚跳現象選擇釣點:魚進入性成熟的生殖期,常躍出水面,尤其是春末至盛夏的早晚、雨後、風平浪靜時。魚在壹定範圍內頻繁起飛,遠離水面,說明這片區域有魚停留和聚集。如果這裏連續多日出現這種現象,很可能是魚類的聚集地,因此是壹個很好的釣點。但當魚真正進入交配期時,往往會拒絕進食。
(3)根據魚的開花情況選擇釣點:魚在水中遊動遇到障礙時,往往會翻出水面,激起浪花,稱為開花。此外,當魚在水面上運動時突然受到驚嚇,翻身入水時也會翻身;春天,魚在草地上嬉戲,繁殖,產卵,有時魚還經常撒尿,翻花。經常有魚撒尿轉花的地方,也是不錯的釣點。
自然條件與釣點選擇的關系
(1)氣候和季節與釣點選擇的關系:天氣條件,即氣溫、風向、風力、眼睛、陰、雨、霧對釣點的選擇影響很大。比如溫水魚在8度左右開始遊動覓食,15 -25度食欲旺盛。當水溫超過25度時,魚如果不耐高溫,就會潛到深水中或藏在草叢中。初晴長雨後的天氣,長時間的晴陣雨,大風,都是釣魚的好機會。因此,天氣變化和捕魚季節與釣點的選擇密切相關。諺語“春釣灘,夏釣灘,秋釣蔭,冬釣暖。”本文總結了壹年四季選擇釣點的基本規律。海灘是指有水生植物的淺水區。春天,當被太陽暴曬後水溫相對較高時,蟄了壹整個冬天的魚開始活動,喜歡在水溫較高的淺水區遊動覓食產卵。夏季溫度過高時,水溫會相應升高,但水深每增加1米,水溫就會降低1 -2度。魚遊到深水中去避暑是很自然的。秋天雖然水溫下降,但晴天依然驕陽似火,魚兒喜歡聚集在樹蔭下或船上。進入冬季後,天氣越來越冷,魚類勢必會選擇陽光充足、溫暖的深水區活動。
風向對釣點的選擇也有影響。有經驗的釣魚者經常選擇向風的海岸作為他們的釣魚地點。因為風水學中的浮遊生物多被吹到下風岸附近,有壹個餌料豐富的區域,魚經常到下風岸覓食。
(2)時間與釣點選擇的關系:“上午西釣,下午東釣”。主要是因為早上太陽西照,下午太陽東照,按照上述原則選擇釣點,可以避免漁人的身影和桿影在水面晃動,驚擾魚兒。
“早晚近釣,下午遠釣”,“陰雨天晚上邊釣”。早上和晚上,陰天下雨,晚上,靠近岸邊的地方很安靜,近岸水域的食物比遠離岸邊的更豐富。此時岸上淺水區的光線昏暗而安靜,魚群喧鬧,魚兒遊向遠離岸邊的水域或在草叢中活動。
(3)底質條件與釣位、釣點選擇的關系:大多數淡水魚喜歡在幹凈、餌料豐富的水域活動,而被工業廢棄物汙染的水域魚類則不願意光顧。但是清水裏沒有魚,至少沒有大魚,所以有“水清則無魚”的說法;相反,水太渾濁就很少會有魚。釣點選擇在水質幹凈無底或水質不太渾濁的水域比較理想。如果水體中的天然餌料或人工餌料過多過肥,魚往往處於飽腹狀態,選擇釣點很難在這樣的水域釣到魚。
水底有亂石堆或嶙峋的地方,往往是魚類喜歡停留的地方,可以作為釣點。
釣點選好後,就該選竿釣的釣點了。
不宜選作釣點和釣點在灌木、樹木茂密的岸邊,雜草叢生難以脫鉤的水下或水域,岸邊行人頻繁、人聲嘈雜的地區,岸邊又陡又深有滑入水中危險、難以垂釣的地方,經常撒網垂釣的水域,水汙染嚴重的水域,釣點上方有高低壓電線的地方。特別是最後壹點更要提高警惕,尤其是使用碳桿的人,因為幾乎每年都有不幸的人因為釣魚觸電身亡。
除了右前方要有好的釣點,還要有岸邊不能太陡的條件,釣手能安全方便的站立和蹲伏,坐在馬紮上,方便釣魚操作。另外,與周圍的樹枝有足夠的距離,不影響拋竿和甩線,方便提竿抄魚。必須註意的是,這裏必須是鉤線掛不住高低線的地方,才能作為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