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醫講究慢生活,慢調理,治療“無病”,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
中醫,源於《易經》,是易道的壹個分支,醫變之道是自然科學、生活方式、社會哲學、國學大師。
凝聚了五千年來先民對天地間萬物的理解和洞察。中醫更多的是依靠經驗,實踐,對人和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對自然的尊重和感恩,所以如果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很難被全世界理解和認可。但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孔子學院在西方國家吸收了不少粉。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中醫藥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特別是經歷了幾次全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後,中國的醫療水平和應對危機事件的能力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雖然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病、就醫、吃藥、打針已經變得很平常。但是現在科技越發達,人們的生活環境越復雜越惡劣,再優越的物質也代替不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需要。因此,越是提倡可持續發展,中醫藥越是對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藍海。
大健康產業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壹個非常有潛力的產業。雖然很多賺錢的商家也對這個行業虎視眈眈,但大健康行業之所以被稱為“大”,是因為它的包容性非常強,從食品健康到身體健康,從運動到身心成長...可以說涉及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醫在這個大的產業圈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們對健康的關註已經從那些年非常流行的保健品轉移到更多的物理治療,健康生活習慣的調整和對心理健康的重視。
中醫,其實同時包括這幾個方面。
中醫提倡治未病,即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合理開發利用我們的身體,調動人體機能。隨著自然的節奏,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在於力量。
中醫不是我們片面的理解,盼聞問,抓藥煎藥,良藥苦口。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與我們五千年的歷史壹脈相承。
未來,我心目中的中醫可能是這樣的:
1.健康咨詢:以中醫辨證施治為基礎,通過個性化的醫療健康服務,為大眾提供最適合的健康保健方案,包括生活習慣、飲食、運動、亞健康調理、中醫保健操、氣功、穴位按摩等。
2.醫易結合:通過中醫和易經的理論結合,從壹個人的外表和行為來診斷他的身體狀況、情緒狀況和能量場。通過易經、風水、精神調節,改變壹個人的磁場,從而改善他的身體狀況和處境。
3.健康食品:結合中醫文化研發綠色健康的保健食品、食療藥療配方。已經有許多這樣的嘗試。
4.中藥產品開發:就我個人而言,有:中藥眼貼、中藥眼貼、中藥沐浴產品、中藥瘦身產品、中藥私處護理產品、中藥穴位理療、中藥祛濕調理產品等等。我個人認為這些產品很多都是有效的。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繼續腦洞大開!
5.針對中醫的藥學問題:以前煎藥是件麻煩事,現在中醫博物館和醫院都有煎藥服務,方便多了。但是中藥的口感問題仍然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原因。中藥起效時間不壹,堅持按療程服藥並不容易。如果中藥的口感能更好,普及率肯定是成倍增長的。
6.中醫理療:中醫刮痧、針灸、艾灸、按摩等。這些理療方法真的越來越受推崇,通常體驗者都覺得效果更明顯。與此同時,類似的理療設備或便捷設備替代品也層出不窮。這個產品在研發上也是壹個很大的市場。
7.專業的醫師培訓:我相信最有效的是醫生壹對壹的診療方案和技術。如何選擇專業機構也是壹個難題。所以在全國範圍內培養真正專業的中醫、食療、藥療、理療師也是壹個差距很大的行業。中醫的局限性在於難以復制和統壹。相對於西醫,沒有哪裏有問題就砍哪裏的減法,中醫更註重平衡。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培養專業的中醫從業者,估計得從娃娃抓起。但國家對中醫的重視,必將為祖國的這壹文化瑰寶增光添彩。
8.中醫博物館:最保守的壹家在家裏開壹家中醫博物館,由師傅傳承。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在家裏努力,獲得口碑,就可以幫助更多的患者擺脫病痛,擺脫痛苦。
我想,如果能為中醫文化的推廣做點貢獻,我很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