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二郎山,俗稱西山,位於神木縣城西1公裏處的苦野河與沁河交匯處,以二郎廟聞名。學者視其為駝峰,故又稱“駝峰山”。明朝鄭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出巡,取名“筆架山”。
山形建築:
二郎山雄偉美麗,也相當危險。東西兩側石壁陡峭,松柏挺立,前後峰凸,中間微凹。兩座山峰的中斷處原建有壹座木橋,遊客從上面攀援而過,名為“間斷橋”。在前後距離超過1km的山脊上,根據山地地形分布著100多個建築(洞)。殿宇、廟宇、亭臺、樓閣、洞窟錯落有致,規模相當宏大。
主要建築有八仙洞、地藏洞、浩然亭、二郎廟、關帝廟、寺廟、祠堂、黃愚亭、娘娘廟等。他們的建築多為單檐硬山窯洞或帶遊廊的磚砌窯洞,明清時期的寺廟、廟宇壁畫有18幅。多為工筆重彩,偶有國畫。明清、民國時期石碑60余塊,明代、嘉慶元年(1796)摩崖石刻7處。
尤其是明代,正面石雕《虎嘯圖》、背面石雕《九龍戲水圖》栩栩如生;明代石牌建築,造型簡約;地藏王洞石窟中的沈箱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山上的“浩然閣”裏還有壹些愛國將領抗戰時留下的題詞,為古老的寺廟註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