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基諾族的文化遺產

基諾族的文化遺產

收集

基諾山位於橫斷山脈無量山末端的丘陵地帶,屬於亞熱帶邊緣山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優良的自然生態,是中國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寶地。這就決定了聚會是基諾族最常見的生產生活方式,這種活動延續至今。基諾族人常說,沒有肉的男人害羞,沒有食物的女人害羞。可見,在基諾族過去的生活中,靠狩獵吃肉,靠采集吃菜的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生產活動。20世紀60年代以前,任何基諾女人都要在清邊的森林裏采摘壹些野菜和水果作為日常用品。21世紀初,上山勞作後采集也是基諾族的普遍行為。

基諾族人采集的食物大致可以分為塊根、野菜、竹筍、蘑菇、野果、昆蟲、魚、蟹七大類。采集用的輔助工具很簡單,就地取材,簡單的竹木器具。基諾族有自己加工野生果蔬的方法。

搜索

在基諾山多層次交錯的原始森林中,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基諾族人對森林中的動物就像自己的孩子壹樣熟悉。根據他們對動物的自然分類,所有的動物都分為三種類型,即尖頭、組合和利厄。基諾族使用的狩獵工具大多是自己制作的,如紐扣、籠子、夾子、弓、跳棒、壓木機、彈弓、弩、地弩、弓箭等。火槍的使用是狩獵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誌。但在更早的時候,他們主要采用扣扣、撐木、地弩、彎弓、擺竹簽、設陷阱、粘樹枝、狩獵等狩獵方式。

按鈕向下-這意味著設置壹個陷阱。在基諾族狩獵中,扣扣是壹種常見的狩獵方式。紐扣是用竹條做成的活動紐扣。大部分按鈕是用來抓鳥和松鼠的。紐扣的位置壹般是根據要捕獲的獵物來確定的,放在它們喜歡吃的植物或山楂之間的口器配件裏。基諾幾乎每個人都會做紐扣,只是制作程序和選材有區別,種類很多。常用的紐扣有鏈扣、擺扣、頸扣等。基諾族人平時去山裏打獵或者種地的時候,壹般會在沿途放幾個扣子,回來的時候帶回幾只鳥或者松鼠。秋收,地裏莊稼熟了,是基諾族人扣扣子的最好時節。壹般來說,基諾雀用紐扣、夾子、藤夾抓老鼠。

撐木——也是基諾族捕捉野生動物的壹種方式,至今還保留著這種獨特的狩獵方式。壓力木有大有小,對付小動物的壓力木是由壹定重量的木棒組成的凹月形凹槽。獵人在動物必須經過的地方放了壹塊壓木,在壓木的凹月槽中間挖了壹個小洞,裝上了機關。該機構連接有壹根拉繩,拉繩的壹端掛有壹根木棍。只要有動物踩上機關,拉動繩子,棍子就掉下來砸到動物身上。對付熊、虎、鹿等大型猛獸,使用的壓木往往是只有少數人才能舉起的大木。只是壓木的範圍總是有限的。所以首先要人為封閉周邊道路,只留壹個通往壓木的道口。捕捉巨獸是非常重要的。基諾族使用雙柱支撐,用木尖穩固支撐柱。壹旦踩上機關,木銷就會出來,導致支撐柱掉落,木壓掉落砸到猛獸。

弩——基諾族用弩狩獵野獸是很常見的,弩是他們隨身攜帶的東西。弩由弩體、弩臂、弓弦、箭槽和弩機組成。弩身由堅硬的樹木制成。弩臂的好壞代表了弩的特性。弩臂要用光滑、直、結少的材料制作,烤熟,按傳統形狀彎曲定型,定型後切割、修整、打磨。弓弩機是弓弩準確性的關鍵,可以控制弓弩的方向,壹般由硬木制成。弓弦是用牛筋制成的。弩軸壹般由硬竹制成。

農業

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從解放前到70年代末,他們壹直遵循著刀耕火種、毀林開荒的模式。

砍地——刀耕火種的第壹步是砍樹開荒。時間大概在農歷壹二月,要選擇吉日。首先,村長代表所有宗族或家族成員,砍三天,每天砍完地之前,種下三塘姜和芋頭。據說姜和芋頭是在女始祖阿瑤時代種植的,兩者都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所以這個習俗壹直延續下來。全村的長輩割完地三天後,村裏所有的家庭都開始割地,每家都要先種上生姜和芋頭再割地。

火燒地——割完地,大概半個月左右,樹就幹了,進入火燒地。燒地之前,要先割壹圈火線,防止山火蔓延。燒地那天,全村人在父親母親的帶領下,聚集在山頂舉行祭祀儀式。即砍倒兩棵樹,綁上“大柳”,種在山頂上,然後殺壹狗壹母雞。念完禱文,煮好雞犬,開始燒地。各村基諾族按姓氏燒地。請壹個外姓人來點火。點火器的獎勵是壹個狗腿和壹個雞爪。在放火燒地之前,點火者要念壹段禱文,然後用火把點火,每個小家庭也會放火燒自己的土地。

建壹個窩棚-在切割和燃燒地面後,在地面上建壹個窩棚。建窩棚有兩種方法:壹種是建豪宅,上面有兩根柱子和壹根橫木。另壹種是豎立六根柱子,中間兩根高,另外四根低,形成壹個房子。窩棚是每個家庭建造的。窩棚建好後,各家都要舉行祭祀窩棚的儀式:在窩棚前種上兩個樹樁,每個樹樁上綁壹個竹編的“大柳”。同時豎起三棵棗果樹,在樹幹上刻上龍紋,然後殺雞,在樹幹和大柳上塗上雞血。鐵渣和竹鼠頭骨放在窩棚柱子的洞裏,基諾族人認為可以趕走地下的惡鬼。

播種——在妳建起棚屋的第二天開始播種。先種棉花,再種水稻。播種前,村裏的長輩要舉行祭祀儀式,說禱詞,意思是請求土地神保佑莊稼,請求已故的父母守護莊稼,不讓鳥兒吃掉。祭祀的時候要殺雞。種棉花時殺白公雞,就是白公雞飛,棉花開花;種水稻時殺紅公雞。殺雞靠占蔔,預測莊稼豐歉。選擇吉日播種。播種時,男人用棍子在前面打洞,女人在後面播種。棒子種下,落下,兩者緊密配合,協調壹致。壹般田裏種米粒,靖邊山下、水邊種糯粒。棚周圍種蕎麥、雞冠花、芋頭、生姜。

田間管理——生活在基諾族山區的基諾族人在給棉花除草時,要宰殺白雞祭祀,祈禱棉花開花結果。當稻子長到壹尺多高時,就要殺雞做“大溜”祭祀,祈求上帝保佑莊稼不受災害,在秋天獲得豐收。如果有幹旱的壹天,就會舉行求雨儀式。在龍潭旁舉行求雨,殺豬煮菜,備酒祭天、地、雲、霧之神,祈求下雨保護莊稼。然後,在村裏長輩的帶領下,參加祭祀的人要卷起褲腿袖子使其入水,用鋤頭和簸箕挖出水中的泥土。彎刀布

基諾族女性擅長紡紗。走進基諾族山寨,妳會發現到處都是:在村頭村邊或田間的小路上,所有的基諾族婦女都不用紡錘來撚線,靈巧的雙手不時開合,上上下下,雪白的棉花瞬間變成整齊劃壹的銀線。基諾族的布是用腰機手工織成的,稱為“彎刀布”。織布時,婦女席地而坐,經線壹端系在腰上,另壹端系在兩根相對的木棒上,緯線繞在竹梭上。操作時,雙手持梭來回行走,每次都用類似彎刀的板子將緯線推緊,織出漂亮的“彎刀布”。

女裝

基諾族女性身材苗條,剪裁考究,色彩和諧,使人顯得莊重活潑。他們身著藍、黃、紅、黑四色無領開衫,開衫下部用紅、黃、綠、藍、黑、白布條拼成橫條圖案或繡幾個圖案,兩袖的臂、肘、袖口均為對稱條紋圖案;開衫穿雞心形胸袋,有的飾以條紋花朵或刺繡圖案,有的飾以各種顏色的珠子或各種形狀的銀飾。胸袋閃閃發光,光彩照人。下身是紅黑邊的短裙。這幾年也有人只穿長裙,光著腳打著打底褲。

尖頂帽

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婦女,無論未婚還是已婚,都要戴壹頂白底黑花的三角尖帽;衣服的袖口和裙邊都鑲嵌著紅黑相間的蕾絲。壹條方形的紅布縫在男人衣服的後背中間,繡上壹朵美麗的太陽花;腰帶的兩個接縫處應該有兩個三英寸長的開衩。

白色彎刀布夾克

基諾族男人愛穿無領雙排扣白色彎刀布外套,前胸、手臂、手腕都有彩色條紋。上衣背後縫著壹塊約六寸見方的黑布,上面繡著壹朵彩色的圓花,四周有放射狀的紋路,像太陽在發光。有的還在圓形圖案旁加繡動物形圖案或花紋。基諾族人稱這種繡花黑布為“Polo Abo”,中文意思是太陽花或月季花。

男式褲子

該男子身穿白藍相間的褲子,褲腰兩邊各有壹條長約15厘米的開叉,上面縫著壹塊方形的黑布。

頭部包裝器

小夥子頭戴黑色包頭,包頭布末端插著壹朵用彩色絲線和紅豆籽、綠殼蟲翅做成的花,是愛人送給他的珍貴信物和裝飾品。

長發和辮子

布原地區的基諾族男子留長發,編成壹條長辮子,有的長辮子垂至腰部,用黑布包裹。過去,布元村基諾族的服飾與基諾族山區大致相同,但在21世紀早期,他們大多穿著漢服。

耳環

在基諾山寨,很少見到不戴耳環的人,甚至是男人。男女都要穿耳垂,戴耳環。大部分耳環都是空心軟木塞或者竹筒。壹般要麽在耳垂上掛壹個厚厚的耳環,要麽在耳垂裏塞壹個紙卷,很有民族特色。然而,最引人註目的是他們的耳環眼。壹般的耳環眼略大於針眼,但基諾族耳環的眼要大壹些,乍壹看令人驚訝。原來眼孔的大小是基諾族勤勞與否的象征!他們從小就戴耳環,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擴大。壹個人的耳環越大,說明他越勤奮勇敢,越受人們的喜愛。反之,則是懶惰和懦弱。青年男女戀愛時,喜歡互贈花束,放在對方的耳環裏。年輕人十五六歲的時候,把又香又美的花插在耳朵上,就標誌著可以談戀愛了。

染牙齒和紋身

基諾族也喜歡染發,這也是壹種美。壹般有兩種染牙方式:壹種是嘴裏嚼檳榔和石灰,時間久了牙齒逐漸變黑,久了也不會褪色。用這種方法染出來的牙齒還可以保護牙齒不被昆蟲吃掉。還有壹種方法是把燃燒的紫檀木放在竹筒裏,把熏出來的黑汁塗在牙齒上。受傣族的影響,基諾族也有紋身的習俗。他們認為壹個人如果不紋身,死後就不能去鬼村拜見祖先,只能是野鬼,壹般是有錢人家或者有紋身愛好的人才。有經驗的傣族人會刺他們。女子小腿上的梭織,花紋與衣服上的邊飾相似;男性多在手腕、手臂上,圖案有動物、花卉、星星、日用器皿等。這種方法是年輕女孩最喜歡的做愛或結婚打扮的方式。1949以來,隨著文化科學知識的普及和迷信思想的消除,紋身繡腳的習俗逐漸減少。同時,隨著文化交流的廣泛開展,漢服也成為基諾族年輕人喜愛的服飾。

十字繡作品

女人從小學開始摘花,經常用彩色絲線在胸前口袋和管手帕上挑出各種植物、雲和河流的圖案。

切開

男人喜歡雕刻,經常在耳環木、鐮刀柄、背盤扛物、三弦柄、口弦上雕刻各種植物葉子和房屋的形象。他們還擅長烹飪,能把它切得又薄又光滑,編織成精致的檳榔盒、煙盒、針線盒、首飾盒、錢盒、酒杯盒等。,他們還編織自己的烹飪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