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漁具的準備
手桿要4.5米或5.4米,軟壹點的桿合適。因為,早春的時候,大魚還在水深,這個時候的魚活動量不大,而且水比較清澈,還是要釣比較遠的,有利於選窩,防止魚出其不意;如果桿子比較軟,可以選擇比較細的線組。因為這個季節魚的掙紮很少,所以線組可以根據魚的大小,盡量用質量好的,比較軟的,比較細的,這樣可以增加私密性,也可以增加釣組的敏感度。初春時,魚的嘴並不大,根據魚的大小選擇較輕較小的魚鉤,方便魚上鉤。
漂流應盡量選擇身體細長、浮力好、尾部細的硬尾漂流物。因為魚的嘴比較輕,所以最好選擇細長的身體和細硬的尾巴來發信號,也是為了更快的掉鉤餌,也是為了讓餌更快壹點到達終點。分線可以稍長,壹般30 cm為宜。目的是延長餌料到位時間,實現動態垂釣。
第二,餌料的選擇。
初春,首選魚餌、魚餌;視天氣而定,如果連續幾天氣溫都不高,可以加點甜頭。初春在水庫釣魚,還是要做窩的。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提前幾天用當地常用的餌料做窩,如豆餅、小麥、高粱等。釣魚時,窩的大小可以稍大壹點(壹般壹公斤以上),以便迅速聚魚,但窩不宜做得太結實,因為此時的魚已進食,但食量不大,而窩太結實,粗顆粒太多,魚容易吃窩料而不吃餌。底巢和餌料所用的材料也要基本相同,這樣可以降低魚的警覺性,提高出魚率。
巢的面積可以稍大,壹般應在方圓壹尺半以內,以釣點為中心向四周擴散,也可以做成扇形巢。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魚類,避免投竿不準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餌料要軟,狀態要好,既不能最後化掉,也不能久化不掉。壹般以餌料融化後壹分鐘左右融化為宜。魚餌的大小應該取決於魚的大小。初春壹般認為魚嘴大小的四分之壹比較合適,餌料要圓潤。
最後,要看妳的技術在哪裏。在這裏祝妳豐收。
第三,根據季節選擇釣點
我們知道魚有“三大趨勢”,即暖、氧、食。在這三個趨勢中,不同的季節有側重點,有主次。
春天,大地回暖,氣溫上升,水溫也在緩慢上升。此時的魚主要傾向於熱身,所以春季垂釣的位置要根據不同位置的水溫來定。
例如,妳應該選擇日照時間相對較長的地方,靠近進水口,大淺灘,水中有直立植物或稀疏水生植物的地方,與大水面相連的小水域,以及春季水溫上升相對較快的近岸地方。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溫差大,不能在同壹個季節選擇這些釣點。江南的春天會來得早,北方的春天會來得很晚。
記得以前元宵節剛過,黃浦江邊釣鯉魚頻繁上鉤,而在東北,水庫淺灘釣鯉魚要等到長夏之後。
在華中地區,雖然早春氣溫開始回升,但晝夜溫差較大,最低氣溫仍徘徊在0度左右。這時候魚雖然已經開始小範圍活動了,但是還是會在比較深的水中,選位的依據和冬天釣魚差不多。
驚蟄和春分過後,鯽魚和鯉魚紛紛沖上沙灘,進入壹年中第壹個捕魚的好季節。
所以,在仲春之前,最低溫度在0度左右的時候,還是要選擇日照時間長的相對較深的水域。仲春以後,最低氣溫在5度以上時,應選擇在入水口附近、大淺灘、水中有直立植物或稀疏水生植物的地方、與大水面相連的小水域、下沈氣流的近岸地區垂釣。
第四,根據天氣情況選擇釣點
根據多年的釣魚經驗,天氣變化對釣魚的影響隨時都很大。
這裏只說天氣變化對春季釣魚選址的影響,春季天氣變化對選址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比如前幾天,就是連續的晴暖天氣。今天突然降溫了。今天釣點不要設在下風處,也不要太靠近入水口。降溫第壹天,雖然還是要選擇淺灘,但最好選擇背風面或迎風面的沙灘,不要選擇迎風岸的沙灘。最好選擇壹個大淺灘裏水比較深的地方作為釣點。
如果在降溫後的第二天或者持續降溫的天氣去釣魚,要選擇背風的地方,水比較深。如果妳離水庫附近的進水口至少有30米,就要選擇2米以上的水深。
在氣溫正常的晴天,如果連續兩天以上有偏東風或東南風,妳寧願放棄日照時間長的北岸或東岸,而選擇西岸或西北岸下風處的淺灘作為釣點。
再比如:陽光明媚的晚春,3-4級大風,迎風岸邊的淺灘應該是首選。不要怕水面風浪太大,看不清漂流的影像。順風處的驚濤駭浪和泥水會讓魚變得非常大膽和穩定。在泥濘陡峭的岸邊,岸邊的水會變得渾濁。這個時候3.6米的桿子就太長了。只要岸邊水深合適,有時候會在近岸的腳下。
然後,天氣突然放晴,氣溫急劇上升,風平浪靜。春天壹般早上和早上可以在近岸淺灘抓魚,中午和下午魚會浮在遠離岸邊的水表上取暖。這個時候近岸的魚很難釣到,所以釣點會離岸邊遠壹些。而且,如果沒有好的窩餌把魚誘到底,是很難釣到魚的。如果窩餌和餌都好,還是可以在遠離岸邊的釣點釣到餌。
雖然春天的毛毛雨天氣更容易釣魚,但畢竟氣溫還低,人淋濕了會覺得冷,而且就算有雨具,也難免到處都是泥,讓人很不舒服。
休閑釣魚以人自身的舒適快樂為第壹目標,其次才是抓魚。之所以要釣更多更大的魚,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刺激,滿足壹種成就感的快樂,而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魚,所以不能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