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單壹形式的“質”、“色”、“紋”賞石
1.欣賞石頭的質量,辨別好壞。如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國王和世人喜愛的“和諧之墻”。這是後世說美石如玉的先例。
2.以石色取勝。張亮“黃石”和魏文帝“芳林園”景陽山所用的白、紫、五色石,都是賞石色。
3.魏明帝重建芳林花園時,大多使用竹筍城的文石。有紋理的、漂亮的條紋石,成為以後欣賞紋理石的重要因素之壹。
二、米芾的“石相學”和太湖石的鑒賞方法。
北宋學者米芾總結太湖石,提出相面法可概括為“秀”、“薄”、“透”、“皺”。清代學者李漁將米芾的“石相學”總結為三個字:透、漏、薄,並對太湖石的鑒賞做了詳細的解釋。主要包括形狀、音質、光澤、顏色、褶皺。
1.欣賞形形色色的太湖石,要薄而有形,就像白居易在《太湖石的故事》中描述的那樣。“有曲折的,有挺立挺立的,有在真宮的,有打磨拋光的,有風姿淩厲的,有刀劍戟的。有這樣的風,拳頭壹動就飛走,像鬼,像獸,突然壹動就崩在空中。
2.欣賞“洞眼”,由湖水多年沖擊形成的洞穴和通眼,古代稱之為“彈子窩氣”。
正是因為這些洞,太湖的施濱被賦予了神秘感。前後左右的洞穴相通,是“兩個源頭!”相聯者,謂之“相聯”。所以歷代學者都把它視為神仙居住的“絕洞”。素有“聖石”、“仙山”之稱。
3.欣賞石頭的聲音。打太湖石的時候是清脆的聲音。清韻是上品,枯燥是下品。
4.賞石色澤指的是石頭的色澤。壹般來說,紅、黃、綠、紫為上品(玉器鑒賞的影響),常見的灰色為中品,深灰色為下品。
5.要欣賞石頭的潤澤程度,潤澤的最好,浮浴的最好。
三、雲林石譜的鑒賞方法
這是宋代杜肅寫的壹本書,詳細記錄了106種奇石。對後世賞石影響很大。其中,鑒賞分為:1,顏色,2,質感,3,聲音,4,硬度,5,質感,6,滋潤,7,晶形,8,透明度,9,吸水性。
四、“山形石”的鑒賞方法(包括園石、奇石、峰石、聖柱、山形石等。).
近山石,也叫近山石,有近觀巖石的效果。欣賞因素有:1,造型:2,窯洞:3,色彩;4、聲音;5.滋潤度:6。質感。最重要的是形狀和洞穴,它們決定了巖石的形狀,在欣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顏色、聲音、水分與巖石的化學成分有關,而紋理則與巖石的物理形成以及石頭表面的風化和水蝕程度有關。近山巖主要表現為孤峰和雙峰。精美,危險和怪誕,和近山景觀。大多高聳美觀,高度大於寬度。洞穴講究巧退、穿眼、彎腰、透空、溝通等。顏色有黃色、紫色、青色、白色等。:聲音清脆,微可聞,無聲;保濕講究持續保濕、清潤、微潤、溫潤、緊致保濕、微燥等。紋理講究縱橫織網,多刷,白織網,石面蟒等。
五、《遠山原石》鑒賞方法。
富山山石主要包括仙女山(仙女島)、燕山山(燕山)、盆地石、丘遲石等相關景觀石。它顯示了從遠處欣賞的山脈的景觀效果,這需要寬視野和長視點。它的形狀和姿態比它的高度要寬。壹般來說,峰越多,高寬比越小。這與近山形石不同,它有峰、山、崖、溝、坡。群峰講究峰形,海拔高,多山地形,十余峰,八九峰,三十六峰,小峰等;崖谷講究危崖、千崖、絕壁、絕壁、飛崖等。洞穴講究有限的透氣性,廣闊的洞穴,懸崖與洞穴的連接,懸崖與洞穴的貫通,精巧等。色彩更受重視。這是因為遠山的肌理(即葉脈)是不需要的,呈現出流暢的肌理,這和中國的山水畫“遠人無眼”、“遠山無樹”是壹樣的。由於遠山形石的寬度(長度)大於其高度,明末文人在其編年史中稱之為“橫石”,並說:“橫石上蠟,峰巒險峻。”
六、象形石獎勵方法
像石有進貢石、禪石、玄石、象形奇石、供奉象形石、長壽石、龍骨石等。它們的形狀類似於自然界中的人物、鳥獸、雲朵等。如宋代楊康收藏的形似醉道人形象的奇石,稱為“醉道人石”;李德裕在平泉山莊收藏的唐代“獅子石”和“鹿石”,說明唐代已經開始欣賞象形石。
象形石主要講究形似和神似。形強調整塊石頭或其壹部分的形狀要與某物相似,而神似則與中國畫中的“大寫意”或“大寫意”相似,表現手法相似,是好品。
七、紋石鑒賞法
用現代的話來說,花紋石就是紋理石或者花紋石。即石頭表面呈現各種自然的和相似的人物、動植物、山水畫。其品種有:大理石、黃河石、雨花石、菊花石,以及各種化石。《雲林石譜》記載,宋所藏的壹塊石頭是“壹只大桃子,上面有鴿子,如豆,棲息在柏枝上,頗為奇特”。《素園石譜》還記載,宋代學者吳重慶有壹幅“古木參差,二鴉立如畫”的石屏,歐陽修在山西峨眉雪山上有壹幅形似萬歲松的畫,故名樹石。古人在欣賞有質感的石頭時,註重與國畫的相似性,如圖案、色彩、紋理、對比(留白)等。與人物、山水、花鳥畫的欣賞評價相對應,我們可以分上品、中品、下品來欣賞。
八、文人石的鑒賞方法
文人石,確切的說是壹種帶有文人氣息的賞石。始於南北朝,盛於唐宋,盛於明清。文人石更註重神似,通過對某塊石頭的收藏、展示、保養和欣賞,再現文人“清高、孤傲、幽僻、脫俗的風貌和風格”。並通過苦讀和瞬間思考,寄托自己的遠大理想和抱負。如文人石、孤觀賞石、禪石、宣石、壽石、練師等具有壹定抽象性的天然石材。講究仁善,儒者之味,人之樂,還有意境,風水,禁忌。除了石頭本身,還講究幾個座位,配詩、配題、正題,與中國文人的生活環境相適應,如木琴、長桌、書法、古畫、古瓷、茶藝等,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將賞石延伸到更奇妙的境界。拓展了石頭的意境,給人多面多角度的快感。
文人石更講究:質樸(自然)、清澈(色彩不復雜)、飄逸(美麗)、清瘦(孤傲)、慰藉(慰藉)、靈性(智慧)、潤澤(潤澤)、清高(清高)、古(蒼桑感),就像江南四大名石“冠之頂峰”、“玉之玲瓏”壹樣。這壹時期賞石的形式和方法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