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開國君主定下了士大夫治國的方針,皇族後世子孫自然要嚴格遵守,而文官也從此迎來了他們在宋朝最輝煌的時代。
北宋時,壹些文官被貶為武職,反映出武官的地位比較低。中國古代很多朝代都有“離軍入相”的現象,但是到了宋代,就出現了“不以兵器換文”的情況,也就是說文官不願意擔任武官的職務。由此可見,宋代崇武抑武現象十分嚴重,甚至很多文官都有“恥軍”的心理。為什麽會這樣?
北宋的文官確實改武官了,即使改了也是犯了錯誤,被降職為武官,這個“降級”充分說明是對降級的懲罰。反而武官成為平民是壹件“升官發財”的事情,而這些現象都是北宋重文輕武的思想造成的。
北宋崇武抑武風氣的形成與中央集權有很大關系。北宋統治者非常關註軍閥勢力的壯大。為了加強中央集團的權力,他們壹直采取強制壓制武將權力的政策。正是在這種有意的壓制下,可想而知武官的位置壹直處於最底層,難以實現自我價值,也沒有遠大的抱負。
北宋時期,很多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立下赫赫戰功就立刻召回朝廷,導致願意成為武官的人很少,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軍人就葬身在這樣的背景下。
為了平衡文官和武官的關系,鄙視武官,雖然壹開始宋太祖就開始打壓武官,但畢竟這些人幫助宋太祖建立了宋朝,宋朝的江山也有壹部分歸功於這些武將。建國初期,武官看不起公務員,大部分武官都很粗魯,直接表現在行動上,造成了當時很大的矛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開始收回武將的權力,用其他方式彌補。久而久之,武官的權力無法擴大,地位自然就落後了。
北宋統治者認為武將壹旦造反,後果會比文官更大。所以建國後不久就開始打壓武官,逐漸提高文官的地位和權力,導致了崇武抑武的局面。正是因為這種思想,有能力的武將不願意上任,無能的武將產生,甚至文官上戰場,最終導致了宋朝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