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據說曾國藩看人有絕招。他的女婿怎麽都不靠譜?

據說曾國藩看人有絕招。他的女婿怎麽都不靠譜?

天下人都說曾國藩會看相,見人就能看人。為此他專門寫了壹本書叫《冰鑒》,系統論述了認識人、了解人心的方法。靠著這壹技之長,曾國藩幾乎把當時所有的人才都爭取過來,為他所用。據《兵鑒》壹書,後世學者將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概括為八個字:“廣納、慎用、勤教、嚴繩。”據說李鴻章曾經帶了三個人給曾國藩安排工作。

曾國藩走時,三人只好恭敬地和袖手旁觀耐心等待。曾國藩走後,李鴻章又俯下身子,請他見見這幾個人。曾國藩擺擺手,說不用見他們。他心裏已經清楚了。原來曾國藩邊走邊仔細觀察過這三個人。他對李鴻章說:“這三個人有壹個從頭到尾低著頭站著,不敢擡頭看我。這個人很忠誠,可以給他壹份工作。

還有壹個人表面上很恭敬,但我背對著他,他就漫不經心的東張西望。他壹定是個不聽話,沒用的人。最後壹個人壹直很淡定,壹直不卑不亢,進退有度,將來會出名,可以重用。“果然,最後壹個人出名了,他就是臺灣省第壹任省長劉銘傳。這就是曾國藩的識人之道。然而,就是這樣壹位眼光獨到的伯樂,卻在擇偶問題上失去了眼光,讓女兒們陷入了婚姻坎坷、命運多舛的窘境。

那麽,曾國藩的女婿是誰呢?他們的性格和能力如何?曾國藩有五個女兒,分別是長女曾、二女曾、三女曾、四女曾、五女曾。曾嫁給了曾國藩國子監好友袁的兒子袁炳貞。這個袁不簡單。他是道光25年的學者。清代著名藏書家、學者李生鐸稱袁的藏書為“二百年來前所未有”。曾國藩也愛藏書,常與袁品讀古籍。他們誌同道合。當袁炳貞剛剛七歲的時候,曾國藩想到“有其父必有其子”,急切地向袁求婚,於是兩家人決定了年輕的婚事。

沒想到的是,當袁炳振長大後,他對向父親博雅學習沒有任何興趣。相反,他“不喜舊書雅註”,只知“豪邁善飲”,根本不遵守袁的管教。袁壹死,袁炳振更是放蕩不羈,徹底淪為紈絝子弟,變賣了父親壹生所有的珍貴書籍,滿足自己的頹廢生活。但曾國藩認為,袁炳貞只是壹時誤入歧途,還是在袁死後六年,固執地嫁給了曾。

曾嫁給袁家後,驚訝地發現袁炳貞不僅娶了妾,而且剛結婚就在外面沾花惹草,出入煙花柳巷之地。曾國藩知道情況後,也想辦法挽救,比如讓他讀書,給他官職,安排他成為徐州的糧臺。沒想到,袁炳振上臺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欺負巡撫女婿,招妓,直到貪汙600兩糧食。忍無可忍的曾國藩決定與這個不爭氣的女婿斷絕關系,卻固執地將曾送回袁家,最終導致女兒在袁家抑郁而死,時年29歲。

與姐姐曾相比,二姐曾稍微幸福壹些。曾的丈夫名叫陳元吉,是曾國藩同鄉好友陳的兒子。陳是曾國藩的同道中人,國子監的。他們誌趣相投,交往密切。他們“像壹家人”。陳元吉在曾府長大,早年與曾結了婚。1862年,陳元吉和曾結婚,夫妻倆還算和睦,但陳元吉性格倔強,脾氣暴躁,在家裏經常壹言不發。

即使是善良溫和的曾也受不了他的喜怒無常。最關鍵的是,曾沒有生育,這讓陳元吉更加煩躁。從此,曾徹底失去了生活的樂趣,“使人感到悲傷”而郁郁寡歡,終於在39歲時去世。第三個兒子曾的命運和老大很相似。他的丈夫是著名湘軍戰士羅澤南的兒子羅兆生。羅澤南出身貧寒,後來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在平定太平軍的戰鬥中屢立奇功,歷任知府、同知府、道士等職。後來在武昌戰役中被炮彈擊中,傷重不治。

此後不久,曾國藩將曾季晨嫁給了羅兆生。因為父親的傑出成就,這個羅兆生從小就被法院給了陪審團賞花。結果,婚後不久,曾發現丈夫不僅“無知”,而且“淺薄”。如果出了事,他會大發雷霆,罵曾季晨。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曾的婆婆“咄咄逼人”,不僅縱容自家丫環虐待兒媳婦,還讓這家人給她刷馬桶。曾從小受到三從四德的教育,所以他不得不忍氣吞聲,盡力忍耐。

後來,曾為生下壹個孩子,但不幸在三個月時夭折了。從此,她沒有孩子,在羅家的地位每況愈下。最後,她不得不同意羅兆生納妾。後來,羅照生帶著壹個妾外出工作時死了,曾壹直呆在家裏直到去世。曾的第四個女兒,嫁給了郭嵩燾的兒子郭宜勇。郭嵩燾是近代史上第壹任駐華大使,他的兒子郭宜勇也很優秀,不僅性格柔和,而且才華橫溢,文采斐然。

曾國藩對他非常賞識,寄予厚望。他曾贊其詩“嵯峨蕭瑟,如秋夜聲,千人愁。”但沒想到的是,曾三年前才和郭結婚,郭宜勇英年早逝,死時才21歲。曾守寡,獨自撫養兩個兒子,直到36歲去世。小女兒曾的婚事是由曾國藩的妻子歐陽石決定的,她嫁給了知府聶壹峰的兒子聶。這個19歲的小夥子,在江南機械制造局工作。雖然幾次科考失利,但他談吐不凡,誠實正直,善解人意,性格很好。

後來結局也證明了歐陽的才是真正吸引眼球的人。最小的女婿,不是什麽合適的人,不僅升到了上海制造局總經理的位置,還進入了當地官場,直到做了省長。夫妻倆和睦相處,以為例,兒孫滿堂,曾最終老死。可見曾國藩雖然善於識人用人,但在擇偶問題上過於執著。與其說是選擇丈夫,不如說是選擇姻親。從這個意義上說,曾國藩對丈夫的選擇無疑是壹個失敗者。(參考:

《曾國藩傳》、《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