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二先生是八股科舉的虔誠信徒。他對匡說:“妳現在回去侍奉妳的父母,妳總是專註於文章和事業。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這個,沒有別的可以脫穎而出。不要說算命和拼字低人壹等,連教圖書館和演戲都不是壹個遊戲。
只要有能力進了學堂,中了舉人、進士,馬上就榮幸了。這就是《孝經》上說的:“秀出家人,揚名立萬”,這就是大孝,不能苦了自己。古語有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2.馬二先生批八股文時,在體裁和或問上,總是采用精煉的語言。前者是李敬德編著的體,後者是朱編著的《四書或問》。他總是跟在朱後面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壹步。他寫了《春秋》,研究了歷史和《綱要》。他講解《詩經》,只知道按照官方的說明讀《永樂大全》。
他說:“每次弟弟發表前輩的評論,都有壹些浪漫的話被那些後輩看到,所以他們要想走上詩詞歌賦的道路,就毀了。”他崇尚風景,只知道引用中庸中已有的句子,如“載華嶽而不重,振江海而不放,萬物載之”,並無詞匯。
語言是思想的家,聖賢的書把他的語言限制的要死。他自己在哪裏?他滿腦子都是聖賢語錄,沒有留給自己思考的空間。
3.馬二先生勸匡說:“生病的父親睡在床上?沒東西吃,真的聽到妳讀書的聲音,他心裏就開花了,還不如難過,明明沒有痛苦。”八股文居然有充饑止痛的奇效!馬二先生把八股神化了,極度癡迷。
4.別人做生意可能不純粹。要麽以此為敲門磚,要麽以此為幌子,不要當真。而馬二先生,工作極其努力,壹點也不馬虎。他在寒若瑉家工作,“經常壹寫批語,就做到半夜。如果不想寫,讀文章的人讀壹遍,意識到自己想出了十幾個道理,會有好處的。”?
馬二先生是八股科舉制度的犧牲品,這還不夠。最可悲的是,他那麽真誠執著地引導別人走老路,被實踐證明是不可能的。這對他是壹個尖銳的諷刺。
5.馬二先生心地善良,樂善好施。使者把抄給馬先生看,上面寫著糜公孫叛國之罪。“看完之後,馬二先生臉色發白。”仔細詢問後,他讓送信人“把復印件壓住。”有人趁機找馬二要錢,拿不到就轉身離開。馬二先生連忙說:“那不是真的。妳和他是密友,我也不能替他隱瞞。這不是朋友。”?
幾經與使者交涉,他幾乎拿出全部家當,給了他們922兩銀子,把枕盒買了回來,為朋友們挽回了災難。
擴展數據
吳筆下的馬二先生不僅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人生導師,也是整個“正史”歷史上知識分子的聲音。馬二先生的各種語言和行為,是壹代又壹代被八股毒害的文人的寫照,從中不難看出馬二先生的人物形象在時代中的典型意義。吳在《野史》中用紀實的筆法書寫了壹個“官方”人物。只有這樣,蒯公孫的“如夢方醒”才覺得可笑可嘆,匡超人的事業才覺得虛偽骯臟。
馬二的仕途升遷宣傳,滲透著封建說教,充斥著“中了舉人秀才,馬上祭祖”“顯姓為孝”等腐朽的道理。
就這樣,他成了封建統治者的奴隸。與此同時,科舉場中的士子,終日漫遊三代,脫離了人民的社會實踐,隔絕了改革政治的進步思潮,從來沒有探索過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接觸過自然科學,也沒有學習過實用技能。
連社會知識都很貧乏。從這壹方面,我們可以充分認識到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如何擺脫應試教育的禁錮,促進教育的發展,是壹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何其芳說:“馬二先生活在我們的生命中間。”許多名士異口同聲地稱贊馬二先生塑造的成功,說明吳對這壹人物的把握準確,並對其光輝進行了集中概括,使之成為明清時期典型的文人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