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醫生這個職業,在古代有兩個最常見的稱呼,壹般北方地區叫“大夫”,南方地區叫“大夫”。這兩個頭銜顯然是“官本位”觀念的壹個投影,也說明了醫生職業的受尊重地位與歐洲的“醫生”並無太大區別。博士的官職不低,地位僅次於宰相、尚書、侍郎,主要指的是禦用侍從。天子身邊的人,在古代的等級觀念中,顯然是優越的。
博士的尊稱主要是民間使用的,宮中的壹般稱醫師、博士也不為過。從歷史上看,民間醫生職位的擁有者直到東周春秋以後才出現。在此之前,大多數人是享受不到這種醫療待遇的。
在傳統的古代社會,寺廟和江湖是對立的。起初“江湖閬中”這個名字並沒有出現貶義。宋元時期主要指那些行走江湖,也有醫術的俠客。然後逐漸成為民間話語體系中的貶義符號,語義演變耐人尋味。
中醫的精華和糟粕壹起說。作為壹門實證科學,大多與巫術、占蔔、符咒等神秘主義交織在壹起,導致良莠不齊的從業者中不乏害群之馬,直接拉低了這壹群體在民間的聲譽,甚至久而久之“江湖從業者”的稱號都帶有嘲諷的意味。
神醫不多,庸醫比比皆是,這是民間醫療領域最常見的狀態。面對這種無奈,人們常說醫生只能治病不能保命,也有生死的說法。古人只接受醫療事故的命運,沒有合理的責任鑒定機構和事故救濟途徑。但是,庸醫不是坐診醫生,也不是坐診醫生,他們往往自稱是包治百病的,但又拿不準。壹定程度上,他們被誤診甚至誤殺,只能自認倒黴。
所以,相對於坐診醫生、坐診醫生等“正規軍”,庸醫成為貶義詞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