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

郵政編碼:462600區號:411122區號:0395拼音:臨潁縣

臨潁縣位於河南省中部,漯河以北,許昌以南。總面積821平方公裏。總人口為765,438+000萬(2002年)。

基本概況

河南臨潁縣地處中原腹地,因靠近水影而得名。全縣轄9鎮6鄉,361個行政村70萬人,總面積821平方公裏。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法治百強縣、河南省綜合體制改革試點縣、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鄉鎮企業科技工作先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示範縣、計劃生育先進縣。享譽海內外的紅色名村南街村就誕生在這裏。

臨潁縣區位優勢突出,處於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重要位置。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三條交通大動脈縱貫南北,瀟湘路、徐覓路橫貫東西,北距鄭州國際機場68公裏,高速公路相連。縣、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公路覆蓋率全省第壹,全國第三。全縣電力供應充足,郵電通信業發達。它實現了村村通石油、電話和有線電視。

臨潁縣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醫藥化工、食品加工、機電電器制造三大主導產業。依托全威藥業,建成了在全省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醫藥生產基地:全縣有糧食加工企業183家,年加工能力8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小麥加工基地縣、全國最大的膨化食品和油炸食品生產基地,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的46個“全國食品工業強縣”之壹;機電制造形成了洗衣機、空調等系列家電。

臨潁縣在河南省處於領先地位。擁有龍運集團、北徐集團兩家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南省三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成1個國家級、3個省級、7個市級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無公害生態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發展到65438+萬畝。龍運集團“龍運”牌無公害蔬菜已進入上海、廣州、鄭州等大中城市,專賣連鎖店發展到30家,成為河南省無公害蔬菜第壹品牌,被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指定為北京市首批綠色品牌。以北旭集團為龍頭,形成了集良種繁育、飼料生產、商品豬養殖、屠宰為壹體的生豬生產產業化體系,被確定為河南省百萬頭生豬養殖基地示範縣。依托喬虎工貿公司,珍稀植物種苗繁育基地發展到近萬畝,成為河南省唯壹的奧運會專用種苗基地和長江以北“南水北調”綠化工程最大的種苗基地。

臨潁縣城市功能齊全,城市化水平高。抓住被確定為全省26個城鎮化重點縣的機遇,聘請同濟大學高標準修訂城市發展規劃。近年來又新開營了營北新區,城區面積擴大到21平方公裏。市容整潔美觀,環境優雅。擁有南街村綠色廣場、東方紅廣場、電信花園等休閑娛樂場所,龍飛假日酒店、陽光酒店等三星級酒店2家,大型綜合商場、折扣店6家。是中原城市群居住、投資、發展的理想城市。

臨潁縣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現已形成以“紅色旅遊、綠色旅遊、古文化旅遊”為特色的平原旅遊景觀。中國漢魏政權交替的歷史見證是“禪定臺”和“禪定碑”,早於趙州橋天下第壹橋小商橋、抗金名將楊再興陵園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豐富的文化底蘊著稱。南街村熱帶花卉植物園和“外圓內方”戰略每年吸引國內外遊客50多萬人次;龍塘村和北徐莊打造的“田園城市”景觀,以及喬虎村近萬畝珍稀植物生態林區,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

歷史簡介

臨潁縣位於河南省中部,北緯33° 43 '-33° 59 ',東經113° 43 '-114° 09 '。是漯河市的北部門戶,東臨鄢陵、西華、項城市。南北長30公裏,東西寬38公裏,總面積821平方公裏,耕地總面積780635畝。全縣轄15個鄉鎮,362個行政村,779個自然村,居住著漢、回、藏、蒙、維吾爾、彜、壯、滿、苗9個民族,總人口70萬,其中漢族占99.4%,其中農業人口535060人,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45畝。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8年的28.5‰下降到1985年的4.2‰。

全縣地勢平坦,是黃淮平原的壹部分。中間的土堆,俗稱四十五裏黃土堆,是山前沖積扇被大面積侵蝕的遺留物。地貌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最高海拔74.2米,最低海拔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度0.58% %。境內有黑粘土、混合土、黃壤土、黃粘土、黃沙土、粉土,耕作性能好,肥力高,適宜各種作物生長。

臨潁縣屬於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向溫帶過渡的特征。四季分布春秋短,冬夏長,夏季約115天,冬季約130天,春秋季約120天。年平均氣溫14.5℃,1月平均氣溫0.5℃,7月平均氣溫28℃,無霜期約226天。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受季風影響,年內降水極不均勻,大部分降雨集中在6、7、8月。此外,年降水量變化較大,常有暴雨、澇災、幹旱和幹熱風。

臨潁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裏。西周出現了程英鎮(今古巷鄉丁村)、大嶺鎮(今巨嶺鄉巨嶺村)。西漢初年(公元前201年)始於程英縣,因臨水而得名臨潁縣,屬豫州小商橋部。此後,縣界和歸屬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隋大業四年(608年),水影泛濫,臨潁縣被淹,於是城址從古鄉向南移了7.5公裏,在龍皮崗(今黃土崗)最高點建新城(今縣城)。宋朝屬應昌府,金屬徐州長武軍,元明清屬徐州。民國21 (1932)成立行政督察署,隸屬河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許昌行署。

在漫長的封建統治時期,由於地主的剝削,政府的壓迫,天災的侵襲,土匪和政府軍的騷擾,廣大人民長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改變這種悲慘的狀況,過上高尚的生活,全縣勞動人民的鬥爭從未停止。

據記載,早在東漢建武八年(公元32年),該縣農民起義軍曾壹度占領縣城。明崇禎十四年七月,農民領袖吳來青、吳響應莊王號召,率起義軍攻打縣城。年底,李自成派官員主持臨潁政務。12月28日,明政府軍連長左良玉突然兵臨城下,城內立即開火迎敵,打死兩名左兵碧江。左兵破城後,宗炳屠城,城內軍民全部揭竿而起,被殺。近代以來,反抗鬥爭此起彼伏。鹹豐三年(1853)六月至同治六年(1867)14年,撚軍、太平軍在臨潁地區活動,在臨潁廣大人民群眾的協助下,多次占領縣城。同治二年(1863),八月十二日,在臨潁人的配合下,撚軍攻占了瓦店、南江、楊佩城、石佛陳等四座重要城堡,沈重打擊了金朝。在農民起義軍反帝愛國反抗封建剝削高潮的帶動下,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覺悟日益提高。光緒三十年(1904),知縣蔣世方勾結劣紳趙璇,改革車馬章程,征收苛捐雜稅,遭到縣內農民的抵制。皇帝廟和瓦店的農民最先大驚小怪。2月14日,他們帶著農具進城抗議,要求減免雜稅。這壹正義要求不僅遭到拒絕,還被蔣介石下令,激起了農民的憤怒。他們摧毀了縣政府,痛打了趙璇。清政府眾怒,宣布取消新稅,免去蔣世方的職務,農民鬥爭勝利了。

辛亥革命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1924年,葉來到臨潁傳播馬列主義,縣城政局出現新變化。1927中共臨潁縣委成立。從此,在中國的領導下,全縣人民更加有力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先後建立了東南、西南兩個區委和17個黨支部。在縣委的領導下,成立了13個農會,會員增加到5500人。嗯,骨幹農會成員組成了1100的敢死隊。在黨的領導下,農會在抗稅捐稅和打擊反動勢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當時,河南省委向中央報告,臨潁縣是“豫中最好的工作地點”,“河南的小廣州”。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 * * *的支持下,成立了“抗敵後援會”,組建了抗日救國宣傳大隊,在縣城和舞陽城鄉開展抗日宣傳,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鼓動作用。

1944年5月臨潁淪陷,1945年8月侵華日軍投降。短短壹年多的時間,全縣廣大人民拒絕當亡國奴,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日寇的壓迫和奴役,使日偽軍經常龜縮在城鎮的據點裏,不敢輕易下鄉。

臨潁戰略地位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就經常發生戰爭,尤其是民國時期。頻繁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無盡的災難,加上天災的侵襲,廣大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據記載,民國二十四年(1935),全縣糧食總產量只有2000多萬斤,平均畝產25斤以上。除了苛捐雜稅,所剩無幾。1943年,全縣餓死42500人,54000人逃亡乞討,2120個家庭(約10000人)離家出走,3500人拋棄妻子,15200人出賣子女。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為支持內戰,逮捕丁,征收賦稅,發放經費,使廣大人民怨聲載道,衣食無著,瀕臨絕境。1947 12 13日,第二十七陳賡兵團解放臨潁,建立民主政權,開啟了臨潁歷史的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的領導下,臨潁人民通過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地主階級對土地的壟斷和占有,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地主剝削,251416人得到了土地和其他生產生活資料。農民的生產熱情空前高漲,農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1952年,農業總產值達到2328萬元,比949年的191800元增長23%;糧食總產量達到9320萬公斤,比1949的7554萬公斤增長23.4%。1952以後,互助組和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使農業生產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階段。1958成立人民公社,生產資料全部轉化為集體所有。但是,由於操之過急,脫離客觀實際,在“左”的思想控制下,刮起了“共產主義風”和“浮誇風”。在生產管理和經濟收入分配上,實行“壹大公”和“壹平兩調”,加上連年自然災害,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到1961,糧食總產量只有60185000公斤,比1952低33015000公斤。1963年工業總產值只有94.7萬元,比1949年低51500元。教育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學校只有45所,16比1949的61少了16,學生25745人,比1957的60815少了35070人,教學質量也因為以工代學嚴重下滑。鑒於這壹嚴酷的現實,黨中央自1960以來采取了壹系列補救措施,如解散農村公共食堂,恢復家庭爐竈,借給農民少量土地用於自耕田,擴大自留地,獎勵開荒,開放農貿市場,搞活城鄉經濟。在工業上,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縮短工業戰線,勞動力歸田。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到1965,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9993.5萬公斤,為歷史最好水平,比1949增加2439.5萬公斤,增長32.39%。

從1966到1976,由於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破壞,在工農業生產中采取了所謂“以階級鬥爭為綱”、“以糧為綱”、“以鋼為綱”,限制多種經營。生產上極力推行“大寨模式”、“吃同壹口鍋”,奉行絕對平等的原則,嚴重挫傷了農民和工人的生產積極性。雖然群眾在生產上不同程度地抵制了它的歪風邪氣,但是工農業生產卻長期停滯不前。

1976黨中央壹舉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十年動亂。1978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到1985,全縣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4570萬元,比1949的2064萬元增長了16.7倍。

從工業來看,到1985,全縣共有工業企業74家,其中民族工業27家,集體工業8家,鄉鎮工業39家,從業人員8270人。

從65438到0985,工業戰線堅持提高經濟效益,改善管理,積極推行生產責任制,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工業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在能源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完成產值15022萬元,其中主要產品:原煤154647噸,碳酸氫銨2649噸,磷肥1681噸,機制紙1425噸,水泥28037噸,脫粒機3580。

在農業方面,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縣人民認真學習黨中央關於發展農業生產的決定,在農村貫徹黨的政策,調動了廣大農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1985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9546萬元,比1978年的9040萬元翻了壹番多。在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糧食生產仍然獲得了好收成,總產量231.685萬公斤。全縣農業人口人均純收入330元。煙草是主要的經濟作物,煙草生產是臨潁縣的又壹優勢和主要財政來源之壹。1949牛種植38000多畝,總產量1925000斤;1978種植煙葉9.4萬余畝,總產量2073萬公斤,年產值2242萬元,上繳財政1460萬元,占全年財政總收入的78%;1985年種植114000畝,總產值38510000元,稅收10740元,占財政收入的54%。因此,能否搞好煙葉生產,壹方面關系到臨潁縣的財政狀況,另壹方面也關系到全縣煙農的經濟收入和市場繁榮程度。

油料作物的生產也在迅速發展。1983年油料播種面積4.8萬畝,總產量196.5萬公斤。1985年播種油料6萬畝,總產量達到426.5萬公斤,其中僅芝麻就達到171.5萬公斤。

林業和畜牧業得到相應發展,1985植樹278萬株,其中農民與泡桐間作194萬畝,綠道1196條,總長554公裏。

1985年,全縣畜牧業呈現建國以來少有的良好勢頭,大牲畜59451頭,生豬65438萬頭,其他家禽大幅增加。

臨潁縣的副業生產歷史悠久,竹、木、刑、柳、鐵等手工業遍布全縣,尤其是杜曲、陳泰、古巷、瓦店等地。近年來草編興起,打入國際市場,副業總產值達4000多萬元。

全縣大小河流18條,總長318公裏,水域面積30922畝。較大的河流有潁河、清河、新溝河、蜈蚣渠,其中除潁河、清河、新溝河常年水量少外,其余河流經常幹涸,引河灌溉面積小,大部分。針對這種情況,建國以來,每年都進行水利建設,挖掘新奇的河流,疏浚其他的河流。改造低窪易澇區39萬畝,建成水閘8座,機灌站15座,配套機井1萬多口,排灌動力機165438臺,有效灌溉面積50多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66%

1985年,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2.73萬馬力,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12臺,小型拖拉機4044臺,占耕地面積的31%。

全縣使用化肥5.2萬多噸,農業用電2067萬千瓦時,糧食產量從60年代的每畝200公斤、70年代的350公斤增加到80年代初的550公斤。

65438至0978年黨的十壹屆二中全會以後,全縣商業管理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經營責任制逐步完善,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出現了工廠和城鄉市場繁榮、購銷兩旺的可喜局面。1985年,全縣商業網點增加到4271個,比1984增加了23.5%。商品純采購金額102萬元,比上年增長8%,純銷售金額113萬元,增長86534。全縣個體商戶9834戶,從業人員41萬人,年經營額1.20萬元。

臨潁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國道107)從北向南貫穿,肖翔公路從東向西貫穿。縣城和鄉鎮所在地相繼鋪上了殘油路面。至1985,全縣公路裏程178公裏,其中青榆公路120公裏。機動車輛迅速增加。截止1985年底,全縣共有公私機動車400余輛。交通的便利有力地支持了“四化”建設,搞活了城鄉經濟,方便了人民。

十屆三中全會以來,文教衛生工作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到1985,全縣共有學校332所,其中高中5所(含農業高中),教師進修學校1所,鄉鎮中學15所,小學241所,全縣在校生93259人。自白1979恢復高考以來,全縣每年保送大學生200余人,1985達到335人,居全市第壹。小學四率(入學、畢業、普及、鞏固)均在99%以上,是全省普及小學教育的先進縣之壹。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群眾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深刻,集資辦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從65438到0985,全縣共籌集資金350萬元,對改善教學條件,促進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行政區劃

臨潁縣轄9鎮6鄉:城關鎮、樊城回族鎮、杜曲鎮、王剛鎮、陳泰鎮、巨陵鎮、瓦店鎮、三家店鎮、沃鎮、大郭鄉、皇帝廟鄉、古巷鄉、石橋鄉、陳莊鄉、王猛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代碼:411122100。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大木羅村、櫻桃果村、邢莊村、五裏頭村、石綱村、耿莊村、董琦村、傑西村、北街村、北場村、東街村、東關村、曹窯村、五寨村、丁莊村、聶莊村、雙廟村等。

樊城鎮代碼:411122101。

2006年,轄32個村委會:王瑩村、大楊村、米灣村、杜莊村、孫朱村、郭埇口村、夏莊村、莊妮村、宋萬村、徐莊村、司馬村、扁擔楊村、雙鹿窯村、金莊村、新莊村、五六村、馬靜村、大杜村、大圩村。

杜曲鎮代碼:411122102。

2006年轄32個村委會:渡劫村、周莊村、長皮王村、朱集村、前韓村、大車張村、後韓村、萬濤村、賈徐王村、劉莊村、趙村村、好路口村、村、東街村、北徐莊村、郭莊村、村、深張安村、大村、小村。

王剛鎮代碼:411122103。

2006年,轄33個村委會:南村、北村、謝莊村、北國村、呂莊村、程查橋村、山莊巖村、滕莊村、港口趙村、大坑李村、齊莊村、韓場村、墩臺李村、薛莊村、南王莊村、水牛村、良崗村、村、環村。

陳泰鎮代碼:411122104

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陳泰村、佩頓村、大勝陳村、海子宮村、張煌村、田莊村、小青莊村、大溝橋村、王家豪村、Xi賈村、李灣村、木奇律村、謝莊村、下坡郭村、張晨村、宮莊村、安莊村。

鞠菱鎮代碼:411122105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巨嶺村、劉莊村、張莊村、孟莊村、婁莊村、油坊陳村、李莊村、方車劉村、韓莊村、石元王村、臺莊村、李亮村、楊林村、大段村、五路口村、武集橋村、王莊村、廖莊村。

瓦店鎮代碼:411122106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瓦店村、劉莊村、張莊村、溝王村、裏坡村、楊培成村、上河村、陶莊村、劉武莊村、魏墩村、十裏村、葉壯村、七裏村、臧莊村、公莊村、上坡高村、大李村、李華玉村、大莊村。

三家店鎮代碼:411122107。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三家店村、潘莊村、羅莊村、南江村、中城村、康莊村、石莊村、王少瑜村、吳莊村、東陽村、西楊村、邢莊村、高宗寨村、鄭莊村、崔莊村、平寧城村、蔔莊村、宋老橋村、邢莊村。

臥城鎮代碼:411122108

2006年轄265,438+0個村委會:臥城村、張厚村、張鈞村、前湖村、小莊村、朱莊村、東莊村、寺莊村、徐莊村、竇莊村、王莊村、拐子村、姜莊村、黃莊村、溝張村、單莊村、白坡村、邢莊村。

大郭鄉代碼:411122200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大郭村、葛崗村、陶莊村、何莊村、社西村、楊剛村、陳策村、莊妍村、牛大村、古莊村、魏莊村、前營村、喬虎村、上莊村、張洋村、路西村、社東村、孫莊村、裏坡村、菜菜村。

皇帝廟鄉代碼:41112201。

2006年,轄65,438+09個村委會:荒地廟村、原張村、鄧莊村、英臺寺村、李小坡村、吳莊村、石佛陳村、河坡村、吳集村、大源村、冉莊村、紅山廟村、韭菜田村、上橋村、潘牛村、王老莊村、坡高村。

古巷鄉代碼:411122202

2006年,轄65,438+04個村委會:古巷村、四村、七裏北村、七裏南村、趙信村、大曲村、小曲村、金亭村、大田村、吳恙村、董罡村、小石村、下坡村、丁成村。

石橋鎮代碼:411122203

2006年轄22個村委會:橋南村、橋北村、王莊村、徐寨村、嶽莊村、莊媛村、陳莊村、爾瑪依娜張村、北馬廟村、陳誠村、尹莊村、歐河村、潘莊村、王爽村、杜莊村、伊爾裏村、三交村、方莊村、五六村。

陳莊鄉代碼:411122204。

2006年,轄65,438+04個村委會:陳莊村、官莊村、火燒召村、羅城村、潘莊村、下城村、黃蓮城村、前閆港村、後閆港村、賈太石村、胡莊村、二家王村、黎思嘉村、大江莊村。

王夢香代碼:411122205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王孟東村、王夢溪村、吳集渡村、石拐村、張莊村、陳劉東村、陳劉西村、羅莊村、華莊村、李拐村、唐店村、北宋村、玄奘村、宣橋村、前楊村、銅溝村、高村、馬莊村等。

歷史的發展

臨潁縣位於西漢,因靠近何英河而得名。

1999期間,臨潁縣轄6鎮9鄉:城關鎮、王剛鎮、杜曲鎮、樊城會鎮、瓦店鎮、陳泰鎮、三家店鄉、大郭鄉、王猛鄉、石橋鄉、巨陵鄉、陳莊鄉、古巷鄉、黃地廟鄉、臥城鄉。

2000年,臨潁縣轄9鎮6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632,427人。其中:城關鎮90376,樊城鎮50599,杜曲鎮64338,王剛鎮50534,陳泰鎮56177,巨陵鎮38251,瓦店鎮39862,三家店鎮30553,臥城鎮290365438+。古巷28611人,石橋23190人,陳莊22237人,王猛34378人。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臨潁縣轄9鎮6鄉:城關鎮、樊城回族鎮、王剛鎮、陳泰鎮、瓦店鎮、杜曲鎮、巨陵鎮、臥城鎮、三家店鎮;古巷鄉、石橋鄉、王猛鄉、陳莊鄉、皇帝廟鄉和大郭鄉。

郵政編碼:462600區號:411122區號:0395拼音:臨潁縣

地方特產

玉帝蒜

“黃愚”大蒜全部按照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生產,當地土壤富含大蒜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所產大蒜品質獨特,尤其是蒜味濃郁,麻辣清香,汁液久不變質。自西漢末年以來,它就專門用於皇家膳食。改革開放以來,產品暢銷俄羅斯、日本、肯尼亞及東南亞地區。

據《本草綱目》記載,大蒜屬於五臟,能止痛消腫、祛風解毒、降氣消腫。具有除水惡瘴氣、鎮邪、去風溫、破冷風、健脾胃、固腎氣、止霍亂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和脂溶性揮發油對人體具有藥用和保健功能,主要有五大作用:

1,大蒜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大蒜的有效成分大蒜素對細菌生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多達72種感染因子,並能增強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功能,能有效抵抗病毒和細菌。

2.預防感冒、關節炎和肝病。

3、大蒜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並能降低血液的粘度,減少血液凝固的危險,並有助於降低低血壓。

4.大蒜中含有的硒是人體抗氧化系統中的重要元素,具有抗衰老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的重金屬。

5.大蒜中的聚硫醚化合物是可還原的,能抵抗自由基。

2021 1 14、農業農村部推薦臨潁縣為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2020年6月,165438+10月,“2020年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示範縣市”名單出爐,臨潁縣位列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