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明確的對象感
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說,文案是壹種傳播形式,核心是找對人,用正確的方式說正確的話。寫作是給人看的,所以妳壹定要有自己想象的對象,感覺TA就坐在妳面前,妳在向TA解釋妳想說的話。這樣寫出來的文案才會有真正的畫面感。
2.用視覺類比找出用戶熟悉的東西。
人天生缺乏安全感,對陌生的事物有抵觸心理,更不要說會產生什麽畫面感。我們每個人都習慣用固有的認知結構去理解新事物。對於壹個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人來說,大量的描述性語言和反復的解釋會讓他徹底迷失。
3.用比喻讓文字更生動。
學會多使用例子和比喻是壹個好的文案習慣,會讓妳和用戶的“對話”更加自然有趣。隱喻的比喻修辭,其實就是根據事物的相似性,用具體的、簡單的、熟悉的事物和道理來解釋或描述抽象的、深奧的、陌生的事物和道理。
4.多使用細節,避免抽象模糊的詞語。
寫文案的時候還得多講細節。壹堆抽象空洞的文字只會讓人看不懂,不會產生畫面的聯想。往往更詳細的描述比那些抽象籠統的描述更能打動人,因為細節產生畫面。
壹堆模糊抽象的信息,用戶很難讀懂,更別說建立清晰的認知了。詳細的描述可以幫助用戶將內容形象化,產生畫面感,更容易產生興趣,被感動,被投入。
5、場景創建,與用戶的過往記憶有關
我們總說文案要喚起用戶的記憶,引起用戶的共鳴,引爆用戶的情緒.....這其實是為了喚起用戶內心深處熟悉的場景。有場景就有畫面,他們的興趣大多會被激起。
我們印象深刻的“場景回憶”往往與某個特定的場景有關,比如吃媽媽做的飯,比如無意間看到爸爸蒼老的背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