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這個節日起源於三皇五帝之首傅時期。傅“重視農桑,耕田”。每年二月二日“皇母送飯,用自家馬耕田”,自己照顧自己。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和於霞都以他們的前輩為榜樣。到了周武王時代,這壹傳統做法不僅被沿襲,還被作為壹項重要國策實施。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所有文武百官親自耕壹畝地,這就是龍頭節的歷史由來。
農歷二月初二恰逢春天的到來,所以古人把它的出現作為春天到來的標誌。在這個節日裏,人們忙著準備農田,引水入田,驅除害蟲,為新的壹年做準備。因此,它也是起航的重要日子,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比如,在唐朝,二月初二被當作壹個特殊的日子,說是“迎財”的日子,在這壹天吃“迎財果”就是吃壹些點心,寓意今年豐收。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壹首詩中說:“二月二日,雨過天晴,草芽壹時生;輕衫細而馬幼,十字滿言。”
那麽,對應“二月二龍擡頭”,妳說的是龍擡頭的時候嗎?原來這句諺語在民間還有下壹句,叫做“龍尾八月。”據說農歷八月初二,天上的龍星也收起了龍尾,天氣漸漸轉幹,地裏的糧食成熟了,人們進入了收獲的季節。有句話說,“二月二,拜村社,龍擡頭,祈福豐收;八月二日,祭村堂,龍已畢,送回。”人們會在這壹天舉行祭祀儀式,感謝上帝的保佑,感謝龍王的雨露,感謝人們壹年來的辛勤勞動。“龍擡頭二月,八月落幕”是壹年來人們努力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