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3
80後,熱愛閱讀,追求獨立思考,做壹個終身學習者。堅持每天進步,分享出來共同提高。
李善友說:
尋求更多的信息是無效的學習,因為經驗的積累並不能總結出真理。
上世紀90年代,蓋洛普針對數百萬人做了壹個調查,得出了壹個讓企業吃驚的結論:員工是否敬業,首要影響因素是其直接主管。
其實還有壹個結論被忽略了。
在提煉出“優秀員工最關心的12個問題”(Q12)後,蓋洛普做了壹個問題金字塔,鄭重警告:人力資源實踐中已經出現了大量的高山病:
企業忙於解決塔尖的問題,比如員工培訓、職業發展;
我不知道,但是塔底的基本問題,比如“我想知道我工作的要求”“我有完成工作所需的工具”,更影響員工的敬業精神。
這些基本問題看似廢了,卻是最重要的。
2000年後,“體驗經濟”大行其道,各企業絞盡腦汁思考如何為客戶創造“意想不到的驚喜”。美國壹家研究機構對企業的客服工作做了深入研究,結論同樣令人驚訝:
相比投入巨資制造客戶驚喜,企業更應該在解決客戶的基本需求上下功夫,比如快速響應,解決客戶投訴等。
為了提高客戶忠誠度,在這些基本面上的投入比其他的要劃算得多。
客戶最需要的是紮實的基礎工作。
世界無疑在變化。
明茨伯格說:
說白了,就算世界在變,也未必和妳我有多大關系。
讓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查理·芒格說:
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是我們能做的。
現在是追求知識的時代,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在努力學習,努力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
曾經瘋狂追求知識,平均每個月能讀十多本書,緩解內心對能力的渴求和焦慮。
但是,壹個朋友找我聊天,他說:“妳看過《進步》這本書嗎?”
我說,當然有。
他又問:“妳讀了幾遍?我已經讀了第三遍了。”
壹瞬間,我覺得有點慌。
因為對於書中的每壹個道理,每壹個觀點,他都能說出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真正內化吸收了壹本好書。
而我只是追求形式和數量上的閱讀,其實是膚淺的。
從那以後,我逐漸開始放慢閱讀的速度,增加閱讀壹本書的次數,在生活中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去實踐。
從增量和存量來看,人類學習的能力永遠趕不上新知識創造的能力。
所以,永遠追求新知,就是追求有極限的無限。
與其這樣,還不如做個傻子。
用妳所有的精力去擁抱那些改變的東西,這是本能;
保持同樣的東西是反人類的本能。
其實,如果妳真的把壹部經典讀深、讀透、讀透,妳就能明白很多道理和真諦:
不追潮流,不追確定性,
都是反人類的。
老老實實做好基礎工作,
這也是違反人性的。
所以我選擇讀經典,做實事,打基礎。與其追逐改變,我寧願簡單笨拙。
—結尾—
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學會提高,每天都超越昨天的自己!
知識因分享而增強,人脈因聯系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