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過蓋華迎賓門,我的眼界豁然開朗。沿路有高大的樹木,但我只知道楸樹。
這個時候的樹沒有葉子,沒有樹的標誌,我們也不知道很多種類的樹。我和朋友開玩笑說:等花掛滿枝頭,我們就帶軟件來識別。
那是我們去的第壹個月。第壹個月,連續幾天陽光明媚,枝頭綠意盎然,生機無限。春天來了,我的心在流動。
太平宮在路的右側,正門朝南,石階。石階旁邊有壹片空地,看到路邊的文字才知道這是上元廣場。過去,每年春節期間,太平宮經常有太平蕭中、許願、祈福等節日。
今年由於疫情防控形勢,景區規定從65438+10月16起,暫時停止各大寺廟、寺院的壹切宗教活動。正月初十我們來的時候,太平宮還沒開門。然而,春節的氣氛相當濃厚。門口鋪著紅地毯,周圍亭臺樓閣掛滿燈籠。
太平宮入口處有壹塊巨石,上面刻著清靜四個大字,顯示了道教文化的追求:出世而不與世爭;遵循道德,順其自然。壹顆寧靜的心,看似無所事事,實則大有可為。只願人間不再有苦難與貧窮,只願盛世太平,大眾更好。
很遺憾,這次我不能去醫院了。其他朋友路過這裏,壹路走來。我還是翻了進去,快步走上臺階,走到門口看著太平宮的正門,期待著早日開門。
我們經常遊泳,所以我們知道只要這扇門壹開,就會有石頭來撞墻。海上宮殿上刻著四個大字,署名為華世奎。華世奎,清代津門八傑之壹。
石壁背面可見太平宮碑文、膠東鄧山題字、高密蔡省魯書。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建太平宮的題詞。通過閱讀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對太平宮的建造和重建歷史有壹個大致的了解。
太平宮創建於961。它是由宋太祖趙匡胤真人劉若卓所建,建於宋太宗繼位之後。宋太宗更名為太平興國,命名為太平興國醫院。金代金昌年間(公元1190-1196)重修,後改名太平宮。經過幾次重建和修繕,它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據說太平宮是嶗山最早有史料記載的宮殿。太清宮和上清宮是同時改建或修建的,是太平宮的另壹個院落。
這壹次,我們未能參觀太平宮,但我們能夠從另壹個角度看到太平宮的全貌,真正領略它的海上宮殿之風。
此時此刻,古樸典雅的庭院在海天壹色中顯得更加美麗古樸。可想而知,當雲朵在身邊的時候,身處其中的妳會覺得很高。因此,人們稱之為海上仙宮。
前幾次遊覽只是進院猛撲景點古跡,還真沒從不同角度看這個海上仙宮。這次能得到這個機會是我莫大的榮幸。
上圖是我們站在太平宮墻外的路邊看到的。我生來就是路癡,分不清東西南北,感覺我站的這個地方就是西方。
妳看見院子裏有壹口井嗎?那口井,確切地說,不是井,而是泉,名為龍仙泉,嶗山也有人稱之為龍泉井。下圖是龍仙的特寫。
嶗山有20多處名泉。根據泉水出露地表的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滲泉、泉井、天然石臼泉或水池。滲泉和泉井都來自地下或石墻中的裂隙滲泉。天然石臼泉是指在山頂自然形成的石臼中積聚的水,壹般稱為池,如天心池、小天池、瑤池等。
龍仙泉是壹種滲泉,是嶗山四大名泉之壹。其他三個地方是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水笙泉和花樓宮的金葉泉。
泉水從地下的縫隙中滲出,千百年來壹直流淌。水清澈甘甜,據說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去年有個朋友向壹個道士討水喝,釀了幾罐酒,給了我兩瓶女士酒。只嘗了壹小杯,味道真的不壹般。我打算繼續珍惜它,並與我最好的朋友分享。
賞完春,繼續逛太平宮。妳看到上圖右手邊的石墻了嗎?從正門進入或從高處望去,形似龍睡,故稱睡龍石。上面刻有明代山東文人鄒善勉的《龍詩》和《太平宮詩》兩首,刻於明鄭德十年(1515)。經過歲月的磨蝕,原本的文字早已模糊不清,經過修改後重新刻制,重現光彩。
這裏還有其他銘文,歡迎太平宮重新開放時仔細閱讀。
太平宮內有泉,有古跡,有景點,宮外處處是無限的奇觀和人物。周圍有獅子峰、羊石、遊龍洞、渾源石等名勝古跡,還有丘處機的詩20首,宋末元初大書法家趙孟頫《道德經》的原作。如果妳願意,妳可以關註鴻蒙系統·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