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
中國西南的著名寶塔。位於雲南省大荔縣西北部的崇聖寺前。這三座塔呈三角形排列。大塔為千尋塔,建築年代有唐貞觀六年(632)、開元元年(713)、開城元年(836)。但崇聖寺原銅鐘有“12年建鑄”的日期,可能是南詔晚期所建。為空心磚塔,檐密,方形16層,高69.13米。塔的每層正面都有壹個券龕,內建壹座石佛像。塔頂有銅蓋碗和相輪。塔閘在1925地震時掉落。南北兩座小塔,建於五代。它是壹座10層的八角形實心磚塔,每座塔高42.19米。塔的表面塗了壹層白泥,雕刻著各種圖案。每層飾有券龕、佛像、蓮花、瑞雲、花瓶等雕刻,每座塔頂有三個銅葫蘆。1978、1980年重修時,塔內發現南詔、大理時期文物600余件。
陜西xi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於唐永徽三年(652年),用以保存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起初是仿西方建築形式的磚表土芯5層方塔。武周長安(701~704)用武則天和諸侯的錢重修到10層,戰後只剩下7層。五代以後的唐朝長興(930~933),西京留在安沖壩進壹步修繕。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裝飾壹新,流傳至今。該塔原名慈恩寺塔,後根據《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印度佛教傳說故事命名為雁塔。至於大雁塔,是為了和建福寺後來修建的小雁塔相區別。塔高64米,塔的廣場、鬥拱、柱額均為青磚仿木結構。塔裏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樓的四面都有拱門,可以通過欄桿俯瞰。塔底四面有石門,門楣上有精美的線雕佛像。西楣的陳述圖刻有當時的宮殿建築,是研究唐代建築、繪畫、雕塑藝術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的《唐三藏序》和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的《唐三藏序》。
寧夏青銅峽108塔古塔群
壹百零八塔是中國現存的大型佛塔之壹。它們位於銀川以南60公裏的青銅峽水庫西岸的懸崖下。佛塔是實心的喇嘛磚塔,坐西朝東,面朝山,面朝水。
最高的建築是3.5米,其他的是2.5米高。隨山自上而下按照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65438。關於108塔的來歷,明代李習安《大壹統誌》中有明確的“108古塔”的記載。究其起源和發展至今仍是壹個謎。在塔群附近的黃河庫區,有壹個青銅峽鳥島,被譽為候鳥的天堂。每年春天,成千上萬的候鳥從南方遷徙到這裏產卵。其中不僅有常見的鴨鵝,還有罕見的黑天鵝。藍天碧水,綠草青山,壹群群的鳥兒,唱上唱下,給古老的孤塔增添了無限生機。
山西應縣穆塔
山西應縣木塔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大的木佛塔。該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塔底直徑30m,高67.13m,五層六檐,平面八角形。整個木塔共有54個不同形式的鬥拱,是中國古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亭式佛塔。由於結構堅固,歷經900多年,多次地震,依然屹立不倒。亭式佛塔的特點是:壹是塔高大;第二,每層樓間距大,寶塔每層都有木質門、窗、梁、拱。塔檐上有檁、椽、飛頭等仿木結構。塔內有樓梯,供人登樓遠眺。
浙江杭州六和塔
中國宋代古塔。位於浙江杭州錢塘江畔的嶽倫山上。某地的老六合寺,就是以覃寺命名的。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970),吳越王千為鎮江潮而建。共九層,高五十余尺,北宋宣和三年(1121)燒成。現存磚塔經過多次重建和修繕,於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重修,隆興元年(1163)竣工。塔莎重建於明代,外部13層木檐重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塔高59.89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表十三層,內部七層。塔裏有臺階可以到達頂層。須彌塔上磚雕的飛仙、樂器、海石榴、荷葉花、寶花、鳳凰、獅子、麒麟、仙鹿、回文、雲紋、如意等形象,是研究南宋裝飾紋樣的珍貴資料。塔內還有南宋《尚書省》碑和四十二位作家寫的四十二章經殘石。經過兩次改造,1953和1970,更加壯觀。
山東歷城寺門塔
四門塔建於隋朝大業七年,即611年前,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最古老的石塔,也是最早的亭式佛塔,位於山東歷城神通寺。四門塔平面呈方形,全部為石結構。這是壹座單層的亭式舍利塔。它是中國早期佛塔的典範,造型莊重大方,結構簡單合理。它由塔基礎、塔身、塔檐和寶頂組成。寺門寶塔高15.04米,四面寶塔周長7.4米,厚0.8米。四面塔正中開有壹座高2.65,438+00米,寬65,438+0.40米的半圓形拱門,共有四道門,故此塔名為四門塔。從塔檐上挑出5層,收回23層,形成了芭蕉輪寶頂。進入塔內,可以看到塔內有壹個方形的平臺,平臺上有壹個方形的塔心柱,塔心柱上方是十六根與塔身相連的三角梁托住塔頂。三角形有穩定性,我們的祖先在1400年前就知道它的特性。從這壹點上,我們又壹次看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和智慧。塔內雕塑精美生動,刀法流暢,紋飾清晰,是研究佛教歷史和佛教雕塑藝術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
北京妙應寺白塔
北京西城妙應寺白塔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元代西藏喇嘛廟。現存的元代藏傳佛教大塔。又名白塔。位於北京阜成門。因該塔全身白色而得名。元世祖建於至元八年(1271)。當時進入中國的尼泊爾工匠夏嫣參與了設計和建造項目。這座塔高50.9米。塔的下部是三層方形折角住友,其上是由半圓形蓮瓣和支撐塔身的環形鉆戒組成的覆蓮底座。此後,方形折角塔基礎改造成圓形塔體,自然美觀,極具裝飾性。這座塔看起來像壹個巨大的有蓋碗,被七個鐵環環繞著。塔頂支撐著直徑9.9米的天篷,40個放射狀的銅瓦。周圍懸掛著36個銅雕流蘇和風鈴,每個高1.8米,鏤空花紋。風來時,鐘聲響起,清脆悅耳。天蓬上是壹個小銅塔形寶頂,高約5米,重4噸。元祖十六年(1279),塔前建寺,名盛達壽萬安寺,由四層大殿和壹座寶塔組成。這是元世祖建設大都市的重要工程之壹。明朝元順元年(1457),改為現在的名字。
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北京西直門外真覺寺的金剛寶座塔是典型的金剛寶座塔。真覺寺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為慈禧太後祝壽而重修,改名為大正覺寺。所以正覺寺的金剛寶座塔也叫大正覺寺的金剛寶座塔。該塔建於明代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全為石材。塔的橋臺下方是雕刻精美的須彌座,使巨大的橋臺有了內收曲線,有了抑揚頓挫的感覺。最具特色的是橋臺周圍雕刻了381尊造型統壹的小佛像,給人華麗的感覺。
北京昌平縣居庸關立交橋
北京昌平縣居庸關過街塔是著名的過街塔。塔有基座,臺上有三座喇嘛塔,毀於元末明初。現有雲臺為漢白玉,高9.5米,東西長26.84米,南北長17.57米。平臺頂部四周有石護欄和排水龍頭,票孔為五國角拱票,可向馬匹開放。從立面上看,雲臺呈半圓形輪廓,券面和券頂有精美的石雕浮雕。券的南北兩面刻有六個守護神,專門用來捉各種鬼。券頂刻有壹件活佛舍利,頂上有五尊曼陀羅,斜頂有十尊佛,中間有數千尊佛。券壁雕有舍利子,兩壁四角雕有保護四天王。這些高浮雕造型生動活潑,是元代雕刻的佳作。
河南登封縣宋嶽寺塔
河南登封宋嶽寺塔是現存最早的密檐寶塔。建於北魏孝明帝鄭光元年(公元520年),高40余米,12多邊形,15層。此塔平面為12多邊形,在國內屬孤例。塔下層的斜柱、券等細部造型頗具印度風情,兩層以上,每層依次遞減,屋檐漸減漸密,使高大形象空靈優美,給人壹種巍峨穩重的美感。這座寶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制佛塔。
小雁塔
中國唐代長安城的著名佛塔。陜西省Xi友誼西路南側。這座塔比大雁塔小,所以叫小雁塔。因寺名,故又稱建福寺塔。
該塔建於唐中宗和龍年(706 ~ 709),位於唐代長安安仁廣場西北角。根據現存碑文,建福寺屢遭戰亂。現存寺廟重建於明十四年(1449)。成化二十三年(1487),地震導致塔頂崩裂,塔身開裂。經過維修,基本保持了唐代的原貌,是早期密檐塔的代表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雁塔由青磚砌成,塔身略呈紡錘形,整體輪廓自然放松,呈弧形。這是壹座密檐建築,又高又漂亮。共15層,因塔頂殘缺,目前剩余高度為43.94米。1980年,寺內出土壹件明代十四年寺塔全尺寸石雕。據石刻記載,塔頂原由圓形剎座、兩層相輪和珍珠狀剎頂組成。塔的平面為正方形,底邊長11.38米。坐落在方磚平臺上,底長23.8米,高3.2米。塔底高,兩層以上的高度逐級遞減。每層重疊屋檐,屋檐下建兩層菱角牙。塔底南北各有券門,上面各層南北各有券窗。底層南北檢票口為青石,門楣、門框上布滿唐代蔓草雕成的線條。雕刻精細,線條流暢。門楣上的天人供養圖更是彌足珍貴。塔是中空的,木地板和木梯盤旋而上。自唐代以來,塔上有許多銘文。北門楣上的明嘉靖三十年(1551)王鶴銘文表明,小雁塔在成化丁偉(1487)地震時“自上而下開裂”,明代鄭德十六年(1521)再次遭受。此碑文糾正了小雁塔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十二月地震中被震碎的謠言。建福寺從山門起中軸線上有鐘、鼓樓、慈世閣、大雄寶殿、藏經樓、白衣閣等建築,基本保持了明朝十四年重建後的布局。鐘樓裏掛著壹口金明昌三年(1192)的鑄鐵鐘,高3.5米,直徑2.5米,重10000公斤。眾所周知的“雁塔晨鐘”指的就是這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幾年的準備,小雁塔的修復工作於1964年4月開始,於1965年9月完工。改造中采取了封閉裂縫、塔身加固等措施,並在塔身2、5、7、9、11層屋檐下增設鋼板腰箍,保持其不完整的原貌。此外,對塔基和塔頂排水設施進行了改造,安裝了防雷設施。建福寺的建築也修復了。
-望采納,來自百度。
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