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史家和歷史文獻就有了肯定的記載。顏地神農出生在湖北隨州歷山,也就是顏地神農的故鄉烈山。如春秋《禮記·祭祀二十三》:“李善家有天下,子為農夫,可耕百谷。”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指出:“李山家,顏地也,源出李山,即烈山氏”。春秋時《國語·魯論》:“昔有天下,其子,能耕百種莊稼蔬菜。”三國時趙薇註:烈山氏,名顏地,起於烈山,(祭禮)以烈山為歷山。《春秋左傳》第四卷:“有壹山之子,其柱為壹粟(沈晗加註雲:“(祭法)雲:‘李善家有天下,其子謂之農,可耕百谷’。註:“李山家,顏地也,祖籍李山,或稱烈山氏”。農業為支柱,歷山在今湖北省睢縣北四十裏)入夏以來。《左傳·召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朱越,自夏拜之;周棄子也是壹粟,自商朝以來壹直供奉。”
顏地神農故裏烈山景區分為世界烈山宗祠、祭祀朝聖、聖物觀光、大通市場、顏地神農故裏經濟科技發展、服務接待管理六個區域。顏地神農祠、烈山大宗祠、聖賢殿、功德殿、神農寺、安登泉、白草園林及服務接待管理等已建成並恢復。
千百年來,每逢炎帝生日,各地數萬人來到烈山祭拜炎帝神農,緬懷華夏始祖。烈山已成為海內外華人尋根問祖的聖地。
驪山(烈山),華夏始祖炎帝神農的出生地,位於湖北省隨州市九龍山(烈山)南麓。嶙峋的山巒、郁郁蔥蔥的樹木、陡峭的巖石和山谷、泉水清澈的古老洞穴構成了壹幅壯麗的景觀畫卷。烈山有九脊,拱成烈山。九列山脈從南到北依次為:安祖山、耿雲山、白草山、無棣山、三皇山、葫蘆山、東田山、登天山、壽星山。它們沿著龍脈河壹字排開,如九龍捧著壹塊聖地,為神農的故鄉服務。
古神農洞位於九龍山腰。為楊存玉,周知隨州人,明朝萬歷年間;神農宮是壹座宮殿式建築,三進四層,將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濃縮於壹宮。相傳炎帝神農嘗百草,為百姓治病。發明農具,教人們使用;種植谷物,幫助人們吃飽穿暖。後來和黃帝共同打敗蚩尤,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所以中華民族也叫炎黃子孫。
《湖北通誌》載:“神農起於烈山,即,今與李同為故裏。”烈山,又名驪山,又稱驪山。在顏地神農烈山景區內,有顏地神農洞、顏地神農紀念碑、顏地神農紀念廣場、顏地神農紀念館、顏地神農牌坊等紀念性建築。景觀包括新潮的江、九嶺的碧山、巖寺的晚鐘、山村的晚霞、古洞薛琴、縮霧崖、龍鳳旗桿等。因為材料的原因,它們非常漂亮。
從春秋戰國到現在,歷代史家和歷史文獻都明確記載顏地神農出生在湖北隨州歷山。如:春秋時期的《禮記》。祭祀法二十三:“李善家有天下,子為農夫,可耕百谷。”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指出:“李山家,顏地也,源出李山,即烈山氏”。
《左傳·春秋註》卷四:“山之子說列為粟,(沈晗加註雲:“(祭法)說:‘李善之子說為農,可耕百谷’。註:“李山家,顏地也,祖籍李山,或稱烈山氏”。農業為支柱,歷山在今湖北省睢縣北四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