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部的五龍峰腳下,毗鄰廈門大學,面對碧澄海港。寺廟占地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萬平方米。始建於晚唐,原名泗州寺,後更名為宋誌平趙普寺。明初,寺廟荒廢,直到清朝康熙時期才重建。
因供奉觀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似,在普陀山南部得名“南普陀寺”,是閩南佛教勝地之壹。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著名的白瓷觀音是明代萬歷年間寺內最珍貴的。南普陀寺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和藏經閣。
建築模式
南浦元寺坐北朝南,面朝山,面朝海。規模宏大,氣勢莊嚴。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樂途殿、大悲殿和藏經閣。其中天王廟位於寺廟中軸線前端,供奉著微笑的彌勒佛。兩邊是四個怒目而視的天王,殿後是杵立的韋陀菩薩,威風凜凜。
殿閣沿山勢層層加高,層次分明,相應俯仰,東西兩側回廊依次加高,保護三大殿兩側。寺內所有建築均采用古代宮殿式雙檐飛檐屋頂,杏黃瓦裝飾,使之統壹協調。然後整個寺廟建築群由石墻環繞,如散珠,形成壹個整體。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南普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