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河南省南陽市西部臥龍崗上。http://www.wuhouci.org/
武侯祠景點簡介: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國宰相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是武鄉侯,死後卻對武侯忠心耿耿,後人尊稱他為武侯。
武侯祠建於何時,無資料可考。但從杜甫《書香》詩的描述來看,“水相祠堂何處尋,在絲城附近的壹片深松林中?”,可以推斷武侯祠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經修建了。唐宋時期,分別有武侯祠和劉備祠。明初,寺廟合二為壹;明朝末年,寺廟毀於戰亂。我們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十壹年(公元1672年)在舊址上重建的。大門口掛著“漢昭烈廟”的橫匾。韓,劉備政權的國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後的謚號。牌匾顯示,這是壹個寺廟專用於劉備,蜀國的皇帝。既然如此,為什麽人們稱之為武侯祠呢?民國鄒魯的壹首詩道出了原因:“正門大書昭烈寺,是武侯祠。功名緣起,功德無量,水相高,世代以為。”換句話說,因為諸葛亮的偉大歷史功績,他在人民心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忽略了尊君重臣的禮儀和這座廟的原名。
從大門左側的簡介和平面草圖可以看出,武侯祠隱藏在茂密的翠柏之中,殿坐北向南,呈中軸線排列,共五層:大門、二門、劉備殿、郭殿、諸葛亮殿,西面是劉備墓地。有蜀漢歷史人物泥塑47尊,碑碣50余塊,匾額60余塊,鼎、爐、鐘、鼓10余件。所以確切的說,武侯祠應該叫蜀國紀念館。這是壹個研究蜀漢歷史的博物館。
從大門到第二個大門的道路兩旁,有六塊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刻於清代,明代壹件,唐代壹件。清碑記載了寺廟的重建和維修;明碑側重於寺廟的歷史沿革。明碑基座為石刻(音:薄壁)。相傳龍生了九個孩子,薄墻是其中之壹,所以放在碑下做裝飾。其中以此堂碑最為著名,號稱“三絕碑”,高3.67米。它雕刻於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我國劍南淅川使者吳率27人在武侯祠拜見諸葛亮。
這篇文章是裴度寫的,高度贊揚了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武功,高度評價了他為統壹大業鞠躬盡瘁的精神,把他比作管仲、晏嬰、蕭何和張亮。難度和文采,曾擔任三朝宰相。劉公綽的書法很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劉公權的弟弟。由著名工匠魯建雕刻。因此,自明朝中葉以來,這座碑因其精美的文章書法和諸葛亮的卓越功績而被稱為“三絕碑”。
進了第二道門,只見長廊的墻壁上嵌著越朝書寫的“模型”石刻。石碑37塊,每塊高63厘米,寬58厘米,雕刻精美;字跡為草書,筆法蒼勁,龍鳳舞,書法藝術價值極高。“模範”是為了紀念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前的皇帝劉禪。在表中,他規勸劉禪公正執法,任人唯賢,講出了“只有親近聖賢,遠離小人,國家才能富強”的道理,並推薦了壹批德才兼備的將領。最後諸葛亮說,虧欠劉備三顧茅廬,他壹定要為“漢室復興”鞠躬盡瘁。表達文言文文字的真誠,讓人看完之後落淚。
古有“讀《師表》不流淚者,不忠也。街亭大敗後,諸葛亮再次列表。流傳千古的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在此表。此墨據說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嶽飛所寫。嶽飛文武雙全,能寫詩善書。據說他抗金途中在南陽武侯祠住宿,應道長要求,寫下了前後的“模型”;寫的時候,激情滿滿,壹氣呵成,淚流滿面。
第二道門內是蜀漢皇帝劉備殿。大殿正中有壹座鍍金的劉備泥塑,大殿兩側有兩條連接關羽和張飛的走廊,分別是蜀中28位文臣和武將的彩塑。劉備雕像高3米,頭戴天平之冠,身穿黃袍,手持碧玉於天,臉闊耳大,神態恬靜。左右侍應,玉璽壹把,刀劍壹把。劉備(161-223),河北涿州人。24歲時召集關羽、張飛等人參加鎮壓黃巾農民起義,後來在軍閥混戰中逐漸壯大。由於缺少謀士,在軍閥混戰中屢屢受挫,流離失所,先後依附呂布、曹操、袁紹、劉表。
他參觀了草堂,拜諸葛亮為軍師。只有在赤壁戰爭之後,他的權力才得到發展。劉備雄心勃勃,忠心耿耿,慷慨大方。經過20多年的艱苦戰鬥,終於在221年占領益州,在成都稱帝。不久,為了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攻打吳國,史稱虎亭之戰。結果劉備被吳國的魯迅燒了,慘敗。在白帝城(奉節)羞憤而死。臨死前,他把小兒子(阿鬥)和國家大事托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孤兒”。劉備雕像的東側是劉備的孫子劉陳的雕像。
劉琛是北方國王劉禪的第五個兒子。當鄧艾的軍隊向成都挺進時,他向父親提出抗議,並與父親壹起與國家戰鬥到底。但是劉禪不聽。他氣得跑到祠堂哭了壹場,然後殺了妻子,然後自殺。他為國捐軀的精神為後人所稱道。在劉備雕像的西邊,原來的劉禪雕像因為不能保住父親的生意而投降了魏國。當了快樂的齊桓公,“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到了宋代,他的塑像被毀了,從此再沒有塑過。正殿兩面墻上掛著前後主的木刻傳記,傳記記載自陳壽的史書《三國誌》。蜀國的興衰可以從劉備和劉禪的傳記中了解。
東偏殿是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關興、周倉、趙雷的雕像。關羽雕像高2米多,面紅耳赤,丹鳳眼,臥蠶眉,雙目半睜半閉,胡須秀麗,胸部下垂,身著金袍,手裏拿著壹頭大象,壹副帝王扮神仙的嘴臉。關羽(?A 219),字雲長。他和張飛是最早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的猛將,被稱為“熊虎將軍”。如果和劉備恩是兄弟,就像兄弟壹樣,於是就衍生出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關羽被曹操俘虜,在曹操的幫助下依然忠於劉備。劉備到了荊州後,任命關羽鎮守。在荊州,他曾發動攻勢,水淹襄樊,活捉曹駿將軍,殺死龐德,在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最後因為驕傲和輕敵,被吳棟將軍夢露伏擊,與關平、趙雷同時被殺,失去了荊州。陳壽《三國誌》評價他“傲立大夫,愛其兵”,狂妄自大,輕敵是他失敗殺人的重要原因。歷代統治者對關羽推崇備至,把他作為“忠”的化身。到了宋代,他被追封為王,到了明清,他被追封為關勝大帝,下令全國各地建廟祭祀。所以這裏的關羽雕像也成了帝王裝。
西偏殿是張飛祖孫三代塑像。張飛的臉黑黑的,豹子頭,豹子眼,老虎胡子。他的樣子既兇狠又活潑。張飛(?A 221),字不錯。三國演義叫“翼德”。早年跟隨劉備征服天下,驍勇善戰。他是三國時期的虎將。劉備在長漢伯、當陽被曹操擊敗,二十余人被張擋住去路。曹兵來了,立刻舉著槍站在橋上,頭上頂著槍,喊道:“我是張翼德,敢拼壹死!”曹駿不敢過橋。
據民間傳說,他的吼聲嚇跑了曹操的百萬大軍,橋下的河水也倒流了。張飛經常無故鞭打手下,結果被張達和範強刺殺。陳壽《三國誌》評價他“敬君子而不謀小人”。他不關心群眾,不尊重下屬,也很失敗。
武將圖庫中有14名蜀漢名將。他們因卓越的戰功或因戰死沙場而受到雕像的尊崇。趙雲在武將中排名第壹。他是壹位既有智慧又有勇氣的將軍。在當陽長漢伯,他孤軍奮戰在曹駿的包圍圈裏,保護少爺劉禪。在漢中之戰中,他憑著勇氣打敗了曹駿,劉備稱他“膽識過人”。其他名將還有馬超、姜維、黃忠等。馬超武功高。獨力時,在潼關大敗曹操,使曹操剪須棄袍。
曹操曾說:“馬不死我無處可死!”後來戰敗失勢,投降劉備,被封為五虎將軍。姜維本來是魏的少年,諸葛亮第壹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時就把他拿下了。忠於蜀漢,無論是文職還是軍職,都受到高度重視。諸葛亮死後,肩負蜀國的軍事重任,曾經九伐中原,試圖完成諸葛亮“復興漢室”的遺誌。同樣是蜀中五虎將的黃忠,是壹個精力充沛的老人,在戰鬥中總是身先士卒,勇冠三軍。
陳文美術館也有14尊雕像。這14蜀官,有才有識,清正廉潔。董允直言敢諫,後主劉禪也怕他。鄧騭不僅為“孫拒曹魏於東聯”的策略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終身保有私產,死時家裏壹分不剩,清正廉明。蔣琬和齊飛是諸葛亮臨終時先後推薦給劉禪的兩個人。雖然他們的才能不如諸葛亮,但他們都能忠實地執行諸葛亮的政策,維持蜀國在位期間的安定繁榮。統領文官們的是龐統。
龐統頭腦靈活,知識淵博。年輕時,他被授予“鳳雛”的稱號,就像諸葛亮壹樣。起初並不被劉備賞識。後經魯肅、諸葛亮極力推薦,並親自與他談時政,得到重用。可惜在蜀攻雒城(今廣漢市)之戰中被亂箭射死,年僅36歲。出了劉備會館,再低壹步就是會館了。為什麽要降低水平?這是當時封建社會尊君從臣的等級觀念的體現。
大廳裏懸掛著董、郭沫若、馮玉祥、徐悲鴻、舒同題寫的對聯。出了大殿,便是諸葛亮堂。寺廟的門楣柱子上掛滿了前人留下的匾額。其中最著名的是掛在諸葛亮堂正中的對聯,即“能攻則克敵,自取其辱,自古知兵不好戰;不審時度勢,寬嚴相濟是不對的。以後治理蜀國,妳要好好想想。”這幅對聯是清末雲南劍川人趙凡寫的。上聯說諸葛亮在戰爭中可以用“攻心”的戰術,比如南征時征服孟獲,讓他徹底服氣,從而稱贊諸葛亮真正懂得帶兵打仗,而不是好戰的軍事家。第二部分贊揚諸葛亮審時度勢,制定寬大適當的法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醒後來治理四川的人學習。這幅對聯對諸葛亮用兵、施政作了客觀評價,提出了“攻心”和“審時度勢”兩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是武侯祠匾額對聯中的上品,也是我國人名對聯之壹。
在諸葛亮堂裏,有諸葛亮父子孫子的鍍金泥塑。諸葛亮就像在中間的壁龕上。他戴著黑色絲巾,穿著金色長袍。他沈思而深思,顯示出壹代儒者的魅力。諸葛亮(181-234),又名孔明,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年輕時隱居在襄樊隆中。他被稱為“臥龍”,因為他聰明、勤奮、有抱負。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做了軍師。他先與劉備鋪好路,創立蜀國;劉備死後,被委以重任,輔佐兒子劉禪,掌管國家大事,統治蜀國20多年。他實行教化,嚴格獎懲,選拔人才,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南征滇池,北征岐山,用忠誠、勤奮、廉潔、聰明換來了四川的安定繁榮。歷史學家陳壽評價說,當時的蜀國政治清明,民風淳樸,田地開闊,糧倉飽滿,到處是壹派太平景象。因積勞成疾,54歲時病逝於北伐前線張武前軍,葬於陜西勉縣定軍山下。這座墳墓今天仍然存在。諸葛亮壹生做了壹些有益於社會進步和勤政愛民的好事。他死後,人們非常懷念他,為他鞠躬盡瘁,更敬重他視死如歸的精神。於是,人們修建了壹座又壹座的廟宇來紀念他,把他作為忠誠和智慧的典範來崇拜。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亮之孫諸葛尚,在蜀國危難之際,率兵抗擊魏軍,但寡不敵眾,為國捐軀。
諸葛亮廳裏陳列著壹面銅鼓,是5、6世紀的文物。銅鼓最初是中國西南兄弟的壹種古代炊具,後來逐漸演變成壹種樂器和禮器,用於聚會和慶祝活動,以顯示財富。相傳諸葛亮南征時用過這種銅鼓,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當鼓用,用來報警。所以也叫諸葛鼓。寺廟兩側的廂房裏,陳列著木刻詩詞。西廂房有、董、張愛萍、方毅、、楚圖南、梁漱溟等人的畫12,東廂房有木刻《隆中對》、《壹個模特》。出了諸葛亮寺,便是三義寺。三義廟因祭祀桃園結義兄弟劉、關、張而得名。該寺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四殿五廳,規模巨大。現在只剩下朝拜殿和正殿,形成壹個四邊形布局。三義寺原本位於市中心的府尹街。因城市建設需要,於1997移至此處。在遷建工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文物法規拆除原有建築構件的編號,並按編號運至新址重新建造,恢復原貌。修復後的三義殿巍然屹立,建築造型與劉備殿壹致。屋頂為單檐硬山式,覆青色簡易瓦,結構為木石結構,提梁木構架,立柱、柱基均為石材。有40根全石雕刻的圓柱,直徑0.5米。石柱24根,刻有12對聯,為金漆。在大廳裏,劉,關和張的泥塑被修復,並在畫廊的兩面墻上添加了10個三國故事的線描石。這幅畫取自明代的《三國演義》。這些畫的內容有:桃園三結義、三英大戰呂布、張飛鞭笞杜佑、劉備成親、關公刮骨療毒等從三義寺往西走,過了小橋,經過何炅樓和秦婷,進入被竹子環繞的紅墻。隧道的盡頭,就是劉備的墓。劉備墓冢高12米,墓室有樹蔭遮蔽。墓周圍有壹堵長180米的磚墻,墓前有紀念碑和睡堂。
劉備攻吳失敗後退守白帝城,於223年4月去世。五月,諸葛亮扶棺回成都,八月下葬。這座墳墓被稱為惠玲。據史料記載,劉備先後去世的兩位皇後甘夫人和武夫人都葬在該墓中,是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未發現被盜。墓中情況不明。傳說在唐朝,壹群盜墓賊在壹個漆黑的夜晚挖了壹個洞進入墓室,看到裏面燈火通明。劉備在和關羽下棋,張飛在壹旁看著,十個勇士站在壹旁。小偷嚇得魂不附體,跪下求饒。劉備揮手讓衛兵給他們玉帶和甘露。他們喝了甘露,系上玉帶,慌慌張張地爬出洞。回頭壹看,洞口自然封死了,玉帶變成了壹條大蛇,纏在腰間,花蜜變得粘稠。據說再也沒人敢碰劉備的墓了。
走出劉備墓照壁,我們來到新建的“三國文化展”展區。展區由展廳和外部環境組成。外部環境由三分橋、神獸天祿、驅魔、漢宮殘柱、爭國之戰、殘壁石刻《臨江仙子》、石刻序等組成。展廳分為五個展區,分別是戰況、農桑壹瞥、民俗收藏、英語藝術林收藏、風的韻味等。共展出數百件文物、資料和圖片。內容豐富多彩,藝術手法直觀,集知識性和欣賞性於壹體,值得仔細觀看。看完展覽,妳還可以在途中參觀“聽館”。是個小四合院,有盆景值得看,各種臨時展覽也很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