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誇,不能鬧。”壹位網友對《神化傳奇》的評論很有代表性。這部以當代視角重啟本尊故事的作品,耗時四年,匯聚了上千名中國動畫師的心血,在人物設計和視覺呈現上堪稱精湛,令觀眾耳目壹新。在故事講述上,類似於哪咤的“我的人生由我做主”和“我行我素當神”,卻未能找到合適的情感定位和人生“著陸點”。看似宏大的主題,最終沒能引起觀眾內心的共鳴。但專題片結束後,哪咤全家為《江叔叔過年》打的壹個彩蛋成了全場最佳,這恰恰體現了接地氣的生活敘事對觀眾的吸引力。
《神化傳奇》未能再現“哪咤”效應,這是壹件好事。這部作品不僅提高了國產動畫的審美標準,也做出了更有意義的探索——怎樣的“新故事”才能走進當代觀眾的內心。
四年+千人,極致畫面質感展現中國審美意境
雖然是《女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但《神化傳奇》和《哪咤》實際上幾乎同時開拍,制作周期為四年。《神化傳奇》上映前,壹張制作全線榜單的海報驗證了致敬作品原創的情懷,讓觀眾十分期待。名單上列出了參與制作的動畫師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入職時間。千人名單,從28歲到1歲不等,展現了神化強勢投入的傳奇,致敬郭曼的代際傳承。畫面創作的極致匠心,也是《神化傳奇》最大的優勢。
《神化傳奇》僅場景就積累了2317張概念圖,單個場景平均叠代超過70次。很多場景使用的是二維手繪和三維特效的疊加。影片開頭,壹部國風的二次元動畫率先登場。這幅借鑒敦煌壁畫風格的手繪二次元片段,闡釋了九尾狐家族與人類的戰爭背景,場面恢弘。當時,當《神化傳奇》導演李煒向《大魚海棠》的導演張春展示最初的構思時,對方脫口而出:“妳的這部電影史無前例。”不僅僅是畫面的美感,更是讓同行們壹看門道就驚嘆的驚人工作量。不同於壹般二維動畫細節的靜態處理,《神化傳奇》中這個二維畫面的每壹個細節都是動人的,無論是被九尾魔法蠱惑的人類,還是戰馬、巖石、海浪等自然細節。為了經得起屏幕“放大鏡”的推敲,團隊還使用了超大的畫布來制作。在如此嚴格的標準下,剪輯中單個場景圖層超過600個,甚至超過了硬件設備的極限。即使是業內頂尖的專家,壹天也只能畫壹兩幀,工作量呈幾何級數增長。
角色的設計就更好了。姜子牙在片中的最終出場,是團隊從最初設計的100多個版本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姜子牙的“羽毛鬥篷”,仔細觀察,其實是由樹葉的經脈編織而成,這也印證了他不殺生的原則;深受觀眾喜愛的“神獸”被賦予了當代萌寵的特質。為了打造出自然可愛的發質,團隊放棄了自動拉毛系統,選擇了最原始的手繪。調整僅僅幾秒鐘的睡眠鏡頭需要三個月的時間。處處體現的傳統文化細節也裝點著影片的中國審美意境。大師幾乎找遍了《山海經》等經典著作,描述其中的首飾和圖案,每個重要角色的形象設計都有其淵源。以元初大佛所在地十二金仙為例。金仙人乍壹看都是壹個造型,但實際上每個頭飾上的花都不壹樣,頭飾上的花數是三朵,取自“三朵花聚在頂端”的說法。很多觀眾也在金仙的面具上看到了文物青銅面具的影子。
沒有“抓地”意識,宏大的概念很難深入人心。
《神化傳奇》的中流收視率和聲譽與他的故事呈現方式有關。原本命中註定上天的姜子牙,不認同“舍壹人救壹生”的觀念,不服從老師的命令,放棄神化,做出了“以其道成其神”的英雄宣言。隨著個體意識的興起,“靈魂深處爆發的革命”充滿了理想主義,涉及的話題非常宏大。而《神化傳奇》的故事卻始終找不到壹個類似於哪咤的“家族敘事”切口,引發更深刻、更少觸動的共鳴。
神化的傳說始於《諸神演義》的結尾。諸神之戰後,姜子牙因殺死狐妖並讓其逃脫而感到憐憫,被世人放逐唾棄。故事講述了姜子牙尋求真相,找到自我的故事。姜子牙的師父袁尊被設定為反派角色。當年為了通過削弱人狐勢力統壹三界,他與狐族秘密交易。這個陰謀使姜子牙完成了從“拜神”到“推翻神”的轉變。但這種堅守內心、行善上天的執念,內在的情感推動機制很弱,讓觀眾缺乏代入感。與哪咤相反,哪咤的“逆天”不僅來自於“魔丸”的宿命論,更來自於他對親情和友情的極度珍惜。哪咤是天上掉下來的“神丸”,也是父母老師又愛又恨的“熊孩子”。在生活敘事的強力介入下,無論是大觀眾還是小觀眾,都能在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射,形成情感共鳴,這也讓“我的人生由我做主,不是天”的宣言更加感性。這種理解的共鳴正是《神化傳奇》所缺乏的。
有意思的是,在《神化傳奇》故事結束後,壹個“合家歡”彩蛋被很多觀眾譽為最大亮點。片段中,姜子牙用自己親手制作的精美年夜飯招待前來拜年的哪咤壹家。不料“熊海子”哪咤的餐桌禮儀為零,把擺放整齊的餐桌弄得亂七八糟,這讓有強迫癥的姜子牙急了。飯後姜子牙回憶說,哪咤不擦嘴角就久久不能入睡,甚至還去哪咤家擦過嘴...短片中歡樂的家庭氛圍、強迫癥等個性化的細節再壹次讓觀眾找到了對比自己生活的樂趣——動畫電影需要深刻的主題,更重要的是需要讓觀眾看壹眼鏡子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