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潮汕村中的潮汕村——血緣聚落

潮汕村中的潮汕村——血緣聚落

本來,同居是中國古代宗法社會的必備要素。沒有氏族,就沒有氏族,也就沒有法律。但我們發現,並不是在中華民族的發源地,而是在福建、廣東等南方省份,這種聚居模式被推向了極致。我們只要去黃河流域觀光或者旅遊,就會發現那裏的村子大多是小村子,壹般十幾戶幾百戶,1000人以上的村子就是大村子。究其原因,從古至今,這些地區長期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人民飽受戰亂饑荒之苦。人民很難長期生活在同壹個地方和村莊,他們經常逃亡和搬家。所以村落雖然古老,但人口稀少,村民來自四面八方,姓氏混雜。潮汕地區雖然也有雜姓村,但它們的主體是壹個姓氏,或者壹個姓氏占主導地位,伴隨著其他姓氏。這壹點上壹篇文章已經討論過了,潮汕地區的同居現象比中原地區更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壹,明朝以後,潮汕農村相對穩定;

二是南遷移民有宗族認同感,到了某個遷徙地,習慣於親近同壹個宗族;

三是將人口少的姓氏改為人口多的姓氏,希望得到庇護;

第四,潮汕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易於生存,人口發展迅速。

這樣壹來,壹個對,壹個錯,就導致了潮汕地區,尤其是平原地區廣大農村的生活模式。很多都不是小村子,而是幾千人甚至上萬人的大村子,而且在這個大村子裏幾千人同姓同居是很普遍的現象。所以在潮汕地區,人們提到某個地區,就會舉壹些如上所述的例子:往往在地名上加上姓氏,如汕頭的關、沙、月浦社、外砂斜等;潮州人劉、劉、郭、薛龍學;普寧的紅陽坊、國龍莊;惠來的周天煌;澄海的殷和巴頭王;朝陽的上堡掌、金鋪正;饒平的高;揭陽的楊啟陽、景孫剛;揭西的洪江後、前坑林等不勝枚舉。有意思的是,在壹個姓氏占優勢的大國,並沒有出現針對生活在村裏的弱勢群體的欺淩現象。不僅如此,住在村裏或者有壹兩個家庭有三個以上戶外姓氏的人都受到照顧。比如澄海龍城的張家,壹萬多人口,長期和壹兩家姓楊的住在壹起。在他們的祠堂裏,既供奉著張的入潮祖先,也供奉著楊的祖先神。相傳這是吉祥和諧的意思(按照潮汕諧音張楊的說法,是“證明”,因為潮汕方言裏有句話叫“證明”,意思是有辦法,有路子,成功;另壹方面,“無證明”也不好。所以不知是什麽時候、什麽人建議凡是住在張姓人家的村子裏的人,都要買壹兩家楊姓人家來住,好好待他們,以求得壹個“善良(楊)張”的吉兆。深入分析,體現了中國人“不欺弱者”的傳統美德和古代求和諧的哲學理念。

我們說潮汕地區的所有姓氏都把傳統的群居觀念推向了極致,即在潮汕地區,由於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環境,在村落群居的基礎上,進壹步擴大發展,形成了壹個集群式的居住區,確實值得壹讀。我們中國人壹路南下,過黃河,過長江,進江西,進福建,再進廣東。壹路上,有的分散,有的集體順利到達,到達目的地後,又設法團聚。集體高高興興的到了,散了,各自創業。壹切都顯得那麽有序。相對聚散是潮汕姓氏的基本布局。只要妳手邊有壹頁潮汕姓氏地圖集,妳就可以發現,那壹帶的村落大部分是黃姓人居住的地方,而這壹帶就是林姓人的居住區...但它們不是擁擠在壹起,而是像象棋壹樣分散...這壹切都是長期的,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形成的。世界上恐怕也只有中華民族才能做到這種精神和凝聚力。這種現象不能說只存在於潮汕地區,而是因為潮汕地區人口密度相當高,在1987年達到了884人/平方公裏,是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壹。所以全國其他幾個村都是同姓,加起來也就幾百人壹千人,超過壹萬人的更是極為罕見。在潮汕地區,尤其是潮汕平原地區,萬人村並沒有成為新聞。比如面積不大的澄海,萬人以上的自然村有23個(其中萬人準村6個),稍大壹點的潮陽、普寧,萬人準村81個(其中萬人準村11個),萬人準村60個(其中萬人準村9個),潮中2萬人準村普寧2萬人的鄉鎮多達9個。由於壹個村莊人口過多,不得不分成兩個、三個甚至更多。比如汕頭的官埭鄉,本來就是壹個姬姓大鄉鎮。解放後,分為龍翔、新津和朱赤三個街鎮。潮州林溪鎮溪口村原來是個自然村,所有自然村的人口都姓劉。由於人口多,村大,現已劃分為從溪口到溪口的8個行政村,人口2萬多人。這並不奇怪。更讓人驚訝的是,汕頭龍湖區龍翔街幾乎是“姬姓鎮”,整個街鎮的姬姓人口占80%以上。因此,汕頭龍湖區是潮汕季氏最大的聚集地。歷史上,全區共有姬姓老祠堂21座,占潮汕姬姓祠堂的近三分之二,不包括近年來夫子堂改建為新祠堂。汕頭潮陽區金浦街道簡單來說就是壹個“鄭鎮”,其中有5個行政區,1萬余人,多個行政區或居委會(實際是自然村),鄭姓從67000人到35000人不等。沙龍鎮還有三個自然村,10多人,不到5000人。難怪朝陽鄭氏家族取代林,位列朝陽第二。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澄海有個新安鎮。1985年普查的時候全鎮總人口6萬多,但是姓陳的卻將近5萬!原因是全鎮21個自然村中,有13個自然村有陳姓人聚居,俗稱“金沙13鄉陳”,其他村也有不少陳姓人與他姓人聚居。在饒平的三饒地區,有30多個黃種人聚居的村落,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崇山峻嶺和山海之間,形成了黃種人聚居的區域。雖然各村數量不壹,但這種組團式居住區的總面積是潮汕地區第壹,其總人數超過654.38+萬。揭陽素有“半林縣”之稱,可見揭陽林姓人口眾多,1984年統計近16萬,占全縣總人口的12%。在揭陽這個“臥鯉形”地區,不僅有很多林姓聚居的村落,還有數十個村落建立了自己的家鄉,繁衍生息。舊揭陽縣還有萬人以上的聚居地,有帝都鎮鄒塘十八鄉的鄭、炮臺鎮桃山十八附近的謝、南潮新寨清溪的吳、石牌坡林浦仔的蔡、村的楊、的林、瞿溪龍沙十八鄉的吳、雲路老陶的謝等。

不知道這種文化現象在全國能不能稱之為“絕無僅有”?至少是極其罕見的。有幾十個村,幾十個村,幾萬人,幾十萬人,成群結隊地生活在某個區域。其形成的原因有重男輕女的,有經濟的,也和潮汕地區人口密度大有關。應該承認,這種壹村壹姓群居,世代在斯裏蘭卡土生土長,在斯裏蘭卡唱歌也在斯裏蘭卡哭的現象是壹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後面會分析。在潮汕村,壹些不足萬人的中小村落,名氣比壹些萬人但缺乏亮點的大聚居點還要大。這些小村莊很有名氣,基本上和壹些超級鄉鎮壹樣有以下特點:

第壹,某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源地或者這種文化遺產的發展!如普寧的仙寮村,因為歌舞出眾;又如創辦潮劇“中正順”劇團的澄海鳳嬌村、揭陽龍沙古村,也以其獨特的民俗為特色,如澄海官山村的“賽達豬”、普寧石橋頭獨特而盛大的元宵夜遊神(即“應師傅”)、澄海土城正月十九的“鬥雞”等。

二是過去曾經輝煌過,有遺跡保留,如潮州潮陽崗、澄海千美村、潮州龍湖寨、洪陽德安裏、揭西前坑村、潮州香浦村、饒平道雲樓等。;

第三,這裏發生了壹些著名的歷史事件,所以故事登上各大媒體時,村名也被帶了進來,比如普寧南坡城:祥興年(1278),宋帝民戰敗南逃時,這裏建了壹座“南方新城”,叫“程楠”。後來因宋帝臥榻“下沈”而改名為“南坡市”(當然,此地的名氣也與許多名人的產生有很大關系:從這裏出發,如原廣電部秘書長麥孔、原外交部部長助理孔泉等,又如清初鄭成功屠殺澄海鷗汀村,龍湖“牛田洋”以狠毒無情的中提琴臺風1969而聞名。

第四,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如普寧麻紮宮村(又名麻紮村),這個村的名人如中國第壹份新聞雜誌的創辦人黃;世界表王、泰國首富黃子明;華商羅誌清;法國潮州會館首任會長,現任法國潮州會館名譽會長,潮人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中國暨南大學海外聯誼會顧問,華人億萬富翁黃慶田等。又如許娣汕頭,近代湧現出抗英英雄徐祥光、辛亥革命創始人許崇智、學術政治名人徐孟邦、革命先驅徐卓、農民領袖徐懷仁、魯迅先生夫人徐光平、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學前校長等名人。

5.得天獨厚,風景迷人,如饒平清瀾村的冰臼景觀、饒平萬山紅(綠島旅遊山莊)、南澳深澳漁村(海山漁村)、仙城沈曦鄉京溪園的醋坑村...

6.作為戰略要地,最重要的是宣傳有“潮汕屏障,閩粵咽喉”之稱的南澳島。曾屬閩粵共管,島內“四澳”——傲雲、神鎖、龍澳、青奧各有發展和戰略特點。此外還有守衛榕江要道的朝陽石井,以及作為三大南山紅色根據地指揮中心的普寧西坑。

7.經濟繁榮穩定,社會和諧發展,人民生活小康,如潮南下山村、陳店草尾村、谷饒上堡村、占隴陳展村、紅陽祁剛村、遼源泥溝村、杜菁石家村等另外,饒平新豐奎坑鄉雖然經濟壹般,但社會穩定和諧,村裏包括教育、醫療、養老等基礎設施都來自。人民安居樂業,互惠互利,自強不息!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八、土特產,來自大自然,如潮州後龍紅紅薯、潮州鳳凰單叢、普寧梅林的梅子、揭西胡風的橄欖、揭陽鄒塘的青梨、潮州張琳的淩琳、潮陽內枝烏蘇楊梅等來自潮汕人的“精品”,如潮汕特產的普寧廣南村的豆幹、潮州安埠李文。先民們根據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條件,選擇廠址創建村落,定居下來。形成壹個聚居地,命名村莊。這些村名是歷史化石,蘊含著豐富的自然文化信息和興亡史,其中不乏生動有趣的故事。請點擊超鏈接:潮汕村趣談。

以下主要總結潮汕地區地名的成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壹)摒棄庸俗,遵循高雅的地名

所謂“棄俗而從雅”,這樣的地名隨處可見,比如潮安縣的“夏薇”村,就寫著“華麗”。“華美”這個詞在潮汕很典型。幾乎所有口語地名都叫“Xiax”或“Xxia”,潮汕很多地方都寫成“華×”或“X華”。“尾”除了“華麗”之外還寫成“美”,澄海市下埠村寫成“華府村”,下角曾寫成“華嬌”,下埠寫成“華埠”,埔尾寫成“埔美”,戴維寫成“美黛”“美黛”。

澄城西南有壹座“陵亭”,原名“丁玲”。城東有“山甲”村,或“山坑”,但寫成“仙居村”。

南澳有壹種“夏飛魚”,原名“夏尉喻”,因該島形似蝦尾而得名。後來,諧音被用作“費霞”。朝霞晚霞,飛翔是多麽優雅!

(2)人名和事件名

以人物或事件命名的地名,這裏指的是那些有可靠材料證明,與某些人物和歷史事件有關的地名,與下面要討論的第三種歷史傳說地名有明顯區別。

澄海蓮上鎮南匯村,現屬蓮上鎮,原有北裏、朱蓓兩個村。1943年合並,以北李始祖南山公的“南”和北朱始祖徽州國公的“徽”為“南徽”。建陽村的村民大多姓陳,以前都叫“陳厝”。1938年,以其祖先建陽公的名字,改稱“建陽”。南澳龍嶴鄉有“紅山十六村”。解放初期,東山大隊在紅山仔建農場,組織16名女青年在此宿營,稱為“紅山十六姑娘”,以下簡稱“紅山十六姑娘”。

(3)歷史和傳說中的地名

歷史傳說地名是指那些與歷史傳說有關,但沒有歷史記載證明的地方。這些地名的命名出處不壹定可靠,但壹般都有地方誌或傳說的口口相傳,我們就當壹類來考吧。

澄海夏蓮鎮有壹個“懷澤村”。相傳,王興生活在宋代,原名“王上”。村裏每個人都有壹個“國王?傳說手植淮於朝廷,其後裔為貴族”,故取“淮庭承澤”之意,在1938將“王上”改為“淮澤”。

(4)地方產品名稱

所謂土特產地名,就是以當地的物產(如礦產、動植物)而聞名。

汕頭市潮南區雷淩鎮有壹個茶園村,建於明泰昌元年(1620),周圍都是油茶樹,故稱“茶園村”。

(五)標誌性建築名稱

所謂的標誌性建築,就是當地的知名建築,很多地名都是從這些建築中產生的。最典型的是汕頭的“馬嶼”,因島上有“馬宮”(即天後娘娘廟)而得名。此外,如:

再如普寧市石橋頭,因明末村東端有壹座石橋,故改名為石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