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村,又名“太平村”,是潭柘寺鎮的壹個自然村。位於千年古剎潭柘寺腳下,160戶,490人,村莊面積175畝。這是寺廟建成後形成的第壹個村莊。劉、陳、孫、韓是主要姓氏。當時村民靠寺廟種菜打柴為生。後來,他搬進了壹個姓李的家庭,家裏有三個兄弟和十幾匹馬。他每天背著壹些生活用品往返於京城和潭柘寺之間,成了當時的首富。他用幾年的積蓄,修建了壹座寺廟式的南北廟。歷經千余年風雨洗禮,大部分房屋依然完好,門樓、影壁依舊,是見證平原村悠久歷史的證據。
“太平莊”村名的由來。傳說潭柘寺修建後,只有幾戶人家住在這裏為寺裏種菜打柴,小村莊壹直沒有正式的村名。壹次,乾隆皇帝去潭柘寺燒香,路過。雞不叫,狗不叫。乾隆皇帝覺得很奇怪,就問隨行的人:“這個村子叫什麽名字?為什麽我看不到雞叫狗不叫?真的很有意思。”隨行人員打聽後,向甘龍匯報說:“這裏還沒有村名。”於是乾隆皇帝在這裏寫下了“太平莊”四個字。村民們把皇帝賜的“太平莊”立在村門口,壹直保存至今。60年代出版的地圖上的村名還是“太平莊”。
村口還有壹座小廟,俗稱“五道廟”。傳說古時候是村裏死人的舉報處。下葬的前壹天晚上,家屬們聚在壹起,排成長長的隊伍,舉著紙橫幅,抽出逝者的靈魂,帶著紙驢、紙牛去另壹個世界。村裏的大槐樹下有壹座老廟(舊址尚待修復),廟裏供奉著關羽、關平、周倉。每到八月十五、春節等重大節日,全村人都來這裏舉行祭祀活動,祈求平安。村子東邊的張飛寨海拔460米。傳說張飛曾在此紮營,至今仍能找到殘存的磚瓦。站在張飛寨俯瞰,幾十公裏外的方圓盡收眼底。也是觀賞潭柘寺全景的最佳地點。村西有華巖洞,是天然洞穴。據說華嚴的祖先就在山洞裏修身養性。文革時期,洞裏有石桌、石碑、泥菩薩等物,後來被拆了。
平原村秧歌在十裏八鄉很有名氣,有110年的歷史。每年正月初壹到正月十五都會舉行秧歌表演,各村男女老少都來觀看,是當時春節活動的壹大亮點。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村裏添置了服裝道具,組建了幾十人的表演隊。
平原村以潭柘寺為依托,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濃郁。隨著民俗文化村的啟動,民俗文化、歷史文化、佛教文化將融為壹體,平原村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平原村的人們期待中外遊客參觀潭柘寺,入住平原村。
平原民俗旅遊村在挖掘和發展當地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環境立鎮、文化興鎮、旅遊富鎮”的發展戰略。2004年6月正式啟動,首批民間接待戶10戶,可提供200人用餐,100人住宿。
聯系電話:平原村委會60863160
(adsbygoogle = window . adsbygoogle | |[])。推送({ });平原村附近有潭柘寺、趙家臺村、苗豐、戒臺寺、秦煌仙姑等旅遊景點,有北京白梨、北京白梨、門頭溝京西米白、四家水工頭香椿、苗豐山玫瑰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