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慈雲洞:位於石臺縣城東5.5公裏七鎮元西村。全長3500多米,洞內鐘乳石、石筍、石柱、石簾眾多。自1986開通以來,遊客絡繹不絕。
2.石燕洞:可容納數百人,石像虎獅,石榻,石橘。老和尚住在這裏。
3、鴛鴦洞:雙點相連,左進右出,沒意思。
4.潮汐洞:有潮汐般的泉水,其聲如鑼。
5.響洞:位於七鎮同心村,洞口深不可測,投石落洞如雷,曾產鯊魚眾多。因洞口有壹塊形似佛手的巨石,蓋在洞口,故又稱佛手洞。
6.強盜洞:位於縣城西邊的山脊上,直抵陽潭坡下的第壹獅潭。曲徑通幽,是唐朝壹夥強盜的大本營,常年劫財劫物,劫普通百姓,劫百姓,殺人盜財。周圍幾十英裏的人都在抱怨。雖多次向朝廷報備派兵鎮壓,但均被擊退而歸。後來新上任的長林縣令(別名時代縣)設計舍命進洞拜見賊頭,並送了許多酒肉招待各路強盜。在洞內飲酒作樂時,洞外早已準備了巨石和生鐵來封洞,縣令與眾強盜同歸於盡。從此,周邊百姓得以安居,山野得以通行。
二、黃巖大峽谷:
位於石臺縣城東7公裏的七鎮元西村,境內森林豐富。峭壁高聳,奇花怒放,珍禽嬉戲。其主要景點有慈雲潭、婚姻谷、鳳凰山、疊泉、元秋瀑布、青龍湖、雪幕和黃巖瀑布。
三、慈雲寺:
位於石臺縣七城鎮元西村慈雲山下慈雲洞旁。創建於唐代,興盛於宋代,毀於清代。寺廟旁邊有壹個山洞,叫“慈雲洞”。這座山、這座廟、這座洞,在《時代縣誌》中都有記載。相傳吉典僧曾前往此山寺,在慈雲洞打坐。慈雲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面環山,充滿吉祥氣息,素有“山中佛國”之稱。
四、沈氏宗祠:
七鎮元西村沈村組,位於石臺縣城東5公裏,建於嘉慶二年(1798),總面積400平方米。
動詞 (verb的縮寫)古橋
1.秀橋:玉帶單孔石拱橋位於七鎮杏溪村杏溪河中遊,印石公路旁,橫跨杏溪河,長5.5米,高3.5米,寬3米,跨4.2米。這裏曾經是通往永豐和東山村的重要橋梁。
2.永興橋:位於七鎮三增村排下組,印石公路旁,長8米,高4米,寬2.5米,長6.5米。橋頭原來有寺廟和亭子,稱為“西關寺”或“三門亭”,現在已毀。橋南100米處有壹座“息烽堂”廟。
6.西鳳寺:
位於七鎮三增村排下組永興橋南100米處,相傳鄯善山南泉寺壹僧人現身於此建寺,於是當地百姓自願修建此寺,為方便朝拜者,特地修建了永興橋。寺前還有壹個天然拱形石洞流出的泉水。洞內的水清澈明亮,味道鮮美。國產鯖魚。相傳此泉是拜佛者用來凈化自己的。
七、晉與娘娘廟
在七鎮Xi鄂山腳下的胡夫河與西坑河交匯處,有壹口泉水井,就是眾所周知的金釵井,百米開外有壹座與金釵井同名的娘娘廟。相傳歷史悠久,傳說美麗動人。雖然歷史上七裏戰亂頻仍,金釵井、娘娘廟歷經種種風雨,但始終遊人如織,香火鼎盛。現在井水清澈明亮,甘甜可口,老廟已毀。
八、杵亭:
位於石臺縣城2公裏處的褚嶺頭,古石亭長5米,高4.5米,寬4.5米。這個亭子是古楚靈道上供人休息的地方,東西走向,通風良好。它的建造別具壹格,像壹座單孔石拱橋,人如流水,從橋洞中穿過,有著特殊的含義。
九、古山脊路:
位於七鎮西坑組至七裏永豐村灣裏組。據傳說,這條古道是壹位寡婦修建的。路面由壹塊塊青石板鋪成,東起西坑,西至萬裏,全長約5華裏。
X.譚洋古都
俗稱燈盞渡,距縣城2公裏的秋浦河同心村段。古代是徽州府和會稽的要道。南岸渡口平坦,北岸巖石陡峭,高不可攀。它被稱為“鷹巖”。以前10多棵柏樹,渡口險象環生。現在是秋浦河鄉村漂流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