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不知什麽原因,宇宙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半邊天空坍塌,露出可怕的大變化。半邊天空坍塌,露出可怕的黑洞。地面上也有巨大的裂縫。山上燃起熾熱的火,地下噴出洪水。各種野獸,壞鳥,怪蟒沖出來危害人類。看到人類遭受如此悲慘的災難,女媧竭盡全力修補天地。她先從灌溉河中挑選出許五彩石,融化成糊狀,把天上的洞壹個個補好。他又打死了壹只大烏龜,砍掉了它的四只腳,站在地球的四邊撐起了天。然後他殺死了黑龍,趕走了各種飛禽走獸,用蘆葦灰堵住了橫流的洪水。從此災難平息,人類得救,天下壹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女媧還制作了壹種叫笙簧的樂器,讓人在工作之余也能樂在其中。
女媧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神話人物。這個神話反映了當時對人類起源和自然現象的幼稚認識。至今,女媧的神話傳說仍在我國西南地區的苗族、侗族人民中流傳,他們把她作為本民族的祖先來崇拜。
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女神。相傳她曾煉五色石補天,以土造人。她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仁慈地創造了我們,勇敢地照顧我們遠離災難。她是長期以來被人們廣泛崇拜的造物主和始祖神,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女媧文化。今天我們討論的是竹山女媧文化,那是女媧曾經試圖補天的地方。壹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古為今用,發揮女媧文化的實際作用。對此,筆者認為關鍵在於融合。通過整合,進壹步提高竹山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通過整合賦予女媧文化新的時代精神,通過整合將古老的文化力量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女媧文化的作用。
第壹,融入地域文化,提高竹山作為女媧煉石之地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女媧文化是由女媧傳說和民間女媧崇拜形成的壹種社會現象。當今學術界對女媧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傳說中的神話內容被認為是原始人類幻想和想象的產物,表達了原始時代人類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願望。例如,袁珂先生曾在《古代神話選編》中指出:“女神補天的神話,看似是壹個復雜的場景,實則只是壹個洪水災害的故事。女媧就這樣殺了魔,除了妖怪,還擋住了洪水。女媧可以說是神話中最早治理洪水的英雄。”這種觀點在理論上無疑是正確的,但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值得探討。女神補天造人的童話,在普通人心中是真實的。茅盾先生曾指出:“神話是古代流行的民間故事,描述的是神靈超越人類能力的行動。雖是荒唐,古人相告,卻信以為真。”【1】其實不僅古代人相信,現代人也相信。就像神對於西方人是真實的,真武大帝對於中國人是真實的壹樣。所以從民間意義上來說,女媧傳說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女媧的故鄉在哪裏,石頭在哪裏,眾說紛紜。陜西省平利縣聲稱他們是女媧的故鄉。河北省歙縣從2003年9月開始為女媧舉行公祭儀式,並舉辦女媧文化節。山西平定的浮山,說他們是女神補天的遺址;遼寧省牛河遺址有壹個煉女媧石的鉗壺。在四川雅安街頭,有壹尊高達10多米的女媧雕像。連香港都來加入女媧的熱鬧。據說當年女媧補天的彩石,掉了壹塊,成了今天的香港。雖然我們在《康熙字典》中對“瓦”字在竹山有比較權威的解釋,第三條:“女媧山位於雲陽竹山縣西,相傳石精補天。”作為證據。筆者還從上海古籍書店於5438+0964年6月和5438+0年6月印刷的《靜音鄉楊軍誌》中找到相關記載,即“女媧山在(竹山)縣西,金川燕子山在平利縣界對面,俗說女媧在此煉石補天。”這個記載雖然涉及到古代地名和區劃,但肯定說明女媧煉石地點在竹山縣,而且這個記載比《康熙字典》早了近200年,應該是壹個有力的證據。妳可以找到更多關於古籍的信息。即便如此,這些論點仍然是單薄的,仍然有兩個缺點。我們知道文化可以分為文字層面、文字傳承模式和口頭層面、口頭傳承模式。我們上面的論證只是文字層面,口頭層面和口頭傳承還是有欠缺的。另壹方面,任何文化的存在都必須有其生長的土壤,而沒有闡述文化環境是上述論點的另壹個不足。如果把女媧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合起來,就可以彌補這兩個不足,從而提高竹山為女媧煉石的可信度和影響力。
考古界普遍認為,女媧神話對應的是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所以這個時期是否有遺址也是考慮女媧是否在此活動的壹個重要方面。考古發現和研究表明,鄂西北不僅有大量的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遺址,而且是人類的發祥地之壹。這裏已發現60多處舊石器遺址,包括洞穴、荒野和漢江階地,其中10多處舊石器遺址較為重要。它涵蓋了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特別是雲仙派的梁紫,先後發掘出兩個距今654.38+0萬年的人類頭骨化石,命名為“雲仙人”。它的發現否定了非洲是人類唯壹發源地的觀點,證明了鄂西北是人類的發祥地之壹。新石器時代,鄂西北的原始文化更加繁榮。目前,這壹時期的文化遺址已查明近65,438+000處,分布非常密集。除了仰韶、屈家嶺、石家河,還有河南龍山文化、陜西龍山文化等因素。仰韶文化清晰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的面貌。這壹時期的遺址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時間跨度也很長。如鄖縣清龍泉遺址、竹山縣霍山遺址、房縣楊碧嶺遺址等,都包含了近3000年的仰韶、屈家嶺、石家河等文化遺存,足以反映出古代這裏悠久優良的文化環境。女媧文化誕生在這片土壤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民間口頭文化的角度看,女媧創世補天的故事和民歌在鄂西北廣為流傳。竹山就更不用說了,在雲縣、房縣、神農架等地的山村裏,不僅流傳著女媧創世補天的故事,而且內容比古籍記載的還要詳細。文字中關於女媧的神話傳說散見於不同的古籍中。《太平禦覽》和《風俗通》中記載了“拉土造人”的傳說。《獨異誌》中記載了女媧、伏羲兄妹的婚姻,《淮南子·蘭明訓》中有女神補天的神話,而鄂西北女媧的傳說卻在壹個故事裏。講述了洪水過後女媧和伏羲兄妹為了人類的延續而不得不結婚的故事,以及女媧煉石補天等傳說。其中在房縣、雲縣、竹山、保康、神農架等地流傳的歌曲《等屍》、《暗傳》中有詳細描述。在胡崇俊收藏、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黑暗傳》中,詳細描述了女媧造人補天的來龍去脈,長達26頁,540多行。可見女媧造人煉石補天的傳說在鄂西北流傳甚廣且詳。不僅如此,鄂西北還是神農嘗草采藥、築樹為屋、跨鶴升天的地方。伏羲、女媧、神農合稱黃三,《風俗通》說:“伏羲、女媧、神農為黃三”。《潛夫論》說:“伏羲和神農是黃三。壹個是女媧。神農是女媧的繼承者。神農架,神農居住的地區,是流經竹山縣的受阻河的發源地。女媧在堵江中遊補天,神農到堵江發源地嘗草采藥。巧合的是,竹山不會是女媧補天的地方吧?
同樣能為竹山是女媧補天之地提供旁證的,是關於女媧故裏在陜西平利縣的說法。竹山、平利在秦漢時期曾屬漢中郡。明成化十二年竹山設竹溪縣之前,竹山與平利為鄰縣。2003年6月5日至10月,平利縣在安康市舉辦了首屆中國女媧文化學術研討會。出席研討會的多位歷史文化專家認為,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應是女媧文化的發祥地,該縣的女媧山就是傳說中的“女媧研究所”。它們取材於古代歷史地理著作,如《華陽國誌》、《十路誌》、《新唐書》、《路史》、《九域誌》等。,並認為這是女媧“做人”的地方。平利女媧山西北有伏羲山,兩山之間有來臥寺、黃高寺、黃三寺等古遺址。在網上,他們還建立了壹個名為“女媧故裏”的網站,平利縣在女媧文化的研究上走在了他們的前面。但他們的先行研究不僅沒有阻礙我們,還為我們確立竹山是女媧煉石補天之地提供了證據。壹是他們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古籍的依據。就像他們引用唐五代的不同記載壹樣?卷八記載“周放尚勇有伏羲來臥寺,雲為民開墾之地,史跡在此。”自春秋戰國時期楚滅雍以來,尚勇壹直是竹山(包括縣前竹溪)的古稱。竹山縣的歷史在清代顧祖禹所著的《讀史記紀要》中有明確記載:竹山縣“今周為雍之國,為雍之縣,因漢屬漢中郡,後漢亦為雍之縣,魏晉建安末設,因宋齊亦設雍縣。梁析置縣,西魏改竹山。唐武德復辟周放之初,統治此地十年,州府遷芳嶺,治竹山縣。因宋元,明洪武初省,十三年恢復竹山郡,屬襄陽府,成化十二年,改為此屬。”[2]從引文中可以看出,竹山縣應是唐五代時所稱,《異誌》作者可能習慣於古稱,無論如何。
尚勇是竹山,不是平利。為了進壹步證明這壹說法,引用了陳清雷蒙和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中的相關記載作為佐證:“女媧山,在縣城(竹山)西九十裏,傳聞女媧煉石補天之處,有來沃寺。”[3]雖然《異誌》說地要為人所用,但造人補天的是女媧,來禾寺也是這麽說的。這裏反復引用,不是否認平利是女媧造人的地方,而是證明。也經過了多方面的反復論證,不會因為壹句語錄錯了就全盤否定。其次,為竹山成為女媧補天之地提供了地理支撐。竹山和平利,古代相鄰的兩個縣,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他們強調女媧造人,而我們側重女媧煉石補天,這在地理上是有邏輯的,可以互相印證。
第二,結合時代精神,賦予女媧文化新的內涵。
女媧傳說是壹個遠古時代的故事,在它看似荒誕的外表下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我們應該認真探索,融入時代精神,賦予其新的內涵,以發揮其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從時代的需要來看,女媧傳說至少包含了以下三種精神,值得發揚光大。
壹是以天下為己任,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勇於克服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女媧當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天崩地裂,水火泛濫,野獸肆虐,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她挺身而出,幫助蒼天,捕殺野獸,阻止洪水,拯救人類。說明天可以修,地可以撐,水可以灌,火可以滅,所有猛禽怪獸都有可以逃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如果我們今天有以天下為己任,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勇於克服困難的大無畏精神,那還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什麽障礙不能跨越,什麽私利不能舍棄,什麽成就不能實現。
二是勇於開拓、富有想象力、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在傳說中,女媧是壹個偉大的發明家和創造者。在洪水浸透天空,人類即將滅絕的時候,她創新了用蘆灰止水,黃土造人的方法;天破之後,她創新了煉石補天的方法;在地球崩潰之際,她創新了支撐天空的措施。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的創造值得後人效仿。“創新是壹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壹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需要創新精神,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都依賴於創新精神。有了創新精神,壹定會結出豐碩的創新成果。
第三,修復自然生態的缺失,維護自然生態的完整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傳說中女媧面臨“四極廢,九州裂,天不重疊,地不盈。”自然生態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環境十分惡劣。她煉五色石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柱,積蘆灰止淫水。恢復了被破壞的自然生態,維護了自然生態的完整性,保證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如今,我們也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世界上的森林、草原、濕地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逐年消失,沙漠面積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逐年增加,沙塵天氣正在蠶食著美麗的春天。地下水、石油和各種礦藏被大量開采,其中壹部分可能在我們這壹代或下壹代枯竭;工廠和家庭排放的廢水和各種廢棄物嚴重汙染土壤和水源;殺蟲劑正在日益汙染地下水和食物;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大量排放到大氣中,破壞臭氧層,氣候逐漸變暖。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統正在被破壞,並在迅速退化。現在人們迫切需要女媧精神來保護自然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維護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與旅遊產業融合,將古老的文化力量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風景沒有名字,文化才是旅遊的靈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到旅遊中,旅遊業的發展才會長久。旅遊是文化尤其是歷史文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平臺。因此,女媧文化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發揮女媧文化作用的重要途徑。如何將女媧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壹,打造壹個女媧文化的竹山平臺。旅遊需要景觀,文化需要載體。據古籍記載和聽竹山的同事說,女媧山腳下曾經有壹座來沃廟,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拆除了。現在是時候重建壹座更加宏偉的來沃寺,記錄女媧在這裏補天的傳說了。壹是打造竹山旅遊的景區;第二,紀念這位偉大的女神,弘揚女媧精神。同時在竹山縣豎立了補天女神像與之呼應。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用縣城的女媧雕像宣傳寶豐女媧山的景點,為旅遊線路的建設打基礎。至於建設資金,可采取“誰投資誰受益”的方式招商,壹定時期的門票收入可視為投資回報。這對兩個文明建設都是好事。為什麽不呢?
第二,左右聯動,建設有吸引力的旅遊線路。旅遊線路是將多個景點和其他旅遊資源結合起來,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需求的有機鏈條。分散碎片化的景區很難滿足遊客六大要素的需求。只有把景點結合到線路中,才能獲得最佳效益。女媧煉石補天景區建成後,要註意線條的組合。其實這種線路組合有很多選擇,應該更多的根據遊客的需求來設計。可以把竹山縣內的景點組合成壹個短期的壹日遊,也可以和武當山-房縣溫泉-竹山女媧、石羊故居-十堰市打造壹條兩日遊線路。還能和平利、神農架形成壹條古老的神話線。總之,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為了增強吸引力,應該左右結合,形成不同的線路,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第三,開發以女媧文化為核心的特色旅遊商品。竹山的綠松石是女媧補天用的奇石。據我所知,竹山的綠松石產品更註重借用文化的力量來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生命力。但是,它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即使是利用女媧文化開發產品,也還是大有可為。例如,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壹的《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對於這裏寫的石頭的來歷,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是女神補天的殘跡。後來變成了“通靈寶玉”,跟著轉世的賈寶玉來到人間。賈寶玉的名字其實是“假寶玉”,真石頭。《紅樓夢》講的就是這塊真石頭來到人間,歷經滄桑的故事。《紅樓夢》中有壹句詩為證:“無材補天,枉入紅塵久矣。這個部門在我們後面,誰會記得做壹個奇怪的傳記?”[4]據此,我們可以根據《紅樓夢》中賈寶玉的故事開發壹系列旅遊商品。比如,我們可以根據書中寶玉佩戴的“通靈寶玉”的樣子,為孩子開發壹個特別的紀念品:“通靈寶玉的長壽鎖”,等等。只要認真研究,就會引發很多新的想法,開發出具有文化生命力的旅遊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