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誰知道社旗山陜會館的來歷?謝謝妳。

誰知道社旗山陜會館的來歷?謝謝妳。

社旗山陜會館建於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完善的最後壹個高潮。再加上生活在社稷、陜西兩省的商人富有的心態,以其雄厚的財力投入到會館建築中,以至於社稷鄯善會館在建成時能夠“北楚運巨材,遍訪天下名匠”。其優良的材料和眾多工匠的聘請,使其成為建築史上的第壹。各地能工巧匠雲集於此,各顯神通,使社旗山陜會館的建築裝飾藝術在當時達到了頂峰。同時,賒店位於南北文化交流和影響的交匯處,其建造技術融合了南北建築文化的長處,將北方古建築的恢弘氣勢與南方古建築的嚴謹陰柔風格融為壹體,使其成為具有獨特風向標的古建築典範。綜上所述,社旗山陜會館的建築裝飾藝術,在中國現存會館建築乃至除宮殿外的古代民間建築中,有十大特色,堪稱“十絕”:

第壹,最具民族特色的會所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全國現存的80余處古建築中,社旗山陜會館因其建築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建築裝飾技術最精湛、商業文化內涵最豐富,率先於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相繼被批準為全國保護單位的四川自貢西秦會館和山東聊城山陜會館,占地面積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而社旗山陜會館占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比上述兩館高出許多倍。國內多位古建築權威專家對社旗山陜會館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贊譽。前國家文物局局長呂題詞“藝術之精,絕無僅有”,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題詞“輝煌壯麗,天下第壹”。由此,社旗山陜會館被確立為中國現存會館中最具代表性、首屈壹指的地位,被國內眾多著名專家壹致認定為“中國第壹會館”。

第二,玻璃最好。

“最好的琉璃墻”不是說它最大,而是說它的裝修工藝最獨特。照壁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的獨特形式,主要有兩種裝飾風格:壹種是“海漫式”,即整面墻壁形成完整的圖案,多為龍紋、海水紋,如北京北海的九龍壁、山西大同的九龍壁等。第二種是“盒型”,只在墻的中央用磚雕或石雕裝飾,或菱形或橢圓形,稱為盒子。我國現存的大部分廳堂建築或其他古代民間建築都是這種形式。另壹方面,社旗山陜會館的琉璃墻完美融合了“填海”和“填箱”兩種風格,將各種吉祥植物、吉祥動物、匾額楹聯、變形的“福”、“壽”組合成壹幅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的完整畫面,既有相對獨立的“箱”飾,又有填海畫面效果;清晰的優先級,自然的連接;既宏偉又和諧;它不僅給人以直觀的審美享受,還具有厚重的文化內涵。正因如此,它堪稱中國最具裝飾性的廳堂建築藝術。

三、最鐵的旗桿

鐵旗桿是“武祠”即關帝廟的獨特裝飾。社旗山陜會館的兩根鐵旗桿立於清代嘉慶二十二年,重五萬多斤,高二十余米。據碑文“南陽社旗鎮山陜會館鐵旗桿”記載,會館建成時,得金三千余兩。寺廟的榮華富貴不能相加,不允許把空錢折成私事。因為兩根鑄鐵旗桿重五萬多斤,樹在大門周圍。.....山陜會館遍布天下,氣勢恢宏。朱仙鎮有個鐵桿。今天奇奇鎮見。“可見,在全國眾多的會館建築中,當時只有朱仙鎮和社旗鎮山陜會館有這樣的鐵旗桿。如今,朱仙鎮的鐵旗桿已經失傳,只剩下社旗山陜會館的鐵旗桿獨自存在。據古建築專家介紹,其重量之重、高度之高、形制之完整、內容之豐富、工藝之精湛、造型之完美,全國無與倫比。由此可見,社旗山陜會館的鐵旗桿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鐵旗桿。

第四,最戲劇化的舞臺

中國古代的劇院很多,各有特色。但就其宏偉的建築和精美的裝飾來說,再推社旗山陜會館掛建樓,也是首屈壹指的。宣建樓建於清朝嘉慶年間,高24米。是壹座三檐歇山頂的建築,南面有大門,北面有寬敞的檐廊和戲臺。這種連鎖結構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舞臺上方的懸匾上還有壹個飛檐,形成八角形的高挑飄飄之勢。建築上下兩層裝飾精美,有精湛的木石雕刻和獨特的彩畫藝術,而且左右兩側還輔以二樓開放式的鐘鼓。與其他古建築將封閉的鐘鼓置於殿兩側的常規做法相反,形成了壹組風格獨特的音樂建築。三樓的兩翼交錯,看似分離又相連,相映成趣,形成壹個完美的藝術整體。已故中國古代建築學會會長、南京大學校長(中國古代建築領域兩位享譽世界的學術大師之壹,人稱“南楊北梁”,梁是梁啟超和北京大學梁思成教授之子)先生對這座建築情有獨鐘,並親自帶研究生對其進行了詳細測繪和拍照,稱贊樓是“中國古代戲劇的典範”。為此,社旗山陜會館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劇場”。

五、最石雕藝術。

社旗山陜會館的石雕藝術,以石牌坊和各會館的柱子為代表,融合了中國所有古建築的石雕技術。其圓雕、通雕、浮雕、平雕、線雕、浮雕平平、平下、穩地、出地等技法,壹次又壹次得到了恰當的運用和充分的論證。其雕刻形式和內容包括獅子、老虎、獨角獸和趙穎等動物和野獸的雕刻,石榴和仙桃等瓜果的雕刻,各種花卉、鳥類、植物和吉祥裝飾圖案的浮雕和平面雕刻。特別是其人物故事雕刻,深得歷代中國書畫雕刻藝術的神韻,充分發揮書畫雕刻藝術的象征性、假設性、類型化特點,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被國內眾多古建築專家譽為中國“石雕藝術之最”。

六、最木雕的藝術。

社旗山陜會館的木雕裝飾藝術堪比石雕裝飾藝術,也稱“雙絕”。大殿建築內檐裝飾的額頭、麻雀、下垂的門樓、窗欞、檻,甚至房檐下與牌坊穿插的梁、板,人頭都用木雕裝飾,幾乎達到了無木不雕的地步。而且以木雕最具藝術表現力的深透雕為主要雕刻方式。宣建樓、大白殿、大佐殿、王耀殿、馬王殿等建築主體均為通雕,雕深0.15米。其構圖空間布局均勻,線條優美流暢,造型洗練;大量人物故事雕刻生動、傳神、誇張、傳神,人物眉毛、山水雕刻精細。因此,山陜會館的木雕藝術以其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國內古建築界享有盛譽,建設部顧問、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和鄭曾題詞稱贊:“高樓為大觀樓,巧奪天工,裝飾精美,是公匠,是大觀樓”。與建築業的創始人魯班的工藝相比,其雕刻裝飾藝術精美,可見其評價之高。所以被稱為“中國最好的木雕”是當之無愧的。

七、慈禧太後禦筆中的“龍”“虎”二字,堪稱國會館中的“極品”。

慈禧太後禦筆的“龍”和“虎”牌嵌在社旗山陜會館正殿的前檐上。紀念碑寬0.42米,高0.80米。上圈下部,上刻壹方印,上書“慈禧太後禦筆之寶”字樣。左額亦題“慈禧太後禦筆之寶”,用草書鐫刻。

“龍”“虎”兩個字是大筆壹揮,字體別致,剛勁有力。大佐殿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清光緒十八年落成。當時慈禧的權力如日中天。怎麽還有人敢假裝把她的禦筆之寶放在這個醒目的地方?這說明“龍”“虎”二字確實是慈禧禦筆的真跡。作為私人商會建築,可以說慈禧太後的鎮館之寶,在全國的會館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當然也成為了國家會館唯壹的榮譽。

八、全國清代民間刺繡珍品。

社旗山陜會館現存清代刺繡珍品40余件,其中5件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壹級國家保護文物,2件被轉移到瑞士、丹麥等國作為國家保護文物展出。所以稱之為“清代最流行的刺繡”是當之無愧的。

九、會館附屬建築,道芳院,也是全國會館中最多的。

道芳院是社旗山陜會館的附屬建築,又名冶源宮、觀觀殿。其建築風格是北方四合院建築和南方民居、園林建築的結合。它是管理會館的道士們平時的住所,也是接待和聯系政府官員的地方。是會館作為民間商會和政府的調解功能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中國現存會館建築中唯壹的壹座,堪稱“全國之最”。

十、商業道德規則的豐碑堪稱全國之最。

社旗山陜會館碑刻共9處,其中7處與描述商業倫理規則和會館建築活動有關,分別是:清雍正二年(1725)初刻、同治元年復刻的《同業商過衡定規》碑;清乾隆五十年建立的“議雜貨通則”碑、清道光二十三年建立的“超載跑腿”碑、南陽社旗鎮山陜會館鐵旗桿碑、復興山陜會館碑、重建山陜會館碑。前三塊石碑為研究清代信用店商業發展概況和商業行為規範提供了寶貴的證據。其中,碑《同行商賈度量衡定規》對規範度量衡作出了嚴格規定;另壹方面,《議事雜貨店規則》碑以倡導誠信精神為核心,對各種商業行為作出多達18條的嚴格規定;“超載旅行社紀念碑”顯示支持政府的席位數。這三塊石碑也是我國現存會館建築中最早、最全面的商業倫理規則石碑,堪稱全國之最。

社旗縣是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南陽東北45公裏處。東接駐馬店市泌陽縣,西接南陽縣宛城區,北接方城縣,南接唐河縣。社旗縣成立於1965。社旗鎮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社旗鎮,原名社旗店,是遠近聞名的商業古鎮。據相關記載,此鎮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清代康乾時期最為繁盛,是河南四大名鎮之壹。民間素有“天下賒店數”之稱。當時鎮上是水旱碼頭,南有船,北有馬。當時是綜合百貨,尤其是秦晉鹽茶大家,是南北九省的交通要道。全國有13個商人在此經商,僅各省商人建的同鄉會就有十余個:山陜會館、湖北會館、江西會館、廣東會館、福建會館。全鎮人口1.3萬,全鎮街道72條,較為完整的古街有十余條。1989 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我省第壹批歷史文化名鎮。

山陜會館位於鎮中心,原名山陜聯誼會館,又名明山寺、關公寺,曾被稱為定遠社。是壹座宏偉壯麗的宮殿式古建築群。是清代居住在晉陜社旗鎮的富商大家接待客人、聚會、燒香的場所。因有僧人道士監管,故又稱山陜寺。正殿供奉關羽雕像,所以會館內的對聯、門墊、匾額大多頌揚關羽的功德,故又稱關公殿,道光年間稱定遠社,民國12年改名山陜會館。

會館建於清乾隆二十壹年(公元1756年),建成於嘉慶、道光、鹹豐、同治至光緒十八年,共137位皇帝。占地面積10885.29平方米,建築面積6235.438+096平方米。主體建築由南向北,沿中軸線有琉璃墻、吊塔、大禮拜殿、春秋樓。左右箔樓相互對稱。從南到北依次為:東西向鐵門、東西向馬廄、鐘鼓二層、東西向廊,以及大拜堂兩側的藥王、馬王兩個陪堂。建築布局形成前、中、後三個院落。布局嚴謹合理,殿堂樓閣密集間隔,北高南低,鱗次櫛比,氣勢磅礴,熠熠生輝。各類建築152座,室內外全部鋪藍白大理石,建築上裝飾有石雕、木雕、火鑄或陶瓷塑的精美圖案。碑文上寫著“北楚運大料,遍訪天下名匠”。它值幾百萬兩銀子。總之,大廳整體設計追求詩情畫意,陳設和裝飾極其豐富華麗。1963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 1.03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琉璃墻是仿照北京紫禁城的九龍壁建造的。高10.4米,寬13米,厚1.70米。它有壹個單壹的屋檐和壹個堅硬的山峰。它由65,438+0,000多塊彩色釉面大方磚砌成。墻的兩側裝飾著精致透明的“龍戲”佛珠、“龍虎鬥”、“馮丹朝陽”、“鯉魚躍龍門”、“鳳凰戴牡丹”、“五龍抱賢”,以及伏、祿、壽等九條姿態各異的龍。在墻的中間,橫放著“關彜古今”這本書。兩邊豎寫著兩副對聯:“齊昊吞了吳魏,馬光壹直在晉秦”,“墻後發光,堪比富貴,湯墻致敬精神”。表達了山西陜西人民對同鄉關羽的敬仰之情。字跡用金黃色古文字書寫,莊嚴而閃亮。

建築周圍有對稱的東轅門、西轅門、東廄、西廄,形成會所前院。我們現在正在參觀前院。院子裏有壹對白玉雕獅。鐵旗桿立在獅子面前。鐵旗桿高15米,重5萬多公斤。由青石制成,腰間雕有天馬、麒麟、獅子、動物等圖案。鐵獅子立在須彌山上,旗桿穿過獅子。旗桿上有大中小三個雲桶。每個雲桶上有四個風車。龍在雲鬥間蜿蜒,鳳鳥在頂上飛翔。抗日戰爭時期,東邊壹只鳥被日本飛機炸了。鐵旗桿鑄造於清代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相傳為分段抱土鑄造。轅門東西相對,建在高大的磚拱上,單檐歇山頂。四周有磚砌護欄,高12.37米,中間嵌有“梯上登高”、“閱其鞋”的石碑。

吊塔又稱“八卦塔”,是會館的劇場。始建於嘉慶元年(1786),完成於道光元年(1821),歷時25年。建築高18.36米,長20米,寬18米。分為上、中、下三層,為三檐歇山頂式建築。主脊兩側飾有龍紋牡丹紋,中間有壹玻璃建築,刻有“天高五尺”四個字,建築大門兩側對聯為“此地為普陀山,何必遠遊南海”。樓內有20根折疊柱,下面有三層柱基。上層多為鼓狀,下層為方形鼓座,四面雕有麒麟、獅子、牛、馬等圖案。樓的北面是壹個戲臺,戲臺上懸掛著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好生社設立的“懸空樓”牌匾。“宣儀”二字是明末山西書法家傅青主(山西人)所寫。“樓”字出自清末葉縣舉人許婧之手。兩邊的石柱上,刻著“重演日事,談以優制古”的對聯,“幻為真世,人情描寫得淋漓盡致,今日仍如舊聞。”舞臺屏風上有“何仙平”的牌匾。舞臺上布滿了木雕和石雕,其中大部分都與古代傳統戲曲有關。

這就是鐘樓和鼓樓,它們對稱地位於吊塔的兩側。鐘樓上掛著壹口鐘。鐘高5英尺,重2000多公斤。它被稱為聚鐘,也被稱為“宣布黎明的金鈴”。鼓樓在西邊,鼓側掛在裏面。

穿過劇場,進入萬人大院,也就是會館的中央大院。所有的庭院都用壹尺見方的青石鋪成,中間兩邊各鋪壹塊石頭。腳手架有柱孔。院落的左右院落和兩廂分別面向男女觀眾,院落可容納壹萬人,故又稱萬人院落。現在我們參觀的是石牌坊,石牌坊位於正殿前3米高的平臺上,分為左、中、右三座。

中間壹間是方校,三室四柱,柱兩邊貼有抱鼓石。中柱兩邊的鼓面上刻著:俞伯牙愛琴,孟浩然愛梅,林和靖愛鶴,周敦頤愛蓮,米元璋愛石,嵇康愛竹,王羲之愛鵝,陶。在車間裏,有三位明星:傅、陸和壽。“孟家難說這是牛逼”的題詞,據說是社旗寫的。牌坊左上方,杜甫吟詩,右上方,李白騎鯨,鐘芳背面,有五福畫像,題詞“舞中入聖城”。

大白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築,由正殿和拜殿兩部分組成。長40米,寬22米,高23.8+04米。殿前兩側立著兩座石室石刻,高2米,寬1米,單檐硬頂,左側刻著:“十八學士登瀛洲”。圖中杜如晦、方、於誌宇等。沿著崎嶇的小路騎到了人人羨慕的潁州。

這個故事是根據新唐人朱亮的傳記改編的。唐太宗李世民開“文學館”招賢納士,以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分三次,每天與六人待在壹起,討論經典,十八號學士。右側刻有“漁樵耕讀”圖,刻有壹條河。壹個老人在船上彎腰捕魚。如果壹個人扛著柴火走在山腰上,另壹個人去犁地,河對岸壹個人在讀書,那麽就是打魚、打柴、犁地、看圖。畫中的山水、樹木、飛禽、走獸、房屋等都是用王淺浮雕、深浮雕、透雕、線雕等各種石雕方法雕刻而成。,使十八光棍和漁樵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大白堂建於同治八年(1869),完成於光緒二十年(1892),是會館的主體建築。連同石牌樓、東西藥樓、東西廊、二層鼓、東西轅門、琉璃墻,歷時25年,耗資87788兩白銀。當時可以購買950萬斤大米,大約是5.8萬農民壹年的口糧。

馬王殿和王耀殿分別襯托在大白殿的兩側,東有王耀殿,西有馬王殿。

它在大白館北面大約50米處。最初建造的春秋樓。樓內有壹尊夜間讀《春秋》的關羽泥塑像,因而得名。鹹豐七年(1857),年軍到達社旗鎮時,因為富商士紳的反抗,春秋樓被年軍燒毀,現在只剩下平臺遺址。

社旗山陜會館已建成200多年,歷經滄桑。在此期間,它遭受了撚軍,土匪和國民黨軍隊的肆意破壞,日本侵略者的飛機狂轟濫炸。所以會館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解放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對這座文化藝術寶庫的保護。1963年,會館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月1988+10月13日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進行全面修繕。會館內布置社旗縣歷史文物展室、中原刺繡展、宮燈展、二十四孝展、社旗縣名品展等五個展廳。

隨著事業的發展和山陜會館知名度的提高,參觀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全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山土元、呂等都對會館的建築藝術贊不絕口。參觀結束後,山圖院院長題詞:“輝煌壯麗,天下第壹”。呂的題詞是:“絕頂藝術,絕無僅有”,老專家羅和鄭題寫“高閣巧妙,精雕細琢,花枝招展,必失匠心,使閣堅固”,對會館建築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