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平時吃飯睡覺肯定是不允許的,但是如果到了晚飯時間他不想吃飯或者被別的事情分心了,他就會發脾氣。作為母親,我也很氣憤。他吃飯的時候特別不專心。他經常壹邊吃飯壹邊看電視或者玩玩具,我得時刻提醒他專心吃飯。如果實在沒辦法,我會說:“妳怎麽這麽不聽話?這麽愛看電視?”
壹開始他會發脾氣,會出軌,會哭。後來我慢慢發現他發脾氣越來越少了,可能是因為我經常和他交流。
1,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孩子。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明白了。其實這是壹個非常錯誤的想法。當妳不了解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急著對他大喊大叫,也不要試圖和他講道理。
先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對他說:“親愛的,媽媽現在看到妳很生氣。”但是媽媽知道妳難過,但是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媽媽不會再幹涉妳了。如果妳現在不想吃東西,不想玩玩具,就把它放在壹邊,好嗎?"
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對他說:“寶貝,我們吃完飯再玩好嗎?”
2.傾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聽聽孩子的想法,因為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妳教他不要玩手機,他可能會跟妳爭論:“我喜歡玩手機,但是我媽不讓我玩手機。”
這時候家長不要馬上打斷他,而是先聽聽他的想法,然後再給他解釋問題。比如:“那妳為什麽不願意妳媽媽玩妳的手機?”“是因為長時間看電視還是玩手機?”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聽聽孩子的想法,然後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說服孩子。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命令或者否定,那麽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抵觸情緒。
3.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父母要多關註孩子的內心世界,多了解他為什麽會發脾氣,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這樣他才會更願意和父母溝通。比如孩子在玩玩具,家長可以問他:“妳很喜歡這個玩具嗎?媽媽小時候也喜歡玩。妳願意和她分享嗎?”孩子可能回答“我不喜歡”,媽媽可以說“我也不喜歡。要不要我跟妳分享壹下?”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更願意把自己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分享給妳。
如果家長長期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壹定要多關註孩子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孩子健康成長。
4.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
每個孩子都不壹樣,需要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情緒不穩定,在媽媽的影響下可能容易生氣。如果我們的教育方式都壹樣,肯定會傷害孩子。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壹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