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段落]
“風水”壹詞出自郭璞《葬經》雲“氣乘風散,而界水止,古人聚而使之長,故稱“風水”,即與地脈、地勢有關的“氣”。風水最簡單的表述可以稱為“時空”,即所有建築的時空、方位、朝向不同,其氣也不同,最終吉兇也不同。
《現代漢語詞典》:“風水是指住宅基地和墓地的地理情況,如山川方向。迷信的人認為風水的好壞可以影響家族和子孫的興衰。”
《辭海》中的風水是中國古代的壹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墓地周圍的風水狀況可以導致居民或被埋葬家庭的命運。"
現代風水專家指出,風水這個詞已經不再和封建迷信相提並論了。現代風水學已經是壹門包括環境科學、地質學、建築學和健康科學在內的綜合學科。其功能主要包括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家居環境、辦公環境等以達到人與環境、人與建築的完美共存,實現人的終極需求。
易經與風水的區別;
風水指的是住宅基地和墓地的地理情況,比如山川的走向,中國古代的神奇。風水學是研究住宅、辦公室等人們生活場所的布局、材料的使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學問。易經是壹種古老的哲學。這兩者不應該混淆。以下內容是中國易學史的大概內容,不是風水史。風水的最終目的是對壹個生態環境做出合理的評估,從而達到物質能量信息在環境生態中的集中體現,達到“天人合壹”的自然發展觀!
古代和先秦時期
[編輯此段落]
伏羲上古神話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人類始祖,姓馮,定都於陳(今河南開封東)。《易經下》:“古人拜天下家之君,仰視天,俯視地,觀鳥獸之篇,適應大地,近諸體,遠諸物,故起八卦,以明神明之德,萬物之情。”人們認為八卦是伏羲畫的。
神農也被稱為連山和烈山氏。農業和醫藥的傳奇發明家顏地。相傳江永(今湖北省睢縣)人。相傳,19世紀時,傅制作的《易》傳到了神農氏手裏。神農擴大了易象的應用,用陰陽盛衰的形象和理性的數學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相傳它復刻八卦,成為六十四卦,成就了“連伊山”。
根據黃帝的古史,他的真名是公孫。因居吉水,改姓軒轅、熊、臧,傳說中的中原各族共同祖先。伏羲之變,神農在位後,通過八傳達到黃帝。它易於治理,用途廣泛,博大精深,其文書也還是大同小異。發明了文字、性情、幹支、五行、天文、歷法、船、宮、、、棺衣,依易建立禮制,繁榮禮樂治理百官,扶助百姓,開辟了中華文化,曾擔任八品武將。黃帝《易》,以坤為首,認為坤與土同屬土,地上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存,故稱“歸藏”。
商周後期部落首領,姬姓,名昌。商周為錫伯時,亦稱伯昌。周武王之父武王得天下,尊他為文王,故又稱文昌。相傳他入獄時,用堯舜的方法,垂衣而治天下(衣如乾衣,衣如坤),奏易窮學天人之理,奏伏羲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言。
姜尚·姜尚,名喚姜子牙。他的祖先最初生活在東方,與禹壹起為治水作出了巨大貢獻。對於魯,他以魯為氏。由於周文王被封為武將,他也被稱為“太傅”。傳說姜尚早年很窮,雖然他很有才華,但他沒有遇到自己的才華。後來他聽說文王在物色賢人,到渭水的壹條支流去釣魚,得到文王的賞識。文王出獄後重用,參與策劃伐商,後又幫助滅商,封於齊國。人們經常稱他為姜太公。傳說古代藝術書籍《劉濤》就是他寫的。
周公是西周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姓姬,名丹,又名公丹、淑丹。因封地在周(今陜西岐山),故史稱周公。文王之子,武之兄。相傳他不僅精通易學,還會八卦。他的言論見於《尚書》中的《大書簡》、《康書簡》、《都鐸》、《武義》、《李政》等文章。
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姓老,名勇。卻說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永。去仁裏、、庫邑、楚(今河南陸毅東)。他曾經是周朝的壹個藏族看守人。老子之學,屬於黃帝《歸藏義》體系,重坤柔。他的守靜、重柔、尊陰、無為的思想,以及“道生壹、壹、二、二、三、三事”的宇宙論和數字推斷方法,被認為是源於《周易》的占蔔過程和《易》的二儀、四象、八卦的啟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經》)五千余字。
孔子(公元前551- 479)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仲尼,魯(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孔子作為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家,對《周易》有著深刻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強調占蔔對道德修養的意義。同時認為善於學習《易經》的人不應該進行占蔔,認為利用《易經》是為了提高人的道德境界,而不是為了預測吉兇。這種對《周易》的理解,對後來儒家學者對《易》的解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儒家解釋易,註重卦的教育意義,而不是占蔔。正如荀子所說:“善易者,不取之。”(《荀子略》)易經充分體現了孔子在管理《易經》中強調人道主義教育意義的傾向。易經完成了從壹本占蔔書到壹本哲學著作的轉變。關於《易傳》出自孔子之手的傳統觀點,自宋代歐陽修《易通子·溫柱安》受到質疑以來,壹直眾說紛紜,尚無定論。
尚波(前507-?)春秋末期的儒家和政治家。名商,字夏,行與字。孔子是壹個驕傲的學生。相傳《夏紫易傳》有十壹卷,被後人視為偽托。
荀子(前313?-公元前238年)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儒學大師。受戰國時期陰陽學說或陰陽學說對易的解釋的影響,他把陰陽作為壹個哲學範疇來解釋事物的發展。他還引用了《周易》中的卦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鄒燕(前305-前240?)戰國末期的壹位哲學家,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以陰陽觀念為核心,創立了陰陽五行學派。他的理論對數學派的研究有壹定的影響。“五德終始”的理論後來成為西漢蔔筮理論的基石。
蔡澤是戰國時期的壹位辯士。燕人。細讀《周易》,其易論受道家和陰陽家影響,《周易》中的義用陰陽新聞解釋。
鬼谷子據說是戰國時期楚人和軍事家的祖先。關於名字有不同的傳說,因住在鬼谷而被稱為鬼谷,後人稱為鬼谷先生。擅長修身養性,在《史記》中被列為蘇秦、張儀之師。他的學問源於《易經》,以黃老的“心術”為基礎,強調內外得失。後來演變成“反應”和“琢磨”的藝術,由戰略家主導。獨創了各種“魔法”和“秘術”,並傳給後代。今天《鬼谷子》這本書流傳下來,是對後人的虛假信任。
漢朝
[編輯此段落]
司馬懿是西漢的宗師。楚人。曾在長安(今陜西Xi)求學。他精通占蔔,熟悉周易。他認為占蔔大有裨益,不僅有益於國家,還能使大臣們忠子孝順,治病救人,起死回生。事有《史記·日本列傳》。
董仲舒(179- 104)是西漢時期的經學大師,漢代理學的創始人。他的哲學思想可謂是天命論與陰陽五行論相結合的產物。
張亮(?-前者186)卵巢。傳為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留侯建立於漢朝,他與蕭何、韓信、陳平並稱為漢初四傑。他酷愛易經,精通八卦,發展了道術,被後人譽為會掐會算的大先知之壹。姜太公的《幹坤預歌》據說就是他註釋的。
東方朔(154——前93),西漢文學家,文學大師。傳說很多,被奉為“神仙”。據說他曾經寫過兩卷本的《舒舒·舒靜》。
西漢學者孔安國。那個八卦是伏羲寫的,說:“河圖是伏寫的,龍馬出了河,所以寫出來畫八卦。寫《洛書》的人,在禹治水的時候,後面都列了反面文字,從幾個到九個不等,所以禹是第壹個成功的。”尚書·洪範傳
司馬談:-前100)西漢歷史學家、思想家。夏陽(今陜西韓城南)出生。司馬遷之父。人們認為八卦是伏羲寫的,卦是文王寫的。據說《易經》不註重占蔔,也不拘泥於占蔔。文有(論六家重點)。
司馬遷:(前145還是前135-?)西漢歷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元豐三年(前108),繼父被任命為太史令,開始史記。因在法庭上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被判有罪入獄,並以貪汙罪論處。出獄後,他擔任秘書。是壹部激憤之作《史記》,最終完成了中國第壹部傳記史書。還有《周易》之學,主張“伏羲純厚,易作八卦”(《史記·太史公序》),認為文王被囚獄中時,強調的是卦而不是六十四卦。
焦延壽是西漢時期的壹位彜族學者。專攻易學,曾師從學易,自稱之專,後授易學與。他善於用災變來解釋變化,註重後期的影像,容易搞清楚還有別人占據著等待派,這是從壹開始就有的。寫成《林逸》十六卷,但據余嘉錫考證,該書並非焦延壽所作,而是東漢易學家崔顓所作。
西漢經學家是經學史上“孟學”的開創者。用陰陽學說解釋《易經》,以此推斷氣候的變化,判斷人事的好壞,是《漢書》卦氣說的倡導者。他的《張懿句》已經失傳,但其中壹些通俗易懂的內容卻保存在唐僧壹行所寫的《卦義》中。易學的特點是用《周易》中的卦來解釋壹年中節氣的變化,即用六十四卦來搭配四季、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這就是所謂的“占蔔”。
西漢古漢語研究中"費學"的開創者費誌。其易學最初流傳於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易學中民間易學的代表。
方靜(公元前77- 37年)是西漢時期“經學”的開創者和法家。孟西門的弟子焦延壽,曾經學過講變化,講災難。他把《易經》看作是壹部計算吉兇的古書,從而創造了許多計算的風格,以講述計算和等待的藝術而聞名。在對會計風格的解釋上,進壹步發展了孟茜的卦氣學說,吸收了當時的陰陽五行學說。今荊家《易經》三卷,其余皆已失傳。
楊雄(53-18)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壹個是楊雄。受孟茜和方婧易學的影響,他曾仿照《周易》結構寫《太玄》。以“玄”為宇宙萬物之本,結合儒道陰陽學說,利用當時天文歷法知識,描繪了壹個世界圖式,提出了“壹夫壹作者重其順乎自然”、“質在乎自然,花在乎人事”等觀點。人們相信萬物發展有九個階段,甚至萬物都是由九個階段硬化的。認為天有“九處”,人有“九品”,家有“九屬”。另壹本《論語》為《法言》,其後《倉頡篇》為《荀編》,地方方言收為《方言》,司馬相如《子胥》、《上林》抄為《長陽賦》。
範瑛是東漢時期易學和數學的集大成者。長期隱居,接受弟子講學。Xi史靜易學,通曉五經,擅長風角、星算、河洛七緯、推災。《張懿句子》這本書不會流傳到今天。也有人說,他對伊吉煒藍兔和伊邊巍冀北作了筆記。
張衡(78-139)東漢時期的文學家和科學家。對《易經》有較深的研究,認為易魏形成於漢哀帝至平帝之間,現已肯定。還認為《易·甘薇尺牘》和《感坤尺牘》中提出的九宮和卦氣屬於同壹範疇,是卦氣的壹種形式,也是占術之壹。他還以《周易》的形象制作了壹部天文作品《靈憲》。它第壹次正確地解釋了日食的原因,並認識到行星運動的速度與距地球的距離有關。用2500顆恒星繪制出中國第壹張比較完整的星圖,利用液壓旋轉和測量地震的地震儀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渾天儀。
馬融(79-166)東漢學者。他曾多次註釋《周易》、《尚書》、《石矛》、《李三》、《論語》、《孝經》、《老子》、《淮南子》。吸收了孟、經八卦的氣論,解釋了周易的經典和列傳。我們在註太極的時候,可以用卦氣理論來解釋大燕的數目,其中壹個是不用的太極,用北極星來解釋太極,壹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來解釋它四十之八九的用途。
王福(85?-162)東漢哲學家。犬儒主義,終身無能,隱居,寫書,對時政評價很高。他曾把易和老結合起來,提出道是氣的根本的學說。他用《易經》中的太極元氣來解釋《老子》中的道,認為世間萬物的根本是元氣。它還包括占蔔、巫術、算命和算命等活動。
東漢儒生、學者郎鄂是解釋陰陽之災的重要人物之壹。熟悉方婧易學,擅長風角星算,又精通群經。順帝征之,趁災,他引用《周易經》陳述了七件便宜的事,賞賜給壹個大夫,後來被孫立殺死。
鄭玄(27-200)是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他很容易向大家學習。他的著述以中國古代經典理論為主,同時也采納中國現代經典理論,將其融會貫通,成為漢代經學大師,在世界上被稱為“鄭雪”。著有《易論》、《易贊》等,對《周易》、《周易幹鑿度》(又名《易緯幹鑿度》、《幹鑿度》)、《周易幹坤鑿度》(又名《幹坤鑿度》)和《幹象歷》等進行了註釋。
荀爽(128-190)東漢儒生。與鄭玄、於凡等本伏羲的“十言教”並稱為易學三派。受孟子和北京學派易學的影響,他用八宮和飛天賦來解易學。雖然他主導了卦氣學說,但他並沒有用卦氣學說來談陰陽大災變。其解《易》,屬於其獨創,是幹聲之論。荀爽不僅用升降說解釋了卦爻辭和荀、項二傳,而且還解釋了《周易》的基本原理。它已成為漢語和彜語中形象數學的內容之壹。
鐘松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學者。精通周易,易的解釋取互體論。除了《結義》,他在當時還因註釋楊雄的《太玄》而出名。曾與劉表合編《五經·句讀》。他的作品包括九卷朱義。
劉表(142-208)東漢末年的壹個官員。韓獻帝時,任荊州刺史,提倡經學。本人也精通《周易》,其易學性接近費。在《易》註中,易與鄭玄關系密切,偶爾也有景的追隨者。他的作品包括五卷張懿句子。
徐是《周易參同契》的作者之壹。東漢的人生活在二世紀中葉。唐、劉之谷引《日月玄書篇》:“玄光先生曰:許從事仿龍虎天文,寫神通上半部傳達魏君,魏君寫中篇傳與春雨書通,書通下半部示三才之道。”《容子佚文序》雲:“靈羊子轉崆峒山徐,徐轉春”...第三卷為春所撰,前兩卷重釋,疑已轉魏軍”,以尹長生註之名,序曰,“蓋“參約”之人,曾為古《龍虎經》,此為徐真人。許真人,從事青州,也是北海(今山東昌樂)人。後因魏伯陽入侵,為解前章,創設吳相磊,改申通齊。甚至還有壹個於春叔叔。彌補壹下...親戚徐君叔,學此經。”
春雨舒同是《周易參同契》的作者之壹。梁濤弘景《真浩集神書》雲:“定陸府有壹執典柄的執法官,為人誠懇,叔字顯見,主試者有正當之道。嘿,我會收集上虞人。漢桓帝時(147-167在位),徐州縣令...後來,他到烏烏木山隱居。遇仙惠車,得鴻景單晶,修習道。”(原註):《沈怡》)雲:桓帝時,上虞淳於叔同在青州許從事外科,仰視幹象以應付災害,有效核實人數。
三國,兩晉,南北朝
[編輯此段落]
俞範(146-233),三國吳經學者,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他擅長易學。曾傳孟《易經》於西漢及今,結合八卦與天幹五行方位推斷象數。虞翻的易學可以說是漢代易學的代表。他充分發揮荀爽剛柔相濟的興亡學說,將卦氣學說引向卦變學說,用卦變學說解釋《周易》經典,從而取代了方靜易學和易卦中的陰陽災變學說。虞翻的易學思想使韓愈陷入了壹個極其復雜的困境。後世稱鄭玄、荀爽、虞翻為易學三派。《朱義》共有九卷,現已遺失。
諸葛亮(181-234)蜀漢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生於瑯琊楊度(今山東濟南)。足智多謀,通曉兵法,據說他知道黃帝制定的兵家八陣圖,並根據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和古代兵法推演成八陣圖。他的軍事思想、統帥將領的戰術、用兵的戰術也與《易經》相通。作品有《諸葛亮集》。
陸機(187-219)吳學者、天文學家,字,生於吳縣(今江蘇蘇州)。精通周易,曾為荊家《易經》作過註釋,註釋不拘。根據許多學派的理論,來自易學派如孟茜、荀爽、於凡、鄭玄、夏紫等。,我們擇善而從之,將易學應用於星歷算法的研究。著有《周易註》、《玄晶註》、《渾天儀論》等。,今天很多都失傳了。
王肅(195-256)是三國魏經學大師、古文經學大師、王弼易學先驅。子曰雍,東海郯城(今山東郯城西南)人。他的著作包括《周易註》,該書失傳於宋代。
關雎(208-256)是三國時期舒威的壹位大師。字龔銘,平遠(今山東平遠縣西南)人。肖明的《易經》尤其擅長占蔔。八九歲的時候喜歡仰望星空,精通大人之道,風笛,職業。我分了卦,巧妙地運用了我的思想。繼承了漢易時期的神秘主義傳統,以《周易》為占蔔術。認為陰陽數是很奇妙的東西,只能用心去體會,不能用語言去體會。
三國時魏的學者荀容是象數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潁川(今河南許昌)尹瑩。他的易學繼承了荀爽易學的傳統,他講互文、占蔔、占蔔等。,寫了《易達宜顏》,很難反駁王弼。
阮籍(210-263)三國時玄學家、文學家,竹林七賢之壹。字嗣,劉晨魏(今河南開封)人。認為《周易》是壹部關於變化的古書,是所謂的“由古而變的經典”,是聖王明君用來觀察事物變化,從而立政、教書的教科書。他對卦的解釋主要采用取義說,有時也借鑒《漢書》中的八卦方位說和《五行》中的休王說。
王弼(226-249),三國魏玄學家,老莊玄學解易的創始人,魏晉易學派的代表人物。字輔嗣是人,魏(今河南焦作市東)人。其易學源於《非誌》,主張《易經》註要註意闡明《易經》所蘊含的義,摒棄漢儒差異論,恢復先秦儒家說《易經》的本來目的,開創了後世以義說《易經》的先河。(1)取意論。(2)壹物為主的理論。③嚴陵說。(4)適時說出來。(5)論證。
言和(?-249)三國玄學學者,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人之壹。字,生於宛,魏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曾著有《周易註》,現已失傳,其他著作有《道德經》、《無名》、《無為》、《論語》。唯壹流傳至今的著作是《論語》。
郭璞(276-324)是西晉末東晉初著名的學者、文學家和數學家。純字,喜經學,博學多才,善古文怪字,研究李逸,精通天文歷法和五行占蔔。他的著作有《林東記蔔》、《新林》、《步雲》、《關羽定真鏡》、《爾雅註》、《方言註》、《山海經》、《木傳註》、《楚辭註》、《符江》等數十萬字,而郭璞寫的舊書名《原文集》已失傳。
甘保(286-336?)東晉向數學派的史學家、經學家、易學家。字靈生,新蔡(今河南新蔡)人。擅長陰陽,精通周易。易經的書還挺多的,有兩卷《周易文南》和兩卷《周易元品論》,今天都失傳了。
韓(332-380)東晉玄學、易學家。名博,字,字逐行。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周易精研。王弼註《易經》時,只註了《易經》和《易傳》中的文言文、荀辭和項辭,而韓則註了系詞、說卦、虛卦和雜卦等其他部分。它發展了王弼的易學,進壹步否定了韓易學中象數的研究,抽象出《周易》的體例,追求象數背後的東西,不僅是形而上的,而且是先驗的。認為八卦、六十四卦、卦有天下之理。
蕭炎(464-549)是梁武帝。南朝梁的創始人,玄學易學的代表人物。易學的特點是易佛雜糅,用虛無解釋《周易》的最高原則,用《周易》解釋佛教的教義。他對《易》的詮釋著作已失傳,其中包括《易·大義》21卷、《易·書·辭書》1卷、《易·舒舒書》35卷。唐代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引用了四篇易釋的文章。明朝編纂了《梁武帝禦覽》。
隋唐五代
[編輯此段落]
孔(574-648)唐朝的壹位學者。字崇達(又名、崇元),謚號賢、衡水、冀州(今河北衡水西)人。對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周易的主要觀點是:(1)取意兼取象。(2)是否容易準備包裝。(3)幹坤二元論。相信六十四卦都出自幹坤。(4)太極理論。本文圍繞“大宜顏”問題闡釋太極,以大池源氣論否定虛無實體論,摒棄《易微》中的太壹論和大壹神論。《易經》著作有《易經正義》和《易經正義序》。
壹行(683?-727)唐代的壹位僧人和天文學家。俗姓張,名隋,出家而死。巨鹿(今河北)是中國密宗的始祖。他精通天文歷法,善於吸收漢、易時期的合理因素,引用卦爻辭解釋歷法。他曾推《周易》大燕數,改《開元大燕歷》。開元十五年(727)制作了《大衍歷》,是唐代最好的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其著作有《易變易變》、《卦義》、《舒達日經》、《大衍歷》、《開元大衍歷》、《鄭起李暢》、《辛集算術》等。
李(602-670)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665年(唐高宗林德二年),改歷,後稱“林德歷”。他編纂了《晉書·天問誌》、《律理誌》,還評點了島上九章算術和計算經典。李也是當時著名的術士,和袁天罡壹樣,深受唐太宗和的器重。據說推背是他和袁天罡合在壹起的壹部預測“天書”。
袁天罡相傳,袁天罡和李是老朋友,經常聚在壹起商量事情,談事情。並壹起背靠背躺在地板上,壹人寫壹幅畫,為後人留下了神奇的預言天書《推背圖》。袁天罡也是唐代的數學大師。可惜具體的生平事跡和生卒年月實在無從考證。正史沒了,野史也沒了,真是太可惜了。
唐代學者李鼎祚。子洲(今四川)磐石縣人。他以當時的經典命名,是唐代崇尚中國易香書文學的代表人物。《易》是孔繼《易經正義》之後的又壹部總結漢代以來易學的著作,旨在糾正孔、蜀之間的偏頗。作品-周易集錦。另壹本書是《朱利安明靜》,又名《朱利安集》和《平湖論》。
李(633-730)是唐代的壹位佛教徒。李長哲出生在太原(今山西)。用周易解釋佛教華嚴宗的教義。坐在96。他的著作有《華嚴論》四十卷、《定疑論》四卷、《簡釋》壹卷、《釋惑·顯智·使悲成十識》壹卷以及各種贊文,流傳於世。
孫思邈(581-682)是唐朝的壹位醫生。京兆花垣(今陜西省耀縣)誕生。重視醫與醫的關系,提出了“太醫不知”的著名論斷,善用《周易》的虛實理論,闡釋修身養性、防病治病的道理。他的醫學思想中充滿了醫易、藥易的觀點。對後來的醫學研究影響很大。《救急方》和《千金翅方》是中醫的重要著作。
崔靜是唐代的壹位易學家。他住在孔英達之後。崔景毅可以說是從韓藝向宋軼轉變的先驅。作品有失傳的《易孔宣》。
肖鵬生於五代,名秀川,名子。永康(今浙江)人。有三本書,分別是《易經》、《易經·丁琪之歌》、《丹內象金鑰匙》(又稱《黑鉛水虎論》或《紅鉛火龍戰術》)。按照當時內外丹相結合的傳統,對三本的原理和細節進行了說明。
李(762-813),唐代易學家,曾在宮中任禦史顧問。據說他以陰陽、五行、幹支為基礎,總結了西漢以來的巫術、擇日、禁忌、傅瑩、雜祀等方法。根據出生日期推測人的吉兇,奠定了命理學的基礎。
宋朝
[編輯此段落]
陳摶(約871-989),五代宋初道士、道教學者,名曰“傅堯子”。亳州(今安徽亳州)人。早年讀百家之言,有展翅之誌。《智選篇》第八十壹章作者。其簡單易學的特點是基於圖式的解釋。提出的易學圖式,包括象數,是宋代象數學和書學的創始人。
五代宋初人在唐代李推命術的基礎上,系統完善了推命術理論,發明了“四柱”預測術。也就是“子述平”。因為它包含著豐富的哲學人生觀和樸素的辯證道理。浸透了中國文化的基因,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鐘芳(956-1016)是北宋時期的壹位彜族學者。字伊名(名逸),自號鄖西醉候。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根據《宋史·朱楨傳》中李誌財的蔔筮理論,劉牧的河洛說、邵雍的先天說都與釋種有關,他是《推石朱楨傳》的作者。
北宋文學家穆秀(979-1032),蔡州汶陽(今山東汶上)人。遷至蔡州(今河南汝南)。相傳邵雍、周敦頤、二程易學都與木秀有關系。著有《穆集》。
徐堅是北宋江左人。有不同的技巧,而且很好學。陳摶用先天圖傳播種子,傳播木秀,木秀傳播李誌財,才傳播邵雍。上通李灌,惠建,許建魏長,魏長畝。
李誌財(?-1045)宋初易學家。不誇張地說,松石是清社成員,屬於陳摶書派。他的易學理論主要是關於卦的變化,包括卦對卦的變化,以及為後世生成六十四卦。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易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十壹俗人。冀州(今江西吉安)廬陵人。他的易學觀主要是評人,認為易學有重人輕天的傾向。周《經》中的個別字解釋、物極必反的論述、銜接之傳的質疑,在易學史上都有其歷史地位,在南宋功利派易學和清代漢學家易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劉牧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易學家。文字第壹。衢州(今浙江省衢縣)人。取進士,調州府武官,與範仲淹撫摩河東,取牧可劇,為兗州守官,調判官至荊湖湖北路。知壹以講河圖、洛書聞名。提出了“九數十書”說,並對這兩個圖式進行了理論闡釋,是陳摶《長易圖》的進壹步發展,在宋軼哲學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易學著作有《易尹姝圖》。
周敦頤(1017-1073)是宋代著名的易學家,理學的創始人。毛大爺,原名敦實,因避舊諱,改名敦義。他喜愛廬山風光,買地造屋居住,以家鄉“濂溪”命名,後人稱他為濂溪先生。龔。道州營路(今湖南道縣)人。歷任洪州分寧縣總會計員、南安軍參軍總管、郴州桂陽、南昌縣知府、賀州判官、前州判官、永州判官、廣南東路轉運官、自道囚徒。在他從政之余,程顥和程頤是他的弟子。善於談名論理比易學更深刻。原始太極圖多以道教先天太極圖為藍本,參考陳摶的無極圖,受禪宗虛無主義影響,將道家、道教的無極思想引入儒家的易經體系。他的《太極圖說》認為“無極”“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無極生太極,太極動則生陽,動則極則靜,靜則陰”。陰陽生金木五行水火土,五行生萬物,萬物變化無窮,但都是陰陽二氣五行相互作用的結果。用陰陽運動來解釋太極與兩器的關系,對於儒家的宇宙觀來說是壹個完整的體系。論天地萬物的形成演化過程是“無極→太極→陰陽→五行之氣→萬物與人”。這壹理論是對漢唐易學宇宙觀和李灌太極袁琪理論的發展。《太極圖說》有圖有說,說是用來解圖的,屬於圖像學體系。人們認為只有占蔔才能表達義,“聖人之精,繪蔔以示;聖人的意思是基於占蔔。不畫卦,看不到聖人的本質。微蔔,聖人之意,幾乎不為人知,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