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在《譚石子說》中說:“譚石為冠,其父立於字鞏崢。眾友皆是造字三,請多求。”譚石在選擇漢字時詢問了長輩和名人的意見。顯然,選擇漢字是壹件嚴肅的事情。
詞牌是指在本名之外表達德行或本名意義的名稱。古代男20歲,女15歲,不方便直呼其名。因此,與這個名字的意義有關的另壹個別名叫做子,以示其德。凡人以禮相待,必稱之為德字。後來,這個詞被稱為表意文字。
取象起源於商代,盛行於周朝,並形成壹種制度。直到近代,仍有不少知識界、文化界人士使用,如胡適的話、孫文的話、毛澤東的話。
到了現代,除了知識界、文化界的人,普通人很少用。但是中國13億人口,重名發生率太高。文化界現在打算恢復表意系統。有些喜歡歷史的人有表意文字,比如李昊然紫檀,周其興,張策紫竹。
擴展數據:
古人之所以取名後仍選用漢字;
1,取字表示進入成年,可以男女結婚,結婚生子。
《禮記·曲禮》說:“男二十冠寫”,“女十五冠寫”。意思是男性20歲加冕時加字,女性15歲敬禮時取字。略有不同的是,婚禮是在女性訂婚後但結婚前舉行的。如果她壹直沒有訂婚,那可以在20歲的時候舉行。
2、取字是出於尊重的需要。
《李逸·關石·李》壹書中說:“如果妳被加冕,妳應該尊重它的名字。”古人認為名不如言。作為壹個成年人,朋友和其他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所以應該表揚他們。
3,取字避之。
如果古人的名字是禁忌,他們避免使用他們的名字,稱之為字符。比如方等人編《晉書》時,為了避諱李淵,就避開了人名用字,於是公孫淵稱公孫淵為公,劉淵稱劉淵,稱楚。
百度百科-彪子
人民網——古人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