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學問》《大學問》是中國明代著名哲學家王守仁(王陽明)的綱領性哲學著作,被其弟子視為儒家聖人研究的入門教材。
簡介:大學探究的核心理念是“知行合壹”,即通過認識與實踐的統壹來實現人格的發展和道德的實踐。王陽明認為,知識的真正價值在於它的實際應用,而不僅僅是在理論層面。他主張通過自省,可以直接洞察人內心深處的良知和善惡判斷,並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實踐,實現靈魂的自我完善。緣起:《大學之問》結合了王陽明對大學古本的研究和對朱大學詮釋的批判。《大學》這本書,原本是《禮記》第四十二卷,在唐代以前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南宋時,程爾從《禮記》中取出,朱重新整理後,與《中庸》、《論語》、《孟子》等壹起編輯而成。從此,《大學》成為宋代以後歷代學者的必讀經典,朱對《大學》的詮釋成為歷代權威經典。到了明代中期,王陽明心學已經成為明代儒學的主流。王陽明從早年對朱學說的信奉,轉變為對朱學說的懷疑和批判,並由此產生了《大學問》壹文。2.《王陽明全集》是研究王陽明心學和王陽明生平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獨特性和爭議性的代表作,也是現代人成功修身養性、強心養性的勵誌之作。
簡介:《王陽明全集》的編纂起源於明末,歷經百余年,至清中葉逐漸完成,清乾隆年間由清宮刻本書店刻本。全集共分24卷,涵蓋了王陽明的核心思想、哲學理論、道德觀念、政治主張,以及他與其他學者的交往和爭論。其中包括傳記、心導、獎學金、恩賜嗎哪等重要章節。《王陽明全集》的出版,對普及和傳承王陽明學說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全集》中的文獻資料,讀者可以深入了解王陽明的思想體系、學術觀點和思維方式。同時,全集還收錄了其他學者對王陽明學說的研究和評論,為讀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學術參考和解讀。《王陽明全集》被視為學習和理解王陽明學說的重要參考資料,對於深入理解中國傳統哲學和思想史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學術界和教育機構廣泛傳播和應用,被視為王陽明學的重要基石之壹。緣起:王陽明的“知行合壹”、“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題,被後人廣為稱道。嚴復、梁啟超、孫中山、蔣介石都是“陽明心學”的追隨者。他的學術思想在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影響。這套王陽明全集是根據民國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王文成公權書》(即民國22年商務印書館世界圖書館合訂本)改編的。全書共38卷,在盡可能保留原貌的基礎上,根據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進行了精心整理和修訂。3.《學記》是王陽明弟子撰寫的壹部簡明扼要的王陽明關於學習的問答語錄和書信集,其中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觀點,是壹部具有代表性的儒家哲學著作。“學”字來源於《論語》中的“學而不學”壹詞。
簡介:手冊主要包括王陽明的授課,學生的提問和討論,以及他自己的回答和看法。在書中,王陽明以對話的形式展示了他的思想、教育方法和心理學觀點。這本書被認為是王陽明思想的重要表達之壹,表現了他對人性、道德、教育、政治的獨特見解。《列傳》中的思想以“心即理”為核心,強調心和個體內在道德直覺的重要性。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包含良知和道德智慧。只要發現和感知自己內心的直覺和本能,就能實現道德修養,影響和改變外部世界。他通過了解自己的心靈和堅持不懈的實踐,強調人格的完善和社會的進步。出處:傳記是壹部哲學著作,由王陽明的弟子從他的語錄和書信中整理而成。王陽明是我國明代哲學家,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這本書記錄了他關於學習的語錄和書信。“傳”壹詞來源於《論語》中的“傳乎”,《傳錄》是明代心學的代表作。4.《王文成公全書》和《王文成公全書》是清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浙江書店出版的書籍,作者為明代的王守仁。全書三十八卷,包括《宋子晚年終結論序》、《修道論》、《大學士古籍序》。
引言:《王文成功權書》首次展示了陽明心學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王陽明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是在批判朱成學派客觀唯心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的哲學體系有三個基本內容:即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通向良知的先驗唯心主義認識論;論知行合壹的封建道德修養。就他的宇宙觀而言,他認為“心即理,世間有心外之物,心外之理也”?“萬物之理,無非吾心,自然明了。”“身的主宰是心,心是意,意的本體是知,意是物。”他否認有理智,有什麽東西,有什麽東西在他的心外。出處:《王文成宮泉書》是清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浙江書店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守仁,明代著名的儒生。全書三十八卷,包括《宋子晚年終結論序》、《修道論》、《大學士古籍序》。5.《王陽明傳》《王陽明傳》這本書主要講“致良知”,對“致良知”有這樣的理解:良知是虛的,功夫是實的。知行合壹就是知行合壹,功夫合壹。良心被冠上“知”字,恰到好處,恰到好處。
簡介:《王陽明傳》是壹部介紹中國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生平和思想的傳記性著作。它以王陽明的生平及其學術理論為主線,全面展現了他的成長經歷、學術貢獻和對社會的影響。這本傳記通常分為幾章,每壹章都涵蓋了王陽明壹生的不同階段和重要事件。從王陽明早期的成長到他的仕途,領導軍政,在教育、思想等領域的貢獻,這些都是王陽明傳記的內容。緣起:王陽明是朱之後的又壹位偉大思想家。舒經南教授是研究宋明理學的著名學者。出版了《齋藤優子傳》和《王陽明年譜》,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獲得了中國圖書獎等重要獎項。舒教授花了50多年的時間研究王陽明,收集了大量關於王陽明的新資料,答疑解惑,考證分析。在王陽明的生平、行為、思想等方面有許多獨特的新發現和新發展,尤其是王陽明思想研究的十大新發現,顛覆了五百年來對王陽明的傳統認識和看法。這本書不是壹般意義上的傳記書,而是壹部宏大的思想史著作,具有很強的原創性和學術性。補充信息:
1,成就
鄭德十三年(1518),以德報德平定十四年(1519),王陽明仿鄱陽湖赤壁之戰,平定朱嘉靖七年(1528)。2.想
陽明學,又稱王雪、薛鑫,作為儒家的壹個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孟子,是王守仁發展起來的壹種儒家學說。在不背離儒學本質的前提下,王守仁繼承了陸九淵“心即理”的思想,反對程頤。王陽明簡介:王陽明就是王守仁。
(1472,10,31 —1529,1,9),漢族,別號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寧波余姚)人,因曾在會稽山陽明洞築房,故名陽明子。學者稱他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精通儒、道、佛,是王陸心學的集大成者。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任刑部尚書、貴州隆昌翼城刺史、廬陵知府、贛南總督、兩廣總督。晚年任南京兵部官,都察院左都職。因平定之亂有功,被封為新建伯,在時被追封為新建侯。史文成,所以後人也稱為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