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廟汕尾市神山區
神山區西門鎮(又名西門港)有“深圳後花園”的美譽,其天水宮歷史悠久。據說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當時西門港各行各業欣欣向榮,廣東福建、潮汕、惠東等地商人聚集在後門做生意。閩粵商人率先集資,全部用石頭木頭雕刻,工匠打造,包括從福建梅州分出的媽祖像,全部用大帆船運到西門港。宮廟建在侯門港左側,東西向,背山面海。它叫“天水宮”,距今已有314年的歷史。媽祖聰明伶俐,反應靈敏。萬壹天氣突變,風浪大,漁民打電話向媽祖求救,壹切危險都有救了。萬壹災難年發生疫情,所有求媽祖保佑的人都安然無恙。因此,媽祖廟的香火非常旺盛,經常有其他鄉鎮的人前來朝拜。因為媽祖的顯靈,有壹個傳奇而真實的故事:因為當時國情危殆,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媽祖成了聖人,加入了深海漁夫蘇潭溪。他在1931農歷九月十二日九時,1936農歷四月四日,在後門港白沙鋪。),然後媽祖附身穿銅針,坐刀椅,手持釘球驅邪。有了媽祖的恩寵,百姓才能平安度過亂世。1941農歷九月十二日燒香,侵華日軍燒城門,房屋被毀八成。天水宮被燒毀,只留下壹對石鼓和四根石柱。石柱上刻著兩副對聯:關九洲、傳百川、世德、同遊、福海、山和戴、聖德、同天四海,母儀說萬嘉安樂像被燒後,百姓支起帳篷祭拜媽祖,香火依舊旺盛。50年代初,天水宮作為漁政大隊的隊部和倉庫。改革開放後,1987年8月15日媽祖在宮廟前,彭家拜媽祖幫其約期,並請汕尾市捷勝鎮竹角鄉建築師先生於正月十六六時在原宮內動工,1988。農歷三月初八,上午10點亮梁,上午11點關門。同年,農歷十月初十,媽祖像開光,媽祖重殿。如今天水宮後門莊嚴肅穆,屋頂龍鳳栩栩如生。宮殿分為前後兩個大廳,中間是天井。前殿布置香爐,後殿供奉媽祖像,慈祥莊嚴。左龕是那西塞斯勛爵,右龕是福德勛爵。天井左有龍,右有虎,取名龍虎井。前堂大堤前,左右垂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堤壩周圍有壹個安全門。寺廟周圍是供人們做生意和演戲時居住的附屬建築。包括演出場地在內,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天水宮重建以來,媽祖曾三次附身彭家在宮前穿銅針,為百姓驅邪散福。每年的3月23日,媽祖聖誕節,都有表演慶祝,有宴席祭祀祈福,有煙花爆竹燃放,各地信眾絡繹不絕,香火更是旺盛。場面真是壯觀。站在宮殿前向西望去,碧波蕩漾,海鷗在水中遊來遊去,遠山如屏,藍天白雲與山水相映成趣,令人心曠神怡。天水宮董事長吳儀、副董事長彭表示,歡迎海內外媽祖信眾和遊客前來朝拜和參觀。地址:廣東省汕尾市神山區西門鎮西門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