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層摩擦燃燒光跡。隕石以前是繞著太陽轉的,經過地球附近時,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流星有幾種:單顆流星、火球、流星雨。
在落到地面之前,大部分已經被燒成灰燼,少數會變成隕石落到地面。大多數可見的流星體類似於沙粒,重量小於1克。流星進入大氣層的速度在11km/s到72 km/s之間。
流星的來源其實每壹場流星雨都不像表面那麽美好。其實流星就是遠離地球的隕石釋放出來的塵埃,裏面會有比較大的石頭。當它到達地球時,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從而與大氣層摩擦,產生流星雨。
效果就像拿壹塊又幹又濕的土扔向壹個物體,控制速度。最先接近物體的是土壤上的灰塵,其次是土壤本身。
擴展數據:
流星雨的發現和記錄也是中國最早的。《竹書紀年》中有“夏帝十五年,夜星落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載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星宿不見,星宿如雨落於夜。”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記錄。
中國古代大約有180次流星雨的記錄。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約9次,英仙座流星雨記錄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7次。這些記錄也將是研究流星群軌道演化的重要信息。流星雨的出現還是挺讓人感動的。中國古代的記載也很精彩。
以天琴座流星雨的記錄為例:南北朝時,劉崧孝武帝“明朝五三月,月遮軒轅。有幾千萬顆流星,或長或短,或大或小,朝西直到天明。”(宋·舒天·文誌)這是在公元461年。當然,這裏所謂的“幾千萬”並不是壹個確切的數字,而是“極多”的統稱。
百度百科-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