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榮格心理學:人格面具與人格

榮格心理學:人格面具與人格

榮格心理學:人格面具與人格

榮格心理學壹般指分析心理學。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是20世紀初誕生的壹種探索人類心靈原始圖像的深層心理學。以下是我整理的榮格心理學:人格面具與人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榮格心理學——人格面具與人格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在心理學界備受推崇,是現代心理學的創始人之壹。他是《無意識過程心理學》、《心理類型》、《分析心理學與夢的解析》和《記憶、夢與思考》的作者。

7月26日出生於瑞士圖爾高州,1875。年幼的榮格害羞而敏感,這往往與父母的信念和老師的要求背道而馳。與同學相比,他是特殊的,脆弱的,易受傷害的。1902年,榮格獲得蘇黎世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從1905起擔任精神病學講師。後來,他辭職開了自己的診所。1911年當選為國際精神分析學會首任會長。後來由於與弗洛伊德的分歧,他退出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創立了自己的分析心理學。20世紀20年代,他多次前往非洲、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等地,開始研究種族潛意識的本質和現象,廣泛調查古代神話和祭祀儀式。1961死亡。

在人格結構問題上,榮格提出人格應分為三個層次,即意識、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榮格壹生致力於探索人類心靈的奧秘。其生平著述眾多,思想博大精深,研究貫通中西。他創立的分析心理學不僅成為心理治療中獨樹壹幟的學派,而且對哲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教育等諸多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值得壹提的是,榮格壹直對東方文化和宗教感興趣,並借鑒了自己的理論。去世前,他寫了幾篇關於心理學和東方宗教的文章。他涉獵廣泛,包括藏傳佛教、印度瑜伽、中國道教和易經、日本禪宗和東方冥想。他還引用中國的煉丹術理論和佛教的曼陀羅圖來治療精神病。

榮格是西方“正統”心理學中的異端。雖然榮格是從弗洛伊德那裏學來的,但他確實從弗洛伊德那裏獲得了很多技巧。弗洛伊德甚至私下說“榮格是個天才”。當初兩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動。弗洛伊德寫信給榮格說,“如果我是摩西,妳就是約書亞,妳將擁有精神病學的樂土。”蜜月期很快就過去了。1912年,榮格發表了《力比多的變化和象征》,這導致了與弗洛伊德的分歧。主要的區別是對力比多的解釋。弗洛伊德認為力比多完全是性的潛能,而榮格認為它是壹種普遍的生命力。它表現在生長和繁殖以及其他活動中。由此,榮格徹底推翻了弗洛伊德的理論。

榮格曾坦言,他的心理學理論,除了“臨床心理經驗”之外,來自其他外在的渠道和途徑,其中包含了東方宗教的所有知識。榮格的《心理學與東方》壹書是他對禪宗最好的註解。

早在2500年前,古希臘特爾斐太陽神廟前的壹塊石碑上就生銹了壹行字:“人,要認識自己。”千百年來,站在世界思想之巔的思想家們,反復探索著“知人”的奧秘。然而,了解人是如此的困難,以至於對人的了解是如此的貧乏。盧梭曾說:“我認為人類最有用的、最不完備的知識,是關於‘人’的知識。”

榮格出生在瑞士。他的思想也在這個美麗的祖國逐漸成長成熟,最終滋養了歐洲的心理和思想界。榮格理論發展的大致輪廓是從精神病學經過精神分析到分析心理學,從原型理論到宗教動機心理學和東方哲學的心理機制。榮格是弗洛伊德年輕時最喜歡的學生。後來因為對研究核心問題的看法不同,和阿德勒壹樣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分道揚鑣。但在早期,榮格深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影響。在漫長的人生歲月中,榮格終於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心理學認識和實踐方法,自然產生了榮格自己的心理學領域,其思想非常豐富,引人入勝。

歷史上只有少數靈魂有平和的心態去了解自己的黑暗。分析心理學大師榮格就是這少數幾個之壹。他是弗洛伊德最有爭議的弟子,將弗洛伊德忽略的壹些問題,如神話、宗教、哲學、靈魂等引入分析心理學流派。他是現代思想中重要的改革家和推動者之壹。忽略了他,就忽略了與現代社會密切相關的整個思想。

榮格心理學中的人格面具與人格

榮格的人格面具是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界點。人格面具的概念把人際交往的方式上升到了理論層面,成為心理分析的工具。榮格說:“人格最外層的面具掩蓋了真實的自我,使人格成為壹種幻覺,並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因此與他的真實人格並不相符。人的可靠面具協調人與社會的關系,決定壹個人在社會上以什麽形象出現...人格面具是原型的象征。“我們戴著個性面具來展示我們自己和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人格面具是通過我們的肢體語言、衣著和裝飾品來體現的。我們用這個來告訴外界我是誰,用壹個人格面具來表達我們理想化的我。但另壹方面,人格面具的作用在於它保護了人的虛偽和懦弱,這種虛偽和懦弱來自於自身對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懼,從而啟動心理防禦機制,使人不自覺地陷入與真實人性不同的心理狀態。人格面具也是壹種嚴格的檢驗機制,使人的行為在檢驗過程之後得以完成。然而,我們不必為此感到懊悔。人格面具的出現是合理的,是社會的產物。

卡爾·榮格的名言

1.人類存在的唯壹目的就是在純凈舒適的黑暗中點亮壹盞燈。榮格

2.思想的搖擺不是對與錯的搖擺,而是理性與非理性的搖擺。榮格

3.當愛主宰壹切,力量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壹切,愛就消失了。兩者互為影子。

4.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生藥方。榮格

5、因為有了思考的能力,人才能走出動物界。榮格

6.歌德沒有創造浮士德,但浮士德創造了歌德。榮格

7.沒有經歷過激情煉獄的人,從來沒有戰勝過激情。榮格

8.文化的最終結果是人格。榮格

9.我+我們=完整的我,(我+我們=完整的我)。榮格

10,外向,直覺型的性格適合今天很多創新的東西。-jung(分享)

榮格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心理因果理論

因果論的觀點滲透和滲透在榮格作為學者所接觸到的科學環境中。凡事皆有因,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醫生要從患者的前世中找出他目前疑難病癥的原因。弗洛伊德堅持在導致成人神經癥時優先考慮童年創傷經歷,這為因果觀提供了壹個範例。榮格繼承和發展了心理學的因果理論,並將因果理論進壹步擴展到集體無意識中去尋找心理現象的原因。

心理目的論

除了心理因果關系,榮格還確定了另壹種科學趨勢理論的有效性,榮格稱之為目的論或終極理論。

目的論應用到心理學上,其實就是說壹個人現在的行為是由他的未來決定的。在理解人類行為時,我們應該考慮過去和未來的目標。在以它為目標的意義上,榮格關於精神發展的觀點是目的論的觀點——例如,個體化、壹體化和自我完善——人格正朝著它們的方向發展。

雖然意向性並不總是在意識中表現出來,但它確實存在於行為中。甚至各種各樣的夢也在展望未來中發揮作用:夢是發展未來設計的各種圖像,就像它們往往是記憶圖像壹樣。

榮格覺得,在心理學中,有必要采用兩種情境,壹種是因果關系的情境,壹種是目的論的情境。榮格寫道,“壹方面,它展示了過去發生的壹切的遺跡和痕跡的畫面。另壹方面,在同壹個畫面中,就心靈創造自己的未來而言,將會發生的壹切的輪廓也被勾勒出來。對許多科學家來說,目的論過去不是,現在仍然不是壹個可接受的觀點。

然而,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榮格並沒有受到公眾輿論的影響。無論壹個想法多麽鮮為人知,他總是願意思考它,並將其應用到工作中。榮格是壹個實用主義者。如果壹個觀點有助於他理解他的病人,有利於他治療的病人,他就會應用。榮格指出,因果關系和目的論畢竟是科學家的人工思維模式,其目的是整理觀察到的現象。在自然界中,人們找不到這些思維模式的痕跡。

榮格還指出了醫患合作采取目的論姿態的另壹個實用價值:由於從因果關系的角度來看,患者是其前世的囚徒,因此純粹的因果姿態容易引起患者內心屈服和絕望的悲傷。創傷已經形成,很難甚至有時無法抹去。目的論的情況可以給病人希望,並為他們提供朝著他們的方向努力的目標。

心理同步原理

容格晚年提出了壹個原則,這個原則既不是因果論原則,也不是目的論原則。榮格稱這個原理為同步原理。這個原理適用於解釋同時發生,但互不因果的事情。比如壹個想法對應壹個客觀事物。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巧合。當壹個人在想另壹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就會出現或者收到那個人的來信。或者,壹個人夢見壹個朋友或親人生病或去世,後來聽說那個朋友或親人的生病或去世發生在夢裏的同壹時刻。

榮格指出,大量關於心靈感應、超常視覺和其他類型的超自然現象的文獻是心理學中需要引用同步原理的證據。榮格認為,許多這樣的情況在發生時是如此神秘的經歷,以至於不能用機緣巧合來解釋;相反,這些經驗表明,除了因果理論描述的秩序之外,宇宙中還有另壹種秩序。榮格將同步原理應用於原型的概念,證明了當原型在外部世界以物質的形式表現出來時,原型也可以在內部以心靈的形式表現出來。原型不是兩個事件的原因,而是壹個事件的發生與另壹個事件的發生平行。

榮格評論

心理學家,尤其是那些與病人打交道的心理學家,很容易成為社會批評家。原因在於,在需要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的生活中,社會謬誤被清晰地揭示、放大和擴大。正如我們以前註意到的,榮格是現代社會中壹個熱情的批評家。

在某些時刻,榮格也有悲觀的情緒;壹旦情緒低落,他就會用尖刻的諷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然而,榮格的情緒並不總是那麽低落。他和大量的病人壹起工作,他盡力從深淵的底部挽救他們的生命。他讓他們明白,雖然壹個個體有壹個內在的惡魔和它對世界的投射,但他仍然可以獲得壹種頑強而堅決的精神和正確的判斷。榮格寫道,“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把病人推向壹種不可能的幸福,而是幫助他在面對苦難時獲得穩定和哲學上的堅韌。

心理學家榮格的故事

初夏的壹天,壹個少年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另壹個少年上前推了他壹把。他摔倒了,頭撞到了路邊的壹塊石頭上。壹瞬間,壹個想法閃過他的腦海。“現在妳不用去上學了。”

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後,他站起來回家了。他沒有受到任何嚴重的創傷,但在那之後的壹段時間裏,他經常暈倒。在多次暈倒後,他被允許回家休息六個月。

醫生找不到他的病因,他的父母幾乎絕望了。而他自己也很樂意逃離學校。有壹次他無意中聽到父親和壹個朋友的對話:“孩子的病不治好,多可憐。我的錢都花光了,他也不能再讀書了。我能怎麽辦?”

這個十二歲的男孩被他父親的話震驚了。他得出結論,他必須學習。他拿起書,試圖開始學習,但他突然暈倒了。他堅持著,幾分鐘後,情緒開始穩定。在克服了三次暈厥發作後,他覺得自己終於徹底克服了暈厥。

他的努力成功了。幾個星期後,他回到學校,他變得更加自覺地學習。而且,他的暈厥再也沒有發生過。

這個事件發生在榮格身上,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壹。後來他透露,正是這段經歷讓他第壹次明白了什麽是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