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求仙劍點評

求仙劍點評

1.關於悲劇:

提到悲劇,人們總是很自然地把它與死亡、毀滅等不幸的方式聯系在壹起。其實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死亡和毀滅只是悲劇現象,對悲劇本質的界定應以悲劇現象為基礎。其實悲劇的不幸結局就是沖突發展成了相當暴力的穿越,結果根本無法解決。不幸的本質是沖突無法解決。別林斯基認為:“悲劇的本質在於沖突,即在於人類內心的自然欲望和道德責任或不可逾越的障礙之間的沖突和鬥爭。”

悲劇沖突的本質在於:悲劇沖突的偶然性仍然表現出某種必然性,偶然性也是必然性裂變不可或缺的壹個方面,偶然性不僅僅是偶然性;悲劇沖突是不可解的、不可調和的,沖突的永恒性是悲劇的基礎,死亡或毀滅並不能真正消除沖突;總的來說,情節發展和人物動作是悲劇沖突的主要形式。

亞裏士多德說:“悲劇是對壹個嚴肅完整的動作有壹定長度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裝飾語言,在劇中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形式使用。它的模仿方法是依靠人物的動作,而不是敘述,通過引起憐憫和恐懼來發泄這些感情。”如果把悲劇的概念寶藏擴大到客觀存在的作品,那就不完整,不準確。只有把接受者的體驗因素放到悲劇的本質中,才能準確把握悲劇的概念。悲劇作品存在於觀者的體驗之流中。沒有接受者的體驗,就沒有悲劇。

2.中國意境與中國古代悲劇的特征:

西方悲劇作品多以人物行動表達並引發悲劇體驗,而中國古典悲劇多以個人文曲表達戲劇沖突。文曲的壹個重要功能就是抒情,抒情往往塑造意境。意境直接表現了悲劇體驗,悲劇體驗又表現了悲劇沖突。註重通過直接表現悲劇經歷來表現悲劇沖突,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壹大特色。

這種特色的形成,我覺得和中國的意境有很大的關系。宗白華先生提到舞蹈,最高的節奏、韻律、秩序、理性,也是最高的生命、旋轉、力量、熱情。它不僅是所有藝術表現的實際狀態,也是宇宙創造過程的象征。舞蹈是中國所有藝術境界中的典型,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傾向於舞蹈。莊嚴的船只也有飛檐來顯示他們的舞蹈。

舞蹈在文字上的代表無疑是詩歌。詩歌的創作和發展直接影響著小說和戲曲的形式。詩歌對戲劇的影響主要不是敘事詩,而是抒情詩。雖然抒情詩和戲劇有著根本不同的藝術功能,但流行的觀點是詩是詞,詩是歌。由於詩歌的巨大影響,古典戲曲的歌詞以抒情為主。無論是作曲家還是評論家,都自覺不自覺地將詩歌的審美傳統融入到文曲的表達中,這是形成文曲表達悲劇體驗進而表達悲劇沖突的古典悲劇這壹戲劇形式的主要原因。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國人和西方人的精神差異。宗白華先生認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熱愛無邊無際的太空,而西方人在固定的地方從固定的角度向深空眺望,他的視線迷失在無限中,向無限飛奔。中國人對這個無邊無際的空間的態度就像古詩裏說的:“山升高,風景停止。雖不能達,心向往之。”人生在世,如泛舟,俯仰天地,寬容中流,於陵要道,極長眼。

“用心靈的眼睛看空間,我們詩畫中所表達的空間意識,不像是代表希臘空間感覺的輪廓立體雕像,不像是代表埃及空間感覺的墳墓中筆直的過道,也不是代表現代歐洲精神的倫勃朗油畫中對無盡恐懼的無盡追求,而是有節奏的、音樂化的中國人的宇宙感。”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戲劇重意境輕對話是理所當然的,這是繼承了詩歌重抒情輕敘事,中國畫獨特的重意象輕寫實的特點。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如果中國的戲劇像西方的那樣,看起來會很奇怪。值得壹提的是,悲劇劇的相對減少並不意味著悲劇相應減少,從而使《漢宮秋》這樣的名著成為壹部泛悲劇作品或準悲劇作品。它還是壹部嚴格意義上的悲劇作品,它的悲劇不比西方著名悲劇差。文曲的悲劇經歷充分體現了悲劇應有的價值和風格。

此外,中國的悲劇對“大團圓結局”有著特殊的偏好,以至於很多學者都否認中國古典小說和戲曲中悲劇的存在,這也是中國悲劇的壹大特色。對於這個討論,我會結合具體情況在下面的部分盡量闡述。

第二,《仙劍奇俠傳》的悲劇與中國古典悲劇的關系;

1.與中國古典戲劇的淵源:

仙劍誕生於中國,故事設定在中國古代,必然與古典戲劇密切相關。從遊戲中的情節來看,這壹點無疑更加明顯。李逍遙偶然撞見靈兒洗澡,這直接導致了他們的婚姻。迎娶新娘的競賽贏得了美女的芳心,蔡儀化蝶的情節給了我們壹種說不出的親切感,這無疑來自於壹種對中國戲劇傳說的似曾相識。在遊戲中,有壹個古老的戲劇,那就是李逍遙和林月如觀看白蛇傳。可以說,從遊戲的每壹個角落,無論是畫風、音樂、詩歌、對話、風景、文化,我們都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文化氣息。核心人物趙靈兒的形象和經歷與《白蛇傳》有幾分相似。

當然,遊戲是現代性的產物,仙劍必然會被打上現代性的烙印,這種烙印不僅表現在表面的語言上,還表現在整個思想框架上。在表現手法上,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了西方戲劇的元素。我們來做壹個詳細的分析。

2.不同於古典戲劇的悲劇特征:

仙劍絕對不是大團圓結局。雖然在最後壹幕中,似乎復活的林月如在六月的大雪中撐著傘,回眸壹笑,似乎給人以希望,但這並不能沖淡整句話的悲壯品質。仙劍沒有走明版《趙氏孤兒》的路,即有壹個拯救人類的神,或者有壹個拯救苦難的皇帝;也沒有像袁那樣用虛無縹緲的團圓現象來解決矛盾;有點像元代出版的《趙氏孤兒》,保持了情節現實的統壹性,即不像很多古典戲曲作品那樣更多地運用抒情的意境轉換來表現人物,而是在情節曲折發展中更多地運用情節沖突來表現人物,這在中國古典悲劇中並不多見,應該是受到了西方戲劇思想的影響。

畢竟從悲劇的本質來說,仙劍比大部分古典劇更像悲劇。似乎李逍遙不小心闖入了仙靈島,靈兒被大劍師誤解為怪物。但仔細想想,必然性是顯而易見的。沒有李逍遙,靈兒遲早會被發現,摧毀高塔,祈求下雨。這些“好事”實際上是把趙靈兒壹步步推向最後的死亡。可以說靈兒的身份已經決定了她的命運,仙劍的整個故事就是壹個命運的悲劇,這也是為什麽它的主題叫“命運”。

《仙劍》的悲劇沖突在於趙靈兒和他自己種族的命運之間的鬥爭,我們明顯地感覺到這種沖突的不可調和性。天地間,女媧人極度孤獨。神視他們為異端,凡人視他們為妖魔鬼怪,就連崇拜他們的苗族人也只把他們當作自衛的工具。甚至趙靈兒的死也不能解決這場沖突。就像母親去世壹樣,女兒的命運依然堪憂。雖然拜月的領袖死了,但是邪惡的火焰並沒有熄滅,沖突的根源仍然存在。趙靈兒,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了,都無法改變這場悲劇性的沖突,但她的死仍然顯示了這場沖突所造成的對立緊張。死亡不是悲劇沖突的和解或解決,而是悲劇沖突不可解性的極端表現。

此外,我們還從仙劍身上看到了與中國古典戲劇壹致的情感中立。

悲喜中和的原則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事實上,這種中性的情感不僅是悲劇的特征,也是中國所有文藝的普遍模式。和很多古典悲劇壹樣,喜劇經常被用在遊戲中,嚴肅悲劇中也有很多插科打諢來表達快樂和悲傷。應該說這也是適應了遊戲的特點。

3.悲劇性沖突的表現:

《仙劍奇俠傳》的表現手法既受到古典戲劇的影響,也受到西方戲劇的影響,並結合遊戲本身的特點,呈現出融合的特點。如前所述,《仙劍奇俠傳》與《趙氏孤兒》有異曲同工之妙,將劇情沖突提升到了相當的高度。再加上西方戲劇的影響,對話的比例大大增加,直接渲染意境的形式用得少了很多。仙劍裏還有很多精彩的對話。情節沖突可以被認為是悲劇的外在沖突。悲劇的內在沖突總是由壹些觀念或價值觀的沖突,或者人物內心的分裂構成,這是外在沖突的基礎。

同時,由於早期遊戲的局限性,臺詞只能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在屏幕上,這就決定了對白有些蒼白,難以打動人,即使臺詞本身不錯。這樣單純的對話形式是不夠的,還需要輔以其他元素,即音樂、詩歌和用動畫、美術直接演繹,這些元素利用了遊戲的高科技特性,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音樂性,這與中國文化的意境是壹致的。其實仙劍奇俠傳在這方面的處理才是最讓人稱道的地方。對遊戲音樂的評價甚至超過了人物塑造和劇情設計,幾首優美的詩詞也被玩家背誦。當蔡毅變成壹只蝴蝶時,電腦上響起了優美的《蝶戀》(音樂的名字),蔡毅的各種短暫壹生以動畫的形式閃現在屏幕上,這是整場比賽最感人的時刻。遊戲開始展現給我們的如畫仙島,讓我想起了《吳彤雨》中沒有劇情沖突的第四折,在意境的塑造上表現出了悲劇沖突的無解性。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些音樂和詩歌之間,我們也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4.性格培養:

說了半天,最後還是要回到人物身上。仙劍以武俠故事為藍本,涉及鬼神。看似故事很容易變得膚淺,但武俠只是壹個外殼,核心人物趙靈兒所代表的命運主題才是仙劍奇俠傳的真正內容。武俠故事中以女性人物為核心,是《仙劍奇俠傳》的壹大突破。此外,《仙劍奇俠傳》跳出了傳統戲劇中忠孝節義、單純愛情的束縛,克服了傳統戲劇中人物角色不變的缺點,人物性格極其豐滿、緊張。

趙靈兒逐漸從壹個單純天真的女孩成長為壹個可以獨立的領袖。她的心態從懵懂到自卑再到自信。每壹步都浸透了苦澀的血淚,她閃耀著耀眼的光芒。但是,她身體裏的壹些東西並沒有改變。她的母性,她對壹切的愛,她沒有仇恨,但她柔弱的身體裏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和強大的意誌力。面對女媧殘酷無解的命運,她勇敢地向它挑戰,與必然的失敗作鬥爭,同時不推卸肩上的重大責任,使她的靈魂得到了進壹步的升華。人的力量因為不可挽回的失敗而弱小,但意誌卻顯示出巨大的力量。在悲劇的沖突中,人類的偉大尊嚴和最高價值得到了真正的彰顯,而這種彰顯往往是在悲劇最痛苦的死亡和毀滅的虛無中進行的。在她死之前,趙靈兒有壹種預感,但她只是猶豫了壹下。“該面對的總是要面對的。”鍥而不舍地繼續前行,令人心碎。

悲劇往往給人壹種恐懼和憐憫的悲劇體驗,但當悲劇結束時,人們會感到更加激動。《仙劍奇俠傳》也給了我們這樣的感覺。人物崇高的人格,面對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讓我們眼前的困難變小,促使我們奮起,振作起來。

第三,從仙劍奇俠傳的成功看中國戲劇(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

進入現代後,中國的傳統文化似乎失去了生命力,變成了壹堆活化石,只供觀賞,失去了利用的意義。《仙劍奇俠傳》的成功讓我們不禁懷疑這種觀點是否過於片面。遊戲中的玩家大多是80年代的人,所謂的“新新人類”,但從遊戲的角度來看,這些所謂的“新新人類”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出了極大的認同感和好感。縱觀《仙劍奇俠傳》,其最為人稱道的地方,比如音樂、畫風、劇情、中心人物,都是非常純粹的中國東西,可見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也許我們只是沒有把這種巨大的生命力用在正確的地方,壹味地追隨西方顯然是不合適的。

當然,把傳統文化移植到現代是不合適的。傳統文化的糟粕,如忠孝仁義的陳腐觀念,不符合現代觀念,應該剔除。需要註意的是,中國近代的思想其實和古代是壹脈相承的,並沒有很大的沖突。從表現形式上,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不會有很奇怪的感覺。

我個人還是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我自信的來源是,仍然有很多人對它感興趣,甚至是普通人,潛意識裏對它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些都是傳統文化振興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