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顏崇年
顏崇年,1934年4月生,山東蓬萊人。北京社會科學院滿族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北京滿族學會會長。研究滿洲、清朝和北京的歷史。發起並創建第壹個專業的全人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全人研究所、北京全人研究會和北京全人研究基金會。發起並主持第壹屆和第二屆國際全日制研討會。北京* * *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努爾哈赤傳》獲北京市、中國優秀學術作品“光明杯”獎,全國滿族研究優秀成果獎,《古都北京》獲中國文化部最佳圖書獎,法蘭克福、萊比錫國際最佳圖書榮譽獎。曾赴美國、日本、蒙古、臺灣省、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講學,並多次赴國外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
新京報曾經報道過,顏老師以前是中學老師,所以講解起來深入淺出,風度翩翩。
北京社會科學院滿族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族學會會長。文集包括《滿族研究集》(民族出版社1999版)、《燕史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版)、《袁崇煥研究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版)、《燕步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4版)。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北京出版社1983版)、《古都北京》(中、英、德版)(北京朝華出版社1987版)、《命運之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版等十六本)、《中國歷史事件年表》等。主編學術叢書《滿族研究》叢書1-6、《袁崇煥學術隨筆》、《戚繼光研究隨筆》等十壹部著作。他發表了250多篇關於滿族研究和清史的論文。
在百家講壇上,我已經播過清朝十二帝和清朝六十年的玄機。
在央視《百家講壇》上以《談清朝十二個皇帝》引起關註的北京學者顏崇年,首先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選對了切入點。他說,《談清朝十二皇帝》之所以流行,主要是為了滿足讀者對歷史知識的需求,這不是短期的。講清十二帝成功的關鍵在於找準切入點。“比如我講鹹豐,就以太平天國為背景,然後從鹹豐犯的幾個錯誤入手。45分鐘講不完6個錯誤,我就選了3個錯誤——錯坐皇帝寶座,錯出京師,錯選大臣顧銘,壹開始就吸引了大家。”
其次,客觀評價清史。顏崇年說,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港臺歷史段子之風盛行,人們搞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編的,哪些是認真的,哪些是段子。正因為如此,他的演講才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另外,講課要借鑒電視劇,制造懸念。顏崇年說:“節目中,導演從我開始加入懸念。被懸念截斷拉扯,讓《百家講壇》不再直白。”顏崇年認為,《清十二帝之謎》的成功,壹是因為清宮戲的流行,民眾不再滿足於戲謔,希望了解歷史的真相;第二個原因是“疑”字。《百家講壇》的導演們在節目安排上設置了層層懸念,壹壹解決。在後期制作中,他們伴隨著激動人心的音樂,以保持觀眾的距離。閻崇年還分析說,除了懸念,他還在演講中加入了歷史故事、邏輯綜合和理論分析,使整個演講站在了壹個更高的層次上。
閻崇年:掃除清史迷霧。
以“戲說”取勝的清宮劇,迎合了大眾的娛樂訴求,卻誤導了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對真實歷史的認識,引發了嚴肅歷史學家的集體憤怒。清史專家閻崇年在央視開座談會,撥開了人們對清史認知的迷霧...
顏崇年對清史的研究始於康熙的《清聖祖實錄》。先後出版《滿學集》、《顏史集》、專著《努爾哈赤傳》等散文集。同時,他發表了250多篇關於滿族研究和清朝歷史的論文。顏崇年深知清朝296年的歷史,大起大落,榮辱與共,他從不被前人的成就所束縛。
他認為,順治、康熙、乾隆雖然都是清朝皇帝,但現在都是娛樂大眾的大師。看完熒屏上的清宮劇,人們自然會關心這個“笑話”和那個“笑話”有多真實。閻崇年拿著《康熙微服私訪》說:“康熙微服私訪,第壹,絕對無意識;第二,絕對沒有必要;第三,不可能。”顏崇年解釋說,“微服私訪”是現代人的意識。清朝皇帝絕對有皇族的驕傲,不屑與普通人為伍。妳只要看看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就知道了,和普通人說話是絕對不行的。況且康熙皇帝也不需要微服出行,因為他有壹個“密報”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康熙可以知道壹切。帶著這個話題,閻崇年還對民間廣為流傳的“野史”進行了壹些辟謠:壹是多爾袞與孝莊皇後的“私情”。民間的說法是,小莊還是莊妃的時候,多爾袞在她的寢宮裏度過了很多個夜晚,連順治皇帝都是他們的私生子。顏崇年苦笑:“莊妃、皇後等嬪妃住的地方,像個四合院,東房可以看到西窗。如果多爾袞來了,留宿壹夜,妳得盯著幾雙眼睛?這根本不是開玩笑,簡直是胡說八道。另壹個是年輕的康熙與孝莊侍女馬謖·拉古的“風流韻事”。人們都說蘇馬拉古是康熙的初戀,也是他壹生中唯壹真正愛過的女人,包括歷史劇《康熙王朝》也把蘇馬拉古塑造成了壹個只比康熙大幾歲的少女。但顏崇年卻“毫不留情”地給這個傳說潑冷水:“小莊出嫁時14歲,蘇麻辣谷是她的丫環,大概十二三歲;康熙是孝莊的孫子,也就是蘇馬拉古的孫子。他和蘇麻辣谷至少相差三四十年。這兩個人還能相愛嗎?"
顏崇年在《談清代十二帝》壹書中,堅持了“五論”——積極、細致、謹慎、全面、創新。只是現在民間有很多關於康幹私訪江南的說法。事實上,清朝皇帝從未私下到過江南。詳細來說,說到光緒的死,他是怎麽死的,病死還是毒死;謹言慎行,正確傳達歷史信息;總的來說,既肯定了康熙的歷史貢獻,又使細節引人入勝;說壹些新的東西,給出壹個新的觀點。就這樣,閻崇年把壹部清朝十二帝的正史拍得如同評書壹般精彩,把壹大批受清宮劇影響的人拉回了尊重和珍惜歷史的軌道。
多年來,閻崇年多次應邀到美國、日本、臺灣省、香港等地的學術機構或大學講學。他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華人、華僑和外國朋友的歡迎。